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超过1亿的埃及,为何没有人口红利,只有人口“负担”?
Aim_yuan
发表于 2024-3-20 10:31:22
218
0
0
答案是埃及没有人口红利,只有人口负担。为什么?
先看看他的人口问题。
埃及有多少人?按照官方的统计,早在2020年,就破亿了,现在是1.1亿。去年,增长了160万,相当于平均每14秒多就有1个婴儿出生!照此下去,预计2050年,人口将达到1.6亿。
很多国人可能会笑,这也不算多吧?还没我们的十分之一,单看这数字,似乎不值得大惊小怪。咱往下看。
埃及有多大?100余万平方公里。但94%是沙漠,适宜居住的地方就是尼罗河沿岸的谷地与河口三角洲,加起来也就3.5平方公里。这样的面积,住着1亿多人,想想这是啥情况?做个比较吧。海南岛有3.54平方公里,有1000余万人。看到了惊人的差距吧?问题是人们还想生!
今年年初,埃及计划搞个生育意愿调研,找1.7万人进行询问,想不想生,想生多少。其实早在2009年和2014年的时候,他就做过类似的调查了,结果怎么样?大多数人都想生三胎!看现在的人口增长速度,埃及人可不是嘴上说说,他们真的生了很多孩子!
当然,这不是关键,关键问题是没钱!没钱养活这么多人!
截至2020年,埃及欠的外债占GDP高达93.8%,2020年当年需要偿还的中短期债务就是193亿美元。经济不景气,还钱没着落,他又得借贷。先是发了50亿美元的国家债券,又向国家货币基金组织贷款80亿美元。
政府举债度日,经济搞不起来,老百姓日子就苦。2020年以来,通膨率一直在30%以上,失业率在8%以上,贫困率在25%以上。具体到什么程度呢?举个例子吧。
目前,国内最出名大学的毕业生,月工资一般在800块钱,请注意是人民币!一般的打工人情况更遭。一个40多岁的男子,在咖啡馆一天工作12个小时,每周无休,月收入有700多块钱,请注意他家里还有4个孩子要养!你说这点钱够干嘛?
大家可能会好奇,咋会这样呢,是政府不作为吧?并不是。那是什么原因呢?决策失误。
其实,埃及的人口增长率一直很高。从1930年左右开始,就出现了劳动力剩余的问题。啥意思?就是人多,活儿少。1个工作,一堆人抢着干。到1952年建国后,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更是达到了2.5%。一句话,人越来越多,但工作岗位没增加。
而政府也看到了这个问题,因此一直在想办法解决,啥办法?增加就业。具体怎么做的?有两招。
第1招是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埃及人自古就靠着尼罗河,以种地为生。因此埃及一直是农业国。都种啥呢?粮食,棉花。但是尼罗河一到雨季水量就大,庄稼就涝,要是严重的时候,还会有水灾,庄稼都淹了。于是,政府就想着修一座大坝。
最后在苏联的援助下,在1970年建成了阿斯旺大坝。有了大坝,旱涝问题解决了,尼罗河沿岸肥沃土地都被开垦出来,增加了多少?53万公顷。
但农业发展基本就止步于此了,后面就靠农民自己发挥了。为啥?因为政府要搞工业化。这就是第2招。
优先搞工业化,这个思路是对的,因为与农业相比,工业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但具体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失误。啥失误?偏听偏信,半路改弦更张。
一开始,埃及话事人纳赛尔跟着苏联玩,工业化路子也跟苏联学。苏联又给经济援助,又派专家指导。情况跟我们建国初期差不多,就是起步晚一点,他1952年才建国嘛!到了1970年,纳赛尔去世了。新政府对苏联产生了怀疑。因为啥?主要是跟以色列打了4场中东战争,都败了!
