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降息了,中国却要搞“QE”?金融博弈愈演愈烈,6月成关键
999900000
发表于 2024-4-1 10:29:11
2720
0
0
美国商务部发布了2024年2月的个人消费支出价格(PCE)指数,环比增长0.3%、同比增长2.4%、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PCE同比增长2.8%。
很多人都知道美国的货币政策主要根据物价指数变化而定,但大部分不清楚负责制定货币政策的美联储重视的物价指标是PCE,误以为是CPI。其实PCE对美联储官员而言更具有参考意义,只不过这个指标发布的时间比CPI晚,结果人们将注意力放在了后者上,懂的人都知道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说的“长期物价涨幅维持在2%”指的是PCE(非CPI)同比上涨不超过2%。
2月PCE公布后美联储自然受到了市场关注,主席鲍威尔倒也不含糊,公开表态PCE通胀报告符合预期,同时说出了令全球资本市场不太痛快的论调。
“过早降息将会带来极大的干扰”、“需要更多好的通胀数据”、“我们不需要急于削减利率”、“美联储可以而且将会对降息决策持谨慎态度”。
估计投资股票的朋友听到鲍威尔说出这些话后已经怒火中烧了。鲍威尔不是明摆着说美联储暂时不准备降息吗?以前表达类似观点时以暗示为主,这次都不背人了,直接讲明了,鲍威尔是公开与全世界的投资者“为敌”啊。
看来美国依然将维持紧缩的货币政策,5月降息基本无望。与此同时,中国这边传来了截然相反的消息,有人甚至直接喊出了中国要搞“QE”。
什么是“QE”?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英语缩写,美国、欧洲、日本前几年都搞过“QE”,具体而言是央行直接购买国债、为政府的一切支出买单,结果是大量基础货币被投放到市场。结合中国2月M2余额距离300万亿元大关仅一步之遥的事实,一旦中国版“QE”问世必将带来一场货币“海啸”。
A股这两天迅速收回3000点与中国版“QE”的消息有关。历史经验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的开启“QE”都能带来一波资产价格的上涨,股市、楼市、债市等均会受益。
这么来看好像挺不错的,但万事都有两面性,央行直接上场购买国债至少存在两个隐患。一是充足的货币供应量冲击物价体系,引发物价快速上涨甚至出现恶性通胀;二是政府债务规模加大、杠杆率上升。
有利有弊的情况下中国会否开启“QE”呢?我认为大概率是不会的,原因有二。
第一,法律不允许。
和西方国家不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中国央行是不能直接在一级市场申购国债和地方政府债的。这么规定是为了防止出现央行变成政府“印钞机”的情形,从制度上杜绝政府乱借债、国家滥发货币的情况出现。
第二,央行货币工具箱里还有不少政策可用。
《中国人民银行法》虽然不让央行在一级市场购买国债但没有禁止二级市场参与国债交易,所以理论上而言央行有办法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不买国债”的束缚,反正公开市场操作不违法的。
不过,能够这样做不意味着一定会这么做。
中国央行手里还有不少货币工具可用。比如,咱们虽然多次降息降准但相比于发达国家无论是存款准备金率还是政策利率依然较高,存在较大的降息降准空间。又比如,我们早就创设了基于国债等高信用级别的资金投放工具,包括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PSL等,通过这些工具能够完成投放、控制基础货币的目的。
只有在能够使用的常规货币工具全部用完且效果依然没有达到预期时才会考虑是否启动“QE”,中国显然远没有到达这样的时候。
至于为何会突然提到中国版“QE”,估计是某场讨论会上有专家提出了这种可能并引发了讨论,之后有“好事之徒”将根本没有形成任何结论的议题发布至网上,引发了市场热议并影响到了这两天的资本市场。
不过,以上两起事件还是反映了一些东西。即哪怕瑞士央行已率先降息美国依然不急于转变紧缩的货币政策,中国则有加大货币宽松政策实施力度的潜在动力。
一紧一松,两个超级大国完全相反的货币政策让金融博弈更加复杂、也更为激烈。什么时候局势可能会发生变化呢?这要看美国何时先出手了。
我们这边的货币政策不可能转向,最多就是宽松到什么程度的问题,类似是降准25个基点还是50个基点,变数在美国那。
根据美联储点阵图预测美国今年会降息3次,该预期维持不变,所以第一次降息的时间点非常关键。去年12月市场预测2024年第一次降息出现在3月,显然没能实现,美联储刚开完3月FOMC会议,维持利率不变。
下次会议在5月召开,会降息吗?目前来看还是不会,最早的降息时机可能是在6月,CME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当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超过了60%。由此可见6月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美国极有可能开始转变货币政策,从吸收全球资金转为向全世界释放热钱,资本市场、汇率等重要元素皆会发生变化,大国之间的金融博弈也许自此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CandyLake.com is an information publishing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You may like
- 盘点2024年全球股市:美国涨幅超预期 印度高开低走 韩国被尹锡悦拖累
- 独家专访“灰犀牛”概念提出者米歇尔·渥克:零和博弈无异于两败俱伤 中美贸易紧张关系并非无解
- 美股热门中概股多数收跌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1.9%
- 米株人気の中概株の多くが下落ナスダック中国金龍指数は1.9%下落
- 突传利好!美国“两房”暴涨
- 韩国2024年CPI涨幅创近四年新低
- Cybertruck明天引入国内?特斯拉中国辟谣 但官网已上新
- 特斯拉中国召回部分进口及国产电动汽车
- “特朗普2.0”将正式开启!1月美国政坛有哪些大日子?
- 【美股盘前】三大期指齐涨;热门中概股普涨;瑞银:预计特斯拉四季度交付量环比增长10%;美国天然气期货日内涨超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