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俞敏洪:解决大学生就业通道问题可从这四方面着手
baizxs
发表于 2024-3-22 13:03:35
2903
0
0
然而,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里,ChatGPT的出现以及“大数据模型+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然引发了全球知识探索、工作方式等领域重大变革。
“当前的时代背景、科技进步和世界变迁,对高等教育和学生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3月21日,新东方(NYSE:EDU)创始人俞敏洪在“2024高等教育与就业发展论坛”上坦言,相比过去,当前一代人在大学时期面临的就业形势严峻得多。
在他看来,以往科技发展和社会变革相对较缓,改革开放带来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且大学生群体规模较小,大学学历就足以保证找到一份优质工作。
然而,如今即便拥有博士学位,大学生也不一定能轻松找到满意的工作。尽管中国的生活水平提高,工作机会增多,国际交流加强,科技实力显著提升,但个体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却遭遇了更大的困难。
“自从大模型出来后,我手下帮忙做中英文翻译的秘书由五个人立刻减少至两人。”俞敏洪以自身举例说道。
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大学教育的课程体系是否符合市场需求、产学研结合的程度如何,成为当下必须深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俞敏洪认为,解决大学生未来就业通道问题需从国家、高校、个人、以及社会四个维度着手:
首先,国家在高等教育发展上的指导思想和政策应当具有前瞻性,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尤其在中国,政策导向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关键的引领作用。国家需在高等教育管理上对高校发展、院系设置、课程设置实施超前指导,以确保教育内容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
其次,当前部分高校课程体系存在与时代脱节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方法乃至考核方法等多个方面。大学毕业生在取得毕业文凭后,其所学知识往往与其求职所需技能存在断层。
例如,新东方在招聘大量本科和研究生毕业生时,通常需要额外花费三至六个月进行再培训,以便适应工作需求。
对于大多数即将步入职场的大学生来说,高校教育应当着重培养学生两种能力,确保其毕业后能够顺利衔接就业市场的需求。
一是培养通用能力,主要包括认知能力、判断能力等,可通过通识课程来实现跨学科的学习,增强大学生对世界发展的整体理解和正确判断力。大学应关注大学生在毕业时是否形成对社会和世界正确认知的格局、眼光和观念,这对他们未来的人生轨迹至关重要。
二是提升大学生的应用能力。大学教育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更要关注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紧跟时代发展,如引入大数据模型等新兴技术课程,促进文理兼容,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综合应用能力,以降低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风险。
从学生个人层面来讲,大学生自身不能消极等待,应主动提升自我,积极进取,不应满足于仅仅通过考试获取学位证书,而是要努力锻炼各项技能,为未来就业做好准备。
最后是社会层面,企业应积极参与产教研融合,为中国大学生提供更多接触企业运营与发展实践的机会,如实习、参观企业、听取企业家分享经验等。此类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理解真实职场和实践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CandyLake.com is an information publishing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