첫 페이지 美股最前线 본문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郭晓洁 实习生谢泳妍 广州报道
11月底,备受关注的COP28在迪拜召开,气候议题再次在全球掀起热议。
作为一次全面盘点的气候大会,发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落实情况、欧盟的碳关税实施所引起的贸易壁垒等争议也是备受关注的焦点。
日前,香港大学经管学院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汤勇军在2023年ESG生态大会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对于气候问题,我们不能“走两步退一步”,否则很难实现碳中和。他相信,此次COP28对各国将有更多的约束机制出来,让各国真正重视起来。
在应对气候变化,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大背景下,中国的ESG投资市场近年来发展蓬勃,碳交易市场发展也备受关注。
在谈到中国碳金融市场建设时,汤勇军表示,目前中国碳市场发展追求稳定和循序渐进,但创新的步伐可以再快一点,碳市场的扩容、碳市场的交易主体等方面,还可以再往前一步。
中国企业需对可能产生贸易壁垒足够重视
南方财经:此次COP28的关注焦点之一是对《巴黎协定》进行全球首次盘点,这会如何影响全球贸易的发展趋向?哪些领域的碳减排将会是本次大会关注的重点?
汤勇军:此次盘点更多的焦点是针对发达国家。此前,部分欧美国家所定的自主贡献目标相对宽松,即使达到了意义也不是很大。因此盘点将是对发达国家此前的贡献进行盘点,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发达国家资金是否到位的问题。
对于气候问题,我们不能“走两步退一步”,否则很难实现碳中和。
关于盘点,我们做了一个研究。部分国家定了相对严格的自主贡献目标,且碳排放强度确实有所下降。因此《巴黎协定》在各个国家之间还是有约束力的,并不是一个摆设。但同时我们也认为,第一次盘点将对各个国家起到警示或者提醒的作用。今后的第二次、第三次盘点就将更严肃。
当然我们也没有很多盘点的机会了。相信此次大会后,将有更多的约束机制出来,让各国真正重视起来。
南方财经:有专家认为从现阶段来说,欧盟碳关税法案的实施对中国企业来说影响相对较小,你怎么看这一问题?
汤勇军:我不同意这种观点。相反,我认为这对中国企业的影响非常大。欧盟推出碳关税法案实际上是形成了贸易壁垒,而欧盟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此问题的态度上基本一致。今后,其他发达国家也很有可能跟进推出相关法案。因此,欧盟碳关税的影响实际上已经超出政策本身的影响。
目前,宁德时代等企业已经提前在欧洲布局。尽管目前看来影响不大,但是等到影响真正产生再进行布局调整已经为时已晚。所以中国企业在这点上面不能掉以轻心。
而我们真正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是中国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是否将受到影响。例如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在全球发展势头很猛,可以说拥有全球绝对的核心竞争力,诸如此类的重要行业如果未能针对贸易壁垒提前做好预案,届时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将远远超过目前欧盟碳关税所涉及的行业所带来的影响。
企业投资者要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友好
南方财经:目前中国正在加速构建各行业的ESG评价标准和体系,市场上也存在较多的ESG评级公司,你认为如何引导这个市场良性发展,以防止企业的“漂绿”行为?
汤勇军:目前来说,ESG评级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但相互竞争激烈,相对弱势的行业。但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阶段。正如中国的信用评级市场,也经历了约30年的发展才相对开始规范。
但ESG评级机构的发展逻辑又区别于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评级机构的甲方是其评价对象,而ESG评级机构则是对ESG投资的资管机构收费。因此理论上并没有利益冲突。但事实上,目前市场还并不太愿意为ESG付费,市场对ESG评价的重视程度还需要加强。
目前,中国对ESG评价体系、标准的建设正在完善,中国也在积极参与国际上的重要标准体系的建设,如ISSB等。待评价体系逐渐完善,市场逐渐认同ESG评价时,ESG评级市场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南方财经:从中长期来看,投资者在投资企业时需要关注和参考哪些重要的ESG评价指标?
汤勇军:首先我认为企业的长期战略和价值使命是需要投资者重视的。阿里巴巴创立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认定了发展使命和战略后,企业才能获得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财务回报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也需要引起投资者重视。
事实上,投资者做ESG投资的目的,除了要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还要实现财务回报及社会生产效率。不丹王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已经实现碳中和的国家。它已经实现了“绿水青山”,但它没有科技和工业,经济相对落后。这并不是我们推动实现“双碳”战略所希望达到的目标。
因此,我们既要追求经济的发展,也要追求环境友好,而如何平衡,则是企业投资者需要关注的重点和难点。
中国应加快碳金融创新步伐
南方财经:近年来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发展迅速,但也有人认为依托于碳交易市场的碳金融产品开发仍然稍显滞后,这方面你有何看法?
汤勇军:最近半年,全国统一碳市场的碳价呈上升趋势,这是碳市场建设发展的一个积极信号。但中国在碳金融的创新方面的步伐确实稍显缓慢。追求稳定和循序渐进是正确的,但创新的步伐可以再快一点。例如在碳市场的扩容、碳市场的交易主体等方面,还可以再往前一步。
具体到碳金融创新而言,首先,我认为应该让金融机构参与到碳交易市场中。其次,要允许有人赚钱。目前不少企业并没有认识到碳账户的作用和价值,再加上碳排放交易未能履约情况下,处罚力度不足等原因,导致碳配额的价值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
而在这方面,政府可以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以欧盟为例,欧盟碳市场在市场交易低迷的情况下,政府会出面购买交易,在市场出现需求的时候再卖出,从而保持市场的活跃度;而香港则通过发行零售的绿色债券,在进行市场引导和教育。目前,香港至少有70万人士购买过债券,相当于10个人中就有1个人知道绿色债券。
南方财经:说起香港,粤港澳大湾区在绿色金融互联互通方面还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地方?
汤勇军:目前,大湾区的互联互通进程正在加速,广州、深圳是相对开放的城市,香港也在积极务实地推动与大湾区内地城市的交流。大湾区可以结合不同城市的地方特色和各自优势协同平衡发展,整体一盘棋发展。例如积极推动内地的绿色项目到香港、澳门债券市场发债,互相支持相互协同一起拉动经济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Sign Up

本版积分规则

飘渺九月 注册会员
  • Follow

    0

  • Following

    0

  • Articles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