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GDP对比:中国高增长,美国高通胀,2024年差距或大幅缩小
我爱霍启刚掖
发表于 2023-10-19 16:04:15
241
0
0
虽然美国的GDP还没有公布,但我们几乎可以肯定美国的名义GDP应该增长不少,但在扣除物价之后,美国的GDP同比增长率远远低于中国。
我们现在只差一个“东风”,就可以轻松地拉近中美之间的GDP差距。
01
首先我们看一看美国的通胀情况。
令人意外的是,美国9月CPI并没有如市场预期的回落,而是与8月份一样,保持在3.7%的水平。
市场原本预期九月份的数据能够回落至3.6%,然而实际情况是,九月份CPI环比增长了0.4%。
这一数据引起了华尔街的关注,并表示美国的通货膨胀并没有降下去,反而以超出市场预期的速度出现了明显的反弹。
与此同时,中国也公布了九月份的CPI数据,显示同比不跌不涨,维持在0%。而中国1至9月份的CPI同比涨幅累计仅为0.4%。
这些通胀数据反映在GDP上影响也非常的大。
如果我们只看名义GDP,那就是包含了物价增长的,不管去年还是今年,美国的名义GDP增长都非常的快,原因就在于美国的物价增长得足够快。
但如果扣除了物价增长之后,我们只比较GDP的实际增长率,不管去年还是今年,我们的增长率都死死地压住了美国的增长率。
哪怕我们的基数比美国的还低一些,但只要增长率足够高,总会赶上或者超过美国。
02
现在,美国通胀的反弹超出市场预期,尤其是在全球疫情逐渐缓解,经济活动逐渐恢复的背景下,需求的快速增长成为通胀的主要推动力。
与此相反,中国的CPI保持稳定,显示出国内经济相对平稳的情况。这可能得益于中国政府的稳定经济政策以及供应链的高效运转。
此外,中国对于物价波动的调控能力也发挥了积极作用,确保了通胀的可控。
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通胀数据背后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数字本身,通胀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对于美国而言,高通胀可能带来货币贬值、购买力下降以及企业成本上升等问题,给经济稳定带来挑战。
而中国稳定的通胀水平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可靠的基础,有利于保持消费者信心和企业投资动力。
03
美国的高通胀和低增长预示着美国现在已经进入了滞胀阶段,很难说这一个阶段需要多长的时间,如果类似于上个世纪70年代,那有可能长达10年。
即使度过了这一个阶段,下一个阶段也是衰退的阶段。
近年来,美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经济增长低迷、通胀率高位。高通胀已持续两年,即使不断加息也难以彻底回落。
国际油价回升和巴以冲突的发酵可能进一步推高美国的CPI。这些因素使得美国的状况不容乐观,形成了滞涨阶段的困境。
04
与之相比,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更加稳定。中国的CPI处于低位,经济持续增长。正如美林时钟所描绘的,中国正处于由复苏转向增长的最佳阶段。
这是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阶段,也为中国央行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间。
为了应对经济挑战,我国央行多次引导利率下调和实行全面降准。这些措施旨在提振市场信心,促进投资和消费,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与美国相比,中国在拉动经济发展方面拥有更大的空间,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采取政策措施来应对挑战。
通过各项经济数据也已经说明了这一点,现在内需正在成为拉动经济的有力武器。
在物价几乎零增长的情况下,我们的消费品总额已经连续三个月出现反弹。
而且在过去的一年里,除了三个月出现负增长之外,也排除今年4月因为基数的原因同比增长较高,其他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的消费同比增长速度相对稳定。可见这一数据真实可靠。
可以想象,当2024年美国不得不降息时,美元必然大幅度下跌,我们的GDP差距(以美元计价)将大幅度缩小。
PS:第一时间送上最新消息,如果觉得文中资讯和观点对您有帮助——
——请给本文点上“关注”!
CandyLake.com is an information publishing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