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转变!日元偷袭金融“珍珠港”,震动全球经济?
Aim_yuan
发表于 2024-3-21 16:47:03
221
0
0
近日,日本央行宣布解除作为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核心的负利率政策,将基准利率从-0.1%上调至0%-0.1%。
事实上,之前早有消息传出,日本央行考虑取消其收益率曲线控制计划,结束负利率时代。
就在上个月的日本预算委员会会议上,日本银行行长植田禾男还再次对外强调,日本处于通胀期,而非通缩。
言下之意即为日本已经摆脱了与通缩长达33年的斗争,可以开启新的篇章。
果然,靴子落地,日本央行真的开启加息了。
一直疯狂无节制实施货币刺激政策的日本,为何突然转向?将对全球经济引发怎样的动荡?
金融界“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收到了日本的一记背刺。
日元加息的逻辑
自从地产泡沫破裂之后,叠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冲击,日本经济就一直处于一种“佛系”的状态:
人们的收入原地踏步,物价也如一潭死水,消费大幅降低,“低欲望”成为常态,如何让大家把钱从兜里掏出来成为大难题。
相较于通胀,通缩更麻烦,为了提振经济,日本央行被迫长期实施激进的货币刺激政策,目的就是想让大家把钱拿出来,去购物去消费。
只是世事多变,最近两年,美元加息之下,日元疯狂贬值,再加上地缘冲突加剧,全球能源、原材料价格飙涨,日本又是典型的资源匮乏型国家,严重依赖进口,所以物价也跟着开始上涨。
但与正常经济发展带来的物价上涨不同,日本这波属于典型的“输入型通胀”,物价涨上去了,日元的购买力同时也下降了,大家的日子更难过了。
但无论如何,CPI已经涨了上来,甚至曾经一度突破4%,怎么办?
于是为了防止通胀失控,日本只好转而开始考虑加息,放弃持续几十年的零利率、负利率政策。
当然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对日本也是一件好事,因为物价上涨带来的,是日本人的“被动消费”。
这个道理很简单,现在不买,再过一段时间可能价格又涨了,所以不得不抓紧消费,这与我们买车时做“等等党”正好是相反的逻辑。
极端政策带来的“奇葩货币”
日本央行一揽子的宽松货币政策中,最具代表性的是“YCC政策”。
所谓YCC政(Yield Curve Control),即收益率曲线控制政策,指的是当10年期日本国债利率触及上限+0.1%时,央行就会下场介入,主动且无限量的买入日债,直至收益率回到控制区间为止。
说白了,就是无论日本政府怎样发债,只要看到没人买,就自己印钞出手,有多少就买多少,以此来引导信贷利率下行,刺激经济增长。
一般而言,如此不限量的放水,物价早就应该起飞了,但日本却不同:
相当大的一部分日元并没有在日本国内流通,极端的货币政策之下,导致日元成为了一种“奇葩”的货币。
既然借日元没有利息,日本国内经济低迷,那可以去投资海外啊。
想象一下,全球经济过热,遍地是泡沫,房子、股票价格飞涨,你想参与一下这场狂欢,手里却没有资金怎么办?
日元当然是首选,不光使用成本具有绝对优势,而且还可以自由兑换,拿到以后到全球各地各种投资,等到风险逐渐增加,赚得差不多该收手了,就高位套现再换成日元回流到日本。
于是一进一出之下,日元成为了全世界的避险资金。
但是别忘了,这一切都是基于日元零利率、负利率政策之上的,日元开启加息之际,这些日资会如何选择?
答案显而易见,势必将有相当一部分会选择回流日本,而这也是日元加息对全球经济带来的究极影响,以及金融界“偷袭珍珠港”事件的由来。
偷袭金融“珍珠港”?
日本加息,现在最慌的是谁?
答案可能有点出乎意料,很可能是美国,因为对美国而言,日本加息的效果堪比“午夜凶铃”,每次日本加息之后,美国都要遭殃。
比如2000年时,日本央行短暂加息,结果就是互联网泡沫破裂,纳斯达克直接跌去7成。
再比如2006年7月和2007年2月,日本央行也曾短暂加息,于是次贷危机爆发,全世界都受到波及。
当然了,这么说有点“玄学”的味道,但从现实层面来看,日本加息对于美国而言,也不亚于一次金融界的“偷袭珍珠港”事件。
过去两年时间里,美国激进加息,从全球市场回收美元流动性,而与此同时美债规模飙升,如今已经突破了34.5万亿美元,本身面临着很高的偿债压力。
日本加息之下,日元与美元之间的利差变小,导致大量的资本回流日本,必然会导致美债和美元的流动性不足,可能出现流动性危机。
日本一记“釜底抽薪”,关键时刻反水,来上这么一记背刺,美国的滋味恐怕不好受。
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完全是美国咎由自取,毕竟日本天生反骨,搞偷袭这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关键时刻敲上一记闷棍,是日本人的当家手艺。
虽然目前来看,日元仅加息0.1%,幅度聊胜于无,但背后的趋势却足以耐人寻味。
日元加息之下,金融界“偷袭珍珠港”事件爆发,恐怕美国要着急了。
CandyLake.com is an information publishing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You may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