当时话事人萨达特怀疑的,可不只是苏联模式,而是整个社会主义制度。他这一动摇,另一边老美又过来勾搭,你看看跟老苏混,越混越穷,越混打仗越拉跨,你快过来吧!结果呢?跟苏联决裂,拥抱老美!这回可是直接玩脱了!怎么个玩法呢?主要有3点。
一是搞完全开放的自由经济。外资随便进,本国的工业企业根本没啥竞争力,瞬间垮了。
二是搞出口型经济。啥意思?就是自身有啥好东西都往国外卖!自家棉花不是好吗?往外卖!三是大力吸引西方资本和技术搞工业。自家不是又没钱又没技术吗?把别人的引进来不就有了吗?这最后一招可把埃及玩坏了。
引进外国资本到埃及办企业,政府收租金,结果呢?租金全用来买人家的工业制成品了!自家啥也搞不出来,因为压根没有成熟的工业体系!到1987年,工业产值占GDP不到26%!是不是很无语?
更让人无语的是,当年为了搞工业化,也没重视农业,生产率一直不高。搞到最后,就是农业没搞起来,工业也没搞起来,两头抓瞎!
有人可能会问,那他靠啥过日子呢?靠石油、旅游和苏伊士运河赚外汇,还有贷款。1990年,石油收入是37亿美元,苏伊士运河收入15亿美元,旅游收入15亿美元,借贷300亿美元。看到了吗?这些收入还没有借贷多!
而且对外依赖度非常高。啥意思?风险高。比如外面打个仗啥的,或者闹个灾啥的,这些生意都会受影响。
更关键的是引发了埃及国内去工业化。这又是啥意思?意思就是不重视生产了!毕竟,躺着就能赚钱,谁还想动手干活呢?
这方面最典型的就是老美,声称满世界都是他的工厂,满足他消费需求。而老美国内都在干嘛?搞农业?那都是机械化。那干啥?经商、开银行、玩股票、搞文创、搞教育,总之就是很少开工厂。但埃及达不到老美那段位,因此问题很多。都有啥呢?
一个是粮食危机。农业生产没搞起来,生产率不高。出口导向又刺激农民大量种经济作物棉花,为啥?赚钱啊!结果就是粮食无法自给自足。
而随着人口迅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人要张嘴吃饭。进口粮食就是一大开销。到什么程度?2014年,进口粮食花了150亿美元,当年的外汇储备也才400亿美元。光吃饭就花了这么多,剩下的还能搞啥建设呢?基本搞不了啥!
另一个是就业压力。工业没搞起来,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少得可怜,所以根本没有多少就业岗位。
纳赛尔时期发展起来的纺织业和食品加工业,算是吸纳就业最高的行业了。不过后来纺织业萎缩了,就剩食品加工还比较稳,能吸纳两成劳动力。能起到啥效果吗?不能,规模太小了。
而另一边呢,涌进社会找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有人可能会问,外资企业不也能提供就业机会吗?
那要看外资企业是干啥的。在埃及的外资企业,主要是石油和旅游等非生产领域,占比近80%,其次是资本密集的采掘业。这些都不是劳动密集的行业,所以对创造就业机会没啥作用。
那么多的人没工作咋整呢?到海湾国家打工。像沙特、阿联酋这些富国。这样的工作也不稳定,为啥?这些国家靠卖油赚钱,一旦石油价格下跌,他们就可能失业。
不过,这种时候,国内情况恐怕更糟。为啥?石油价格下跌,除了石油生意受影响,苏伊士运河收入等也受影响。这个时候,政府钱就不够花了,那咋办呢?借贷。
这种情况在1985年就发生过,当时国际油价下跌得厉害,埃及一下子就陷入财政危机,又是通膨,又是失业,贫困率飙升。政府就借贷周转。直到现在,基本就是这样循环。一句话,治标不治本。
可能有人忍不住问,那他怎么才能扭转这种局面呢?
发展工业,提高教育,搞经济转型。利用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契机,争取把人口压力变成人口红利。
当然,要实行改革,难度肯定不小,而且时间会很长,但不改革,就只能一直恶性循环。总之这是留给埃及政府的一个世纪难题,也是时代机遇,就看他们如何发挥了!
最后留给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为啥埃及搞改革不成功?
CandyLake.com is an information publishing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