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也有个“长三角”?
稀土掘金
发表于 2023-12-21 14:47:26
201
0
0
-政治上,中欧双方高层互访频仍,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与欧盟主席米歇尔前不久刚结束对华访问;
-经济上,中欧贸易投资仍处高位,在原材料、半成品、供应链等多领域双方长期已形成紧密联结、互相依赖局面。
从更深层次来看,中欧产业互补性与市场匹配性突出,在源头上不断助推双方的关系深化,双方持续的互融互鉴又反过来推动中欧企业做大做强,得以进一步迎接全球产业变革浪潮带来的挑战。
在中企出海时,对全球化中的区域化资源整合值得研究与深度挖潜,尤其是在重点国家的重要区域市场。
一个地区发达的经济,不仅代表着当地的繁荣和发展,往往也反映拥有较高的人均受教育水准、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相对高水准的产业链配套等方面情况,对于企业在当地打开局面、站稳脚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我们可以以国内江苏省与德国北威州为例,简析融入当地发展可以如何助推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仅从GDP来看,江苏省能排进全球前十五强,其位于中国长三角经济带核心位置,产业齐备、经济发达,创新活跃、市场繁荣,同时长期苦心经营对德关系与企业服务,逐渐在德企对华投资进程中,扮演着“关键先生”的角色。
根据中国德国商会数据,该省为德企在华投资第二名省份(占比19%,仅次于上海市40%)。
实际上,仅江苏南京市、常州市与苏州太仓、昆山两个县级市,就吸引了近千家德资企业投资落户,太仓一地占据了其中半壁江山,被誉为“中国德企之乡”,昆山一个德国工业园亦汇聚了上百家德资企业,集聚效应明显。
据了解,仅西门子一家公司就在江苏有7家制造工厂、2个业务总部、10个创新中心或研究院以及6家分公司,共有超过6000名员工,成为在江苏投资和解决本地就业最多的跨国企业之一。
显然,江苏这些市县是大量德企产品与技术走向长三角乃至全国的重要跳板,在重点国家的重要区域取得商业成功有助于致胜全国这一黄金法则,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国人对江苏的情况有较多了解,这里不再展开赘述。我们重点来看一下中企在德国投资的重镇——北威州。该州全称是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是德国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联邦州,赫赫有名的鲁尔工业区正位于北威州中部。
2022年,北威州在全球可以成为位列第18名的经济体,其GDP总量超过波兰、瑞典、比利时等国家,且是德国16个联邦州中对华贸易与双向投资的双料冠军。中资企业在当地的国际合作与发展情况在中欧具有较强代表性。
|2022年共有390家外国公司在当地新落户或扩建机构,前三名分别来自土耳其、大中华区、美国。来源:德国北威州国际商务署官网
如果用国内的区域来类比,北威州其实更类似于一个“德国的长三角地区”,而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州。
伴随着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全球已逐步形成多个巨大的城市群,往往囊括多个特大、超大城市及卫星城市,彼此间交通便利、人员流动、产业完善,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主要场所。
北威州境内拥有科隆、杜塞尔多夫、多特蒙德、埃森、杜伊斯堡、乌帕塔尔、波恩、亚琛等数十个全球知名城市,构成了彼此连接紧密、优势互补的城市群。
从更大范围来看,北威州城市群还属于全球最顶尖城市群之一的西欧城市群,与法国巴黎、德国法兰克福、荷兰阿姆斯特丹等同样距离不远(大致在2~3小时以内高铁时间),从而成为欧洲经济的主要重心。
与此同时,与伦敦、巴黎等欧洲大都市不同,北威州并没有呈现出“以一城为核心、向外延伸拓展”的发展模式。相反,区域内各城市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众多大中型城市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城连着城的状态,让北威州天然形成了一个去中心化的城市集群。
| 这是一张典型的当地高铁运行图,即从北威州最核心的两座城市杜塞尔多夫、科隆到法兰克福的路线,最多仅需要1小时26分钟;如果要去欧洲大陆第二大机场法兰克福机场,最快仅需50分钟。其同城化程度,不免让人联想到交通网星罗棋布的长三角地区。
