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传声筒”决议前瞻:明天鲍威尔要展现什么样的姿态?
songxh2
发表于 2024-5-1 13:50:40
2664
0
0
由于政策会议前“噤声期”的缘故,美联储官员们从4月20日开始便停止公开发表观点。但鉴于美国通胀数据居高不下,市场预期美联储年内最多只会降息1-2次。
(4月17日,鲍威尔上一次公开露面,与加拿大央行行长麦克莱姆讨论了加拿大经济,来源:美联储)
蒂米拉奥斯表示,鉴于今年前三个月通胀比预期更强,大多数官员可能会强调,他们准备在比之前预期更长的时间内,将政策利率保持在足够限制性的位置。同时鉴于本次会议没有新的经济预期(点阵图),政策声明可能只会有微小变化,所以鲍威尔的发布会将会是最主要的事件。
鲍威尔发布会有哪些关注点?
两个月前,面对1月通胀数据大超预期时,鲍威尔还乐观地表示,这可能只是通往较低通胀道路上的一次“颠簸”,但二月和三月的数据显然打破了这种乐观情绪。
蒂米拉奥斯指出,本次发布会的重中之重在于鲍威尔如何展望利率。尽管大多数华尔街分析师依然认为年内可能降息1-2次,但降息的前景无疑比起几周前更加模糊,现在也有一些分析师喊出了“2024不降息”的立场。
站在鲍威尔的立场上,他很有可能重复两周前讲过的那些话,当时他表示数据显然没有让他们对通胀下降到2%更有信心,相反的,可能需要比预期更长的时间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不要忘了还有这样一种可能性:美国通胀并非朝着2%“颠簸下行”,而是持续停留在接近3%的水平。如果没有更加明显的经济下行证据,这种状况将成为完全取消降息的理由。
(今年2月和3月的核心PCE通胀率均为2.8%,来源:tradingeconomics)
但也不太可能变得太“鹰”
蒂米拉奥斯认为,鲍威尔可能会承认,美联储官员们对何时以及如何降息的信心“较低”。
在今年3月的经济预期中,绝大多数美联储委员预期今年至少会有两次降息,略超一半的官员则认为至少要降息三次。尽管本周官员们不需要提交新的经济预期,但鲍威尔此前已经利用机会宣布此前的预期已经过时。
与此同时,美联储官员们对目前的政策立场感到满意,这也使得倒向进一步加息的鹰派转变变得不太可能。
鲍威尔本人也曾在4月16日表示,如果通胀继续保持在更高水平,美联储将会简单地在更长时间里将利率维持在当前水平。
随着市场定价一再削减美国降息预期,长期美债的收益率也已经明显上升。事实上,这种情况实现了去年加息时“收紧金融条件”的作用,最终将影响资产价值,并减缓经济势头。
(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年初至今涨逾70bp,来源:TradingView)
蒂米拉奥斯表示,尽管在当前的状况下,鲍威尔很难排除掉额外加息的可能性,但变得更加“鹰派”——例如暗示加息的可能性比降息大,目前来看也不太可能。这样的转变会需要更长的时间,以及一系列新的冲击——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工资增速重新加快、通胀预期持续上升等才会发生。
资产负债表操作
在3月政策会议纪要中,大多数的美联储官员都表示赞同很快开始减缓缩表速度。委员们普遍倾向于把美国国债的缩表速度降低一半,同时保持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的缩减步伐不变。华尔街认为,这次的决议窗口将是宣布这一变化的时机,也有一些分析师倾向于美联储拖到6月官宣。
自2022年6月开始,美联储持续以合计每月最多合计950亿美元的速度缩减资产负债表,其中美国国债的每月缩表规模上限为600 亿美元,MBS的缩减规模是350亿美元。
蒂米拉奥斯表示,最新的变化与利率设置没有关系,美联储只是想避免重演5年前那场隔夜借贷市场的动荡。缩表本身也将减少美联储手里的银行准备金,目前官员们并不知道准备金何时会下降到足以推高银行间借贷利率的程度,但许多人认为现在放缓这一过程更加可取,这样缩表的进程也能持续一段时间,同时避免引发市场骚乱。
CandyLake.com is an information publishing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