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谁能想到?如今全美最大快递公司是:亚马逊!
可是我已不在
发表于 2023-11-28 14:49:41
239
0
0
而如今,这一幕已经发生。
据媒体周一援引亚马逊知情人士和内部文件显示,这家总部位于西雅图的电商巨头在2022年向美国家庭递送的包裹数量,已超过了联合包裹服务公司,今年还有望进一步扩大这一差距。而此前,亚马逊的包裹投递数量在2020年就已超过了联邦快递。
按数量计算,具有官方背景的美国邮政总局(U.S. Postal Service)仍然是最大的包裹递送服务公司;该公司目前也为上述三家公司处理数以亿计的包裹。
相关业内人士看到的内部文件显示,在截止今年感恩节前,亚马逊已在美国投递了超过48亿个包裹,其内部预测到今年年底将投递数量将达到约59亿个包裹。去年,亚马逊共计运送了52亿个包裹。
作为对比,UPS此前已表示,其今年的国内运送量不太可能超过去年的53亿个。今年前九个月,UPS总计在美国国内处理了约34亿个包裹。而截至2023年5月31日的财年,联邦快递的本土Express和Ground递送包裹量约为30.5亿个。
需要注意的是,亚马逊的数据只包括亚马逊自始至终运送的包裹。而UPS和联邦快递的数据则还包括了它们收件且交给邮政部门最后投递的包裹,因此亚马逊和后两者之间的差距实际上要比上述数字更大。
十年变迁
十年前,亚马逊还曾是UPS和联邦快递的主要客户,这两家公司的高管普遍对亚马逊有朝一日可能取代它们的说法嗤之以鼻。然而,近年来亚马逊快递业务的迅速增长,加上联邦快递和UPS的战略转变,彻底改变了美国快递行业的大格局。
亚马逊自建物流还要追溯到2013年,原本亚马逊一直依赖联邦快递和UPS运输内部包裹。但到了2013年,购物季的包裹遭遇大规模延迟,促使亚马逊开始亲手搭建全球物流网络。2014年,亚马逊开始自建仓库和车队,以打造专属于自己的运输网络,减少对外部承运的依赖,慢慢将主动权掌握到了自己的手中。
亚马逊的崛起曾被物流行业的高管们视为业界玩笑。2016年,时任联邦快递的首席执行官Fred Smith曾将亚马逊成为物流巨头威胁的说法斥为“天方夜谭”。Smith当时称,“在可预见的未来,电子商务货物的主要递送者很可能仍将是UPS、美国邮政和联邦快递。”
在Smith发表上述言论之时,亚马逊的物流业务规模确实还远远排在UPS和联邦快递之后。但在随后的几年里,亚马逊却奋起直追,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物流网络之一。
2018年,亚马逊推出了一项计划,创业者可以以低至1万美元的价格开创自己的加盟店,运送亚马逊的包裹。这与联邦快递旗下的Ground部门有相似之处,后者也采用承包商模式负责本地路线。一位亚马逊前高管表示,亚马逊项目在美国拥有约20万名司机,帮助公司迅速加快了每天运送包裹的数量。
突飞猛进
而在疫情初期,亚马逊更是捕捉到了扩大电子商务覆盖面的关键机会。该公司新建了数百个新仓库、分拣中心和其他物流设施,从疫情开始到2021年底,其网络规模几乎翻了一番。亚马逊前消费者业务首席执行官Dave Clark是亚马逊物流网络的主要设计师。
目前,亚马逊已着手将其物流网络区域化,以减少包裹在美国境内的运输距离,从而更快地将产品送到客户手中,并提高盈利能力。亚马逊首席财务官Brian Olsavsky在本月早些时候的一次全公司会议的录音中称,“配送速度的提高是增长的关键驱动力,并使我们的Prime会员的购买频率增加。”
亚马逊的一位发言人则表示,亚马逊在配送方面取得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路线特许经营计划。她补充称,公司将继续与其他快递合作伙伴和承运商合作,帮助处理额外的运力。
随着亚马逊的快递份额不断增加,联邦快递和UPS近年来已纷纷表示,他们的业务重心不再是争夺快递量,而是专注于运送那些利润更高的包裹。
2019年,联邦快递宣布与亚马逊分道扬镳,结束了与后者的空运递送和陆运递送合作关系,作为大客户的亚马逊当时约占UPS收入的11%。
联邦快递表示,该公司的重点是亚马逊以外的电子商务市场。联邦快递的一位发言人称,联邦快递今年已经在美国国内包裹市场的细分领域占据了市场份额。
当然,虽然亚马逊在住宅送货方面已经超过了这两家传统的物流公司,但其眼下还无法完全复制它们的全球覆盖范围,逆向物流能力也相对薄弱。摩根大通分析师Brian Ossenbeck指出,“亚马逊在单向网络方面非常出色,送货速度更快,但它的取货和送货覆盖范围还没有达到同样的水准。”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洋彼岸亚马逊从与联邦快递和UPS的三足鼎立中逐渐脱颖而出之际,与亚马逊自建物流体系类似的中国电商巨头们,则还在努力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就中国市场而言,京东通过自建的物流体系,构建了核心壁垒。阿里巴巴虽然没有自建物流,但是搭建了开放性物流平台菜鸟网络,并与中通、圆通、申通、韵达、百世等组建菜鸟联盟,强化了物流控制力。不难预见的是,这场中国物流行业老大哥顺丰,与京东、菜鸟等新贵间的争斗,很可能将演绎出一场比美国同业更为激烈的“争霸大戏”……
CandyLake.com is an information publishing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