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四小龙发展差异的政经解读
丫头喜欢说频
发表于 2024-2-28 12:05:45
1147
0
0
半个世纪前,大约从1960、70年代开始,不知是谁最先提出的“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台湾及香港)概念成为潮词,不胫而走,四小龙也未负众望,表现亮丽。在当时,除了为数不多的发达国家如后来的G7外,四小龙基本上总能成为全球的聚焦。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G7明显已失去了它早日光环,正面对着一众以中国为核心的发展中国家(如金砖组织)的强势竞争;四小龙作为一个整体的光彩似乎也在快速褪色,在国际舆论板块中的角色逐渐淡出。
应该说,四小龙在人类经济发展史中,虽一度绚烂,但就象彗星一样,50年一闪而过的短暂亮丽,正在过去之中,且永不再来。但四小龙之中,作为个体观察,却有新加坡一小国,一枝独秀,一骑绝尘,不仅狠甩其它三小龙,其出色表现直追甚至超越许多发达国家;至于被抛甩的三小龙,则处境堪怜,早失往日龙腾锐气,难再以龙视之,也难怪四小龙之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如今,四小龙中新加坡一枝独秀、一骑绝尘。
一个令人好奇且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是,为何曾被作为一个整体看待的四小龙,后来的发展差异会如此之大,且越来越大?其中线索,有无值得作为发展政经学进一步研究的价值?若进一步聚焦,新加坡特色的现代化模式,甚至有无可能反过来,成为一众从来自炫为世界最佳模式、但现在表现却问题丛生的发达国家的反思教材?
四小龙发迹之初,正值二战结束后不久,四小龙无一例外均受战火破坏,所以起始条件十分类似,再加上同为体量小、资源少、人口少,正是在这样明显不利的情况下,竟然在1960、1970年代开始不久,即纷纷在经济发展不同领域表现出色,缔造佳绩,“四小龙”之名因而实至名归。何以致此?此中既有共同的背景,也有各自殊异的条件与作为。
所谓共同的背景,除了起始条件外,至少还有三个。首先,四小龙体量小,必须靠与外界互动,具体说,就是要靠贸易拉动经济,所以一开始多鼓励引进外资,带入技术与管理,结合本地廉价劳力资源,“发明”了出口加工区,再靠出口赚取外汇。非常幸运的是,四小龙共同面对的是一股由美国引领驱动的空前的全球化大浪潮。其次,在政经体制上,四小龙均采市场经济(虽市场化程度不尽相同);更应该看到,也都采取的是宽严程度略有差异的“威权政治体制”,且多由政治强人领导(其中香港政治由伦敦主导,也是一种另类的威权体制)。威权政治体制与市场经济相辅相成,极大化地强化了竞争力。第三个共同背景是,其时也,中国大陆还在“沉睡”之中,远未对四小龙所属的这“半个(市场经济)地球”产生任何影响。
中国大陆的崛起对于四小龙影响深远。
四小龙在前一个阶段普遍表现亮丽之后,大约从1990年代开始,特别在1997年东亚金融风暴之后,发展差异开始明显,增长速度有快有慢,彼此差距开始拉大。比较明显的变化尤其出现在:(1)四小龙依增长速度区分两组,一组是港、星(新加坡),跑在前头;一组是台湾、韩国,略为滞后。但随着时间,这两组间的差异却与时俱增;(2)台、韩一组,台一向略为超前,但在2000年前后,曾一度被韩反超,惟不久又翻转回来,两者差距不大,但基本上台略超韩;(3)港、星一组,星长期间领先港,但随着时日,星领先扩大,时至今日,几乎有已不在同一组别之感。现以两组人均GDP数字对照,可以明显看到四小龙表现之变化。一是1950年的四小龙人均GDP(美元):台(924)、韩(854)、港(2218)、星(2219)。到2022年,成为:台(36792)、韩(33592)、港(49700)、星(79426)。由于四小龙面对的外在环境变化基本一样,所以其间差异就必须从1997年至今的各自因素中寻找可能的答案。比如:
一、政治体制
香港进入“一国两制”适应期;韩国政坛经常动荡;台湾走上民粹化的台式民主;星则坚持卓越的精英治国体制。
二、领导人至关重大
新加坡精心培养政治人才,李光耀之后有吴作栋、李显龙及即将接班的黄循财,俱一时之选。
三、中国(大陆)因素
港、星个人受惠于此一因素,星尤其刻意经营;韩早先也认真处理中、韩关系,惟近年来追随美国,经济遂急转直下。台湾则从马英九时代的互动互惠演变为当下的对抗。
以人比拟,四小龙的命是老天给的,运则是自己选的,脉络整理清楚之后,此言诚不虚也。
(作者系凤凰卫视著名评论员)
CandyLake.com is an information publishing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You may like
- 美股银行股多数上涨 摩根大通超1%
- Robinhood将于2025年扩张至亚洲 总部设在新加坡
- 瑞银据悉裁减亚洲四名贷款银团部门银行家
- “贝森特交易”下强美元回调 亚洲金融市场风险几何?
- 黄仁勋现身大排档,与陈茂波、沈南鹏等人同桌!他近期密集访问亚洲,和孙正义对话,在印度同亚洲首富交谈
- 亚洲-中东地区 新资本网络报告:序幕初开
- 亚洲首航迪士尼邮轮开卖一小时售出2000单 冬季避寒游热度不输冰雪游
- 野村经济学家Sonal Varma答21:亚洲经济体2025年降息幅度或比美联储更激进
- 阿里74亿元出售银泰股权,雅戈尔集团和银泰管理层接手
- 专访德银贺慈耘:2025年中国政策效应可期,亚洲仍是全球增长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