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财政部代表团访华,开启中美第三轮经济会议,为耶伦访华铺路?
史剑浇
发表于 2024-2-7 11:37:26
1115
0
0
今天主要和大家说一个中美关系当中比较正面、积极、良心的事件。
从昨天开始,也就是2月5日至6日,中美在北京举行了一连两天的第三次中美经济工作小组会议,前两次都是在美国。
而在这次会议之前,中美还举行了三次金融工作小组会议,并且最后一次好像也是在北京举行。
中国人都讲究事不过三,从中美元首峰会之后,到中国新年之前,中美两个工作小组都完成了三次会议,不仅时间间隔都不长,还是一连三次完成。
至少从外部特征来说,我认为这显示出中美双方从高层到中层,从官方到民间,都有比较强烈的意愿来推进,或者至少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
无论是金融工作小组会议,还是经济工作小组会议,本身应该都是前年中美巴厘岛峰会之后达成的一个共识,但由于去年这个时候中美关系进入低谷期,所以一切都泡汤了。
直到去年6月份,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到后来财政部长耶伦,再到已经去世的美国前国务卿和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以及8月下旬的商务部长雷蒙多,一连串的美国政要都来华进行了访问。加上中方从5月份开始多次访美,最终促成了2023年11月15日中美元首在加利福尼亚的会面,而那次会面也是自气球风波之后中美的第一次峰会。
从11月15日到现在,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已经过去,截至目前,中美关系应该说还是在比较平稳的向前发展,包括三个多星期之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红海危机、朝核危机、俄乌冲突等这一系列事件都没有影响中美关系的整体大局。
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中美之间的关系,虽然从我的眼光来看目前依然非常脆弱,缺乏危机管控机制,但助力中美关系一个一个板块向前走的机制,目前也在逐渐恢复和推进过程中。比如,国防高级别官员的对话在展开,经济和金融两个工作小组也在推进。
之所以说有机制但比较脆弱的原因就是,万一再来一个“气球风波”,所有的这一切分分钟都可以停止,然后马上甚嚣尘上。
当然,所有的这一切都基于双方高层到中层,有没有意愿甚至是意识来管控分歧。
说实话,我个人认为从去年的“气球风波”之后,中美双方是有意愿管控分歧的,而且双方尤其是美国也意识到了,一些事情不能做,否则中美关系会一落千丈。
举个例子,如果去年这个时候不发生“气球风波”,美国国务卿是要在2月4日到2月6日来华访问的,但因为所谓的“气球风波”,美国方面就取消了访华。
另外,如果没有“气球风波”,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也会在2023年2月下旬访问中国,甚至一些美国财政部的官员也会在2月中旬访华,为耶伦访华打基础。
我当时曾做过一个研判,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说,耶伦的访华放在3月中旬以后会比较好,因为3月中旬全国两会结束,而去年也是中国官员整体的一个换届,到时候中国新的经济到央行的领导层,可以出来和耶伦会面。
但没想到的是,没等到耶伦换时间,“气球风波”一下把一切都摧毁了,最后耶伦访华的时间推迟到了7月上旬,整整推迟了至少4个月。
从去年来说,虽然美方访华是推迟了几个月,但至少没有酿成很大的风波,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但中美之间很多该做的事情其实是推迟了的。
今年,中美尤其是美国算是痛定思痛,吸取教训,没有再出现和“气球风波”类似的事件。
老实说,我私下跟美国一些学者交流时也经常表示,撞了南墙就要回头,别撞了南墙不回头,最后头破血流,这肯定是不行的。我们要从原来发生的事情当中学会一点东西,这才算南墙没有白撞。
我在上文中强调了,从去年11月15日中美在加利福尼亚举行峰会,中美在各方面的进展都还是比较顺利的,不论是国防,还是金融和经济工作小组会议的举行。
尤其这次在北京举行的经济工作小组会议也是非常关键,第一来而不往非礼也,第二北京作为中国的主场,某种程度上,中国是可以设置部分议程的。
目前,有关整个会议的进程以及之后的结果我们不得而知,如果有消息我会第一时间和大家分享。但有关会议的部分议程我们已经从公开的媒体已经获得了,尤其是海外。
据悉,美国方面的主要议题,就是和中国谈所谓的中国政府强行介入某些产业的政策,中国的一些非市场经济行为等等。
另外,美国方面还希望为今年上半年某个时候耶伦再次访华做一个准备。
如果真的按照美国的意愿发展,那么耶伦就是从去年7月9日首次访华以后第二次访华。
从去年7月9日至今,将近七个月时间,中美两国,耶伦的团队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同时也是现在中美经济对话牵头人的团队,以及团队背后央行之间的沟通在密集的展开。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耶伦这次来访华,中美之间的沟通大概率会加深,同时就三个话题进行探讨:
