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证券:美国中长期通胀预期仍处下行趋势 通胀螺旋或难以形成
xhair
发表于 2023-10-15 21:06:38
2470
0
0
国金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热点思考:美国“罢工潮”——工资-物价螺旋形成的可能与条件
后疫情时代美国罢工的次数、参与人数和损失天数均显著上行,但仍呈“散点分布”。截止到8月底,2023年美国参与人数超过1,000人的罢工次数已经达到19次,累计参与人数和有效停工人数分别为31万和52万,损失工作天数占比达到0.21%。3季度以来似有加速态势。2023年1-8月罢工人数和损失工作天数已经超过2022年全年。
2023年的罢工活动主要分布在私营企业部门,行业主要分布在医疗、教育、酒店等服务业和机械制造、交通设备制造等制造业。在2023年(1-8月)的21次罢工活动中,私营企业为16次,罢工人数和累计损失工作天数占比分别为74%和79%。行业分布方面,医疗和教育行业各6次,制造业4次(工程机械、交通设备、航空航天和钢铁)。
一方面,由于BLS只统计参与人数超过1,000人的罢工活动,上述统计数据低估了美国罢工活动的强度。参考Cornell-ILR Labor Action Tracker,2021和2022年罢工次数分别为420次和588次,罢工人数分别高达24万和34万。另一方面,更值得强调的是,从二战结束以来的更长时间维度看,美国当前的罢工活动仍然是是散点而非全面的。
美国当前或不具备形成“罢工潮”的经济、社会和法律条件。80年代以来,美国罢工活动逐步式微,因为:(1)第一,宏观环境从“大滞胀”时代走向“大缓和”时代,罢工的经济动机不复存在;(2)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劳动供求出现了结构性转变——失业缺口多数时间处于正值区间;(3)工会是罢工的“摇篮”,然而工会组织已经“江河日下”。
工会的集体议价能力下行的原因包括:(1)80年代以来,全球化进入黄金时代,跨国公司相对于工会的议价能力;(2)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形成了对劳动的替代;(3)服务业份额持续扩大,终生雇佣制向“零工经济”转变,都降低了大罢工形成的可能性;(4)同样重要的是,美国的法律环境变得越来越对罢工不友好。
紧张的劳动力市场是工资上行压力的来源,是“工资-物价螺旋”(简称“通胀螺旋”)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但中长期通胀预期的稳定性也很关键。它决定了工资向物价的传导效率。由于劳动力市场正在趋势性转弱,中长期通胀预期仍处在下行趋势中,货币政策利率处于限制性水平——美联储政策具有全球性的紧缩效应,通胀螺旋或难以形成。
风险提示
俄乌战争持续时长超预期;稳增长效果不及预期;疫情反复。
CandyLake.com is an information publishing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You may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