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再次续签5年 专家如何解读?
飘渺九月
发表于 2024-12-16 17:30:53
127
0
0
《中美科技合作协定》自1979年签署以来,一直保持每五年续约一次的惯例,最近一次五年期续约要追溯到2018年8月。2023年8月,中美双方签署6个月的延期协议,续期到2024年2月,随后又签署第二个为期半年的过渡期协议。
在两次延期的《中美科技合作协定》于8月27日到期时,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8月30日的例行记者会上曾表示,关于《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双方正保持着沟通,具体情况请向主管部门了解。
此次,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称,该协议为两国政府间双边科学合作确立了规范标准。该协议是在美国政府内部广泛征询及中美双方数月谈判后达成的成果,其合作范围聚焦于基础研究,未涉及关键技术或前沿科技的研发领域。
据报道,美国国务院官员在12月12日的吹风会上举例称,正在进行的地震监测、流感爆发、空气质量监测和农业病虫害管理方面的合作对两国都有利。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外交政策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肖河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此次协议的续签反映出拜登政府在推行一条较为平衡的对华政策路线上的努力。一方面,该协议经调整后范围有所缩减,限制在政府间的基础科学合作上,缓解了美国内对协议危害美国家安全的忧虑。另一方面,能与中国在非敏感领域保持一般性的经济联系,确保对美国自己看来较为有利的“斗而不破”的局面。
根据中国科技部今年9月披露的数据,中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署了118个双多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
协议框架下的中美科技合作
根据美国国会研究服务部(CRS)的资料,《中美科技合作协定》于1979年1月31日签署,是中美建交后达成的第一份重大协议。作为一项框架性协议,该协定为中美两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广泛合作提供了指导和支持。协议下签署了约30项机构级协议和40项分协议,涵盖农业、基础科学、生物医学与健康、能源、环境与气候、地球和海洋科学、交通运输等领域,为两国科研人员在多学科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具体框架。
该协议本身并不要求提供资金或针对特定领域开展活动,而是为双方根据谈判选择的议题提供基础。每项具体合作将制定实施协议,明确合作性质、费用分担及知识产权等内容。
四十多年来,中美两国科学家通过协议框架下的近百项附加协议和合作项目共同开展了科研工作。例如,该协议支持了出生缺陷研究,通过1985年启动的大规模研究,验证了叶酸补充对预防神经管缺陷的显著效果,这一成果改变了美国食品添加标准,在全球范围内挽救了数百万新生儿的生命。此外,美中流感监测合作自2004年起显著提升了中国的流感监测能力,使监测点从几十个扩展到超过3万个,并推动中国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的流感协调中心之一,为全球流感疫苗的研发和大流行预警提供了重要支持。
2023年以来的协议续签过程中,美国国内出现了观点分歧。2023年6月,10名众议院共和党议员致信国务卿布林肯,认为不应续签该协议,称协议可能影响创新发展并涉及安全隐忧。但另一方面,美国学界和商界的专业人士对维持合作持支持态度。曾任奥巴马政府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的哈佛大学环境政策教授霍尔德伦(John Holdren)强调,科技合作是中美关系中最具建设性的领域之一。他认为,在当前背景下,如果将这一领域也排除在外,将是一个“外交失误”。
肖河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选择在这个时点公布,可能是因为拜登政府已经不考虑外交遗产是否能持久,而是想尽可能地明确自己在各项政策上的立场,提高自己的声誉,同时避免已经达成的成果被后来者“摘桃子”。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认为,尽管当前中美关系面临挑战,但科技合作框架的存续为双方对话提供了重要渠道。如果协议失效,美国将失去这一重要的交流平台。续签协议既能保留合作渠道,又不会对美国造成任何实质性负担。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斯坦(Sean Stein)12月13日在一份声明中称,该委员会今天对协定延长五年表示赞赏,“很高兴更新后的协议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数据透明度和互惠性以及安全性。”
科学界支持
2023年,在《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续签过程中,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学家米歇尔松(Peter Michelson)和基维尔森(Steven Kivelson)在一封公开信中呼吁美国总统拜登续签该协定,该信获得了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在内1000多名研究人员的联合签名。
信中写道:“这项协议对美国有巨大的好处。我们可以证明,切断与中国之间的联系将直接影响我们自己的研究、我们身边同事的工作以及我们大学的教育使命。”
研究量子材料的基弗尔森称:“我所思考的许多物理学都基于中国所做的实验工作。整个领域高度依赖并受益于与中国同事的合作。”
维拉诺瓦大学政治学教授、前美国驻华大使馆科技参赞塞利格松(Deborah Seligsohn)也表示,协议无法续签将对各种科学合作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根据追踪科学研究的全球数据分析服务公司科睿唯安(Clarivate)的数据,在2017年至2021年期间,美国大约三分之一的电信和计算机科学研究都是与中国合作完成的。同期发表的环境科学研究中有五分之一是由中国科学家完成的。
此外,中国研究的质量正在提高。2012年至2021年,中国占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前1%论文的比例增长了40%,而美国则下降了18%。
“(中国)正在做的事情将决定未来十年的优先事项。”科睿唯安旗下研究机构科学信息研究所(ISI)首席科学家亚当斯(Jonathan Adams)表示,“所有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研究都是国际合作”,“错过这些机会无异于自杀。”
CandyLake.com is an information publishing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You may like
- 中韩自贸协定第六次联委会会议在韩国首尔举行
- 外交部:中美科技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 希望美方能够同中方相向而行
- 中美经济工作组举行第七次会议 释放哪些重要信号
- 中美金融工作组举行第七次会议
- iPhone或迎六年来首次设计大换代 网友:这是充电宝吗
- 独家专访“灰犀牛”概念提出者米歇尔·渥克:零和博弈往往无异于两败俱伤,中美贸易紧张关系并非无解|2024年终特刊
- 独家专访“灰犀牛”概念提出者米歇尔·渥克:中美贸易紧张关系并非无解|2024年终特刊
- 一周前瞻| 中美12月PMI数据重磅来袭!因元旦假期 港股休市一天半 美股休市一天
- 独家专访“灰犀牛”概念提出者米歇尔·渥克:零和博弈无异于两败俱伤 中美贸易紧张关系并非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