第一个话题,即中美关系的政治底线和红线问题,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其实这只需要将负面清单列出即可,而这对我们从事中美贸易的企业家,以及长期来往中美之间的中美家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要不在负面清单和红线上,那我们该做什么都可以做。
第二个话题,即哪些方面涉及国家安全问题,这其中要进行清楚定义,尤其是美国方面所谓的“小院高墙”,我们一再表示,小院不能再扩大,高墙不能再增高。
除此之外,美国方面还需注意中国留学生在美遇到非法刁难的问题,这也是中国方面需要同美方交涉的问题之一。原本有关这一问题,除了一小部分学生会涉及敏感,大部分的中国留学生都不会涉及敏感,所以美国方面必须放行,否则中国方面不会答应。
第三个话题,也是我认为最关键的话题,即中美对于未来虽然会触碰红线,但并不涉及双方的国家利益,因此双方可以商讨战略再保障的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磨合的过程,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美国。过去,美国多次指责中国的产业政策,认为中国政府有非市场经济行为等等。
坦率来讲,有关这一问题,我认为美国要搞清楚一个关键:
中国的国家体制一直以来都与美国不同,就算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两国体制也是不同的。当然,美国可能认为中国近几年发生了改变,但改变是一个现实问题,就像特朗普如果明年上台,这也是一个现实。所以所谓“改变”,其实是做一个现实主义者。
实际上,治理国家和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能将自己的要求强加在对方身上。所以双方必须亮明底线,讲清楚底线在哪,什么是不能碰的,什么是能改变的。这就好比一对夫妻,其中一方老想着改变对方,结果被改变的是自己。
从这意义上说,国际关系与人际关系有着相同之处,因为国际关系都是由人来治理,所以两者在某些人性方面存在共通。
我们经常说:“商业洞察的背后,其实是一种人性的洞察。”那么国际关系背后,何尝不是一种人性的洞察。
所以,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自己,都要认识到对方是一个与自己不同的国家,从文化到体制,尤其是现在都很不一样。
那么,双方要不要打交道?坦率来讲,有些该收的就收,不该收的到最后其实就是一种妥协,国内政治如此,国际政治同样如此。
那么,以上问题能否在这次经济工作小组会议上解决,我本人是持怀疑态度的。但无论如何,专家层面要把这些问题讲清楚,讲不清楚的再一点一点往上报,最后由最高层来定夺或互相再保证等等。
以上就是大概的中美关系,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做呢?
第一,我们要抱有谨慎乐观的态度,观察今年上半年尤其是龙年即将到来之际,中美之间能有一个好的开端,也希望这个好的开端能延续下去;
第二,我们必须指出中美目前没有任何危机管控机制,关系很脆弱;
第三,虽然没有危机管控机制,但关系发展机制是有的,所以可以继续向前推进已有机制。
但在这过程中需要注意,不是为了推而推,因为如果没有底线思维,也没有通透地想清楚很多问题的话,推进的过程中可能一下子就碰到一些底线,然后认为推进不下去,结果很失望,最后失望变沮丧,沮丧变绝望,这是要不得的。
就像我前面提到的比喻,人际关系就像一对夫妻,如果你要和他在一起,就要想清楚全方位接受他,有些不该你管的,就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改变一个人是最困难的,要是接受不了,那就干脆不要在一起。
中美关系也是同理,但现实是中美不可能不在一起,虽然现在全球化散架,中美互相的依存关系也与过去不同,但从国家利益、对民生负责的角度来看,中美两大经济体都不可能完全分开。既然不可分开,那就划定一些底线游戏规则,其中必然有妥协的成分。
所以,我认为如果此次中美之间能以这样的逻辑思维去磋商,再回归到策略层面,那我们才有可能对中美关系抱以一个现实主义的期待。
CandyLake.com is an information publishing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You may like
- 屠新泉: 特朗普贸易政策及中美经贸关系的前景与应对
- 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再次续签5年 专家如何解读?
- 外交部:中美科技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 希望美方能够同中方相向而行
- 中美经济工作组举行第七次会议 释放哪些重要信号
- 中美金融工作组举行第七次会议
- iPhone或迎六年来首次设计大换代 网友:这是充电宝吗
- 独家专访“灰犀牛”概念提出者米歇尔·渥克:零和博弈往往无异于两败俱伤,中美贸易紧张关系并非无解|2024年终特刊
- 独家专访“灰犀牛”概念提出者米歇尔·渥克:中美贸易紧张关系并非无解|2024年终特刊
- 一周前瞻| 中美12月PMI数据重磅来袭!因元旦假期 港股休市一天半 美股休市一天
- 独家专访“灰犀牛”概念提出者米歇尔·渥克:零和博弈无异于两败俱伤 中美贸易紧张关系并非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