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与人文氛围,构建了北威州开放包容、高度国际化的精神气质。数据显示,该州是德国排名第一的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目前共有逾2.2万家国际企业落户并将其作为德国和欧洲总部。
截至2020年底,该州在德国16个联邦州的外国直接投资(FDI)中所占份额最高,达22.7%。该州实体经济底蕴深厚,如其今年委托特里尔大学对州内隐形冠军企业进行的摸底调查显示,全州共有690家隐形冠军企业,占德国总量的29%。另据德国北威州国际商务署华东华中西南大区首席代表徐军在某活动上介绍,德国汽配企业中三分之一来自北威州。
通过在重要区域,如省、州的市场站稳脚跟、打开局面,是企业国际化历程中明智之举。北威州打出Europe's Heartbeat(欧洲的心动所在)响亮口号,对于中企在当地发展有明确的扶持政策。
2022年,在北威州落户或扩建的中国(含港澳台)项目数68个,占全德的48.3%。目前,北威州有2700多家企业在华投资或设立代表处;在北威州的中国企业机构超过1000家,均居德国各州首位。
近年来,先后有三一、徐工、小米等多家中资企业获得北威州最佳投资奖,在深度参与塑造该州社会经济发展并做出贡献的同时,自身国际产业竞争能力与上下游资源整合能力均大幅提高。
从产业角度来看,在北威州投资落户的中企已从早年以重工业、ICT、展会贸易等领域为主,逐步转向生物医药、新能源、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从中资企业在北威州的发展史中,我们俨然能读出其在全球产业图谱竞争力不断攀升的简史。
此外,在北威州这样的经济大州取得商业成功,对于中资企业还有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
该州在新兴产业方面具备代表性优势,在中欧班列、电商物流、生物医药乃至新能源、电动车、人工智能等多方面都积淀深厚。
以新能源为例,北威州拥有德国莱茵集团(RWE)等多家能源类世界五百强企业,是德国能源与新能源重镇,德国则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欧盟的能源转型政策框架与技术路线。在该州取得商业成功,有助于国内新能源企业未来参与德国乃至欧盟的能源转型及产业重塑,可谓中企在欧成功的“放大器”。
如果再从未来产业氢能来看,北威州已制定了清晰的氢能路线图,到2030年将有11000辆燃料电池载重汽车与4000辆氢能大巴上路,当前工业企业对氢的年耗能17太瓦时,将在2050年上升至100太瓦时,这些对于国内相关领域企业均意味着巨大的商业机遇。
此外,在当地新能源领域的研发活动可获得高额补贴,中企应在充分了解、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相关政策,既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效益,又融入当地产业、打造生态。
| 近年来落户北威州的新能源企业众多,例如蔚来、领克、中天科技等。
值得一提的是,江苏省与北威州还是友好省州,往来密切、合作深入,今年恰逢双方结好35周年,9月份江苏省省长刚刚前往北威州拜会州长并举行正式会晤。
相关跨境投资企业是否能从两省州的这种特殊关系中受益,会是另外一个有趣的话题。
中企的良性发展,还在潜移默化间改善了当地的经济社会面貌。例如中欧班列,自2011年开通以来,截至2023年3月抵离德国杜伊斯堡的车次累计已达6700余车次,运输了61万标准集装箱,在高峰时期每周就有70列中欧班列往返于杜伊斯堡和中国的20多个城市之间。
杜伊斯堡市过去主要依赖煤炭开采和钢铁冶炼这两大产业,污染严重、效率偏低。中欧班列的繁荣助推杜伊斯堡成功地从传统的重工业向交通物流集散中心转型,目前大约有100多家中资企业来到杜伊斯堡,极大促进了当地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和税收。
欧盟中国商会2022年报告揭示,80%受访企业表示将持续提高欧洲市场在其全球化战略中的重要地位;约70%企业认为在欧发展有利于建立其全球品牌知名度;另有半数企业认为欧洲市场充满活力,且中欧存在优势互补,可互利共赢。
No.5550 原创首发文章|作者 汤拯
作者简介:北京帕特纳斯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兼任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理事、品牌创新委员会副主席,英国 OCO 国际咨询集团高级合伙人,意大利国家投资发展署驻华首席代表等职务。常年接受中欧主流媒体专访或撰写专栏,著有《企业价值提升》等专著,微信公众号为中欧行者。
开白名单 duanyu_H|图片 视觉中国
CandyLake.com is an information publishing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