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政策转向仍犹豫不决
寒武季节俨
发表于 2024-1-16 14:50:38
1156
0
0
实际消费持续疲软拖累日本经济复苏。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总务省等公布的数据,2023年11月,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日本实际工资收入同比下降3.0%,连续20个月同比减少;核心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升2.5%,连续20个月超过日本央行设定的2%的目标;由于通货膨胀导致日本工薪家庭实际收入下降,实际家庭消费已连续9个月同比下滑。
工资和价格之间能否实现良性循环,是日本央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在2023年12月货币政策例会后表示,“如果工资和价格之间的良性循环加强,并且以可持续和稳定的方式实现价格目标的可能性充分上升,我们可能会考虑改变政策。”这也是日本央行迄今为止释放的最明确的政策转向信号。
然而,日本经济现实状况难以支撑央行退出超宽松政策的意愿。除了工资和价格之间良性循环迟迟未现之外,新旧挑战给日本央行带来的压力正在增大。
首先,高通胀持续和经济增速放缓令日本央行左右为难。一方面,高通胀持续令日本国内多方叫苦不迭,不满情绪不断积聚;另一方面,日本内阁府去年12月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降0.7%,按年率计算下降2.9%,这是近四个季度内日本经济首次出现负增长。有分析指出,退出超宽松政策虽然有助于缓解日本通胀压力,但会引起日元汇率加剧波动,并给已现疲态的日本经济带来衰退风险。进一步看,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日本政府债务与名义GDP的比重已超过220%,利率上升会令日本政府的利息偿付压力迅速攀升。因此,加息或者不加息对日本来讲都不容易,这也是日本央行至今难以决断的重要因素。
其次,全球贸易前景暗淡对日本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伴随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回落,贸易逆差缩小,加上入境游客明显增加,日本经常项目已连续10个月实现顺差,看着势头不错。不过,当前外部需求仍然低迷,多个国际机构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整体上不如疫情前;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加剧,红海航运通道受阻等不确定因素,以及巴拿马运河等关键航线的干旱都对贸易活动形成干扰。日本作为全球贸易大国,很难置身事外。
此外,能登地区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影响还在持续。日本主要经济机构初步估算,这场地震给日本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能超过8000亿日元,约为日本名义GDP的0.15%左右。同时,由于受灾严重地区的经济活动停滞至少要持续两周甚至一个月左右,再加上对其他地域经济和相关产业链的影响,直接和间接损失可能进一步上升。
日本国内有分析指出,由于经济数据低迷,日本央行下调2024财年经济增长预期的可能性正在增加,然而疲弱的经济增长态势,又会进一步掣肘日本退出超宽松政策。因此,在1月份即将举行的货币政策例会上,日本继续“按兵不动”的可能性不小。不过,目前美联储和美国市场在是否降息问题上的分歧不断放大,市场动荡加大。这种局面下,常常对美国决策亦步亦趋的日本将会如何动作,值得密切关注。(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连 俊)
CandyLake.com is an information publishing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You may like
- 日本制铁公司将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的计划推迟至明年3月
- 日本製鉄、米鉄鋼会社買収を来年3月に延期
- 近两年来首次,土耳其央行下调基准利率至47.5%
- 日本上市公司推动百亿钙钛矿电池项目 背后有怎样的考量?
- 海外资金年净卖出超5万亿日元,日本股市如何突破“内升外降”怪圈?
- 日本反垄断机构责令谷歌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
- 欧洲央行降息25个基点 特朗普:美联储也该降!
- 5公斤216元 日本大米价格上涨92.1%!蔬菜价格也大幅上涨 部分地区学生面临“米饭减供”
- 日本据悉考虑增加对美大豆和大米进口 作为贸易谈判筹码
- 纳指涨超1% 特斯拉涨近10%;央行行长潘功胜最新发声;百亿补贴商家承担一半成本?京东外卖辟谣丨每经早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