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短腿” 理想一年内少了一条
我心如烟卸
发表于 2024-12-1 17:05:07
126
0
0
不到一年时间,理想汽车的高阶智驾从依赖高精地图,到轻地图,再到无图以及及端到端+VLM(视觉语言模型)的技术路线,快速完成技术切换,让理想智驾快速追进第一梯队。
11月28日,理想汽车宣布 “车位到车位”智能驾驶全量推送, AD Max车型陆续开启推送。据理想汽车工程师介绍,“车位到车位”即全场景无断点,上车就能一键启动智驾,自动进出小区,自动识别闸机抬杆,无论市区复杂路况还是高速收费站ETC通行,无论是环岛、U型掉头还是交通博弈、跨层地库,一直回到车位,真正实现全程无断点的智能驾驶体验。
从应用场景来说,理想的智驾,似乎一下将自动驾驶这件事,在中国落地了。毕竟,11月15日广州车展期间,小鹏汽车(09868)刚宣布开启“车位到车位”智驾方案测试,零跑汽车(09863)实施端到端大模型智驾系统研发的B系列首款车B10国内首次亮相;小米(01810)端到端全场景智能驾驶则于11月16日开启定向邀请内测;蔚来(09866)实现端到端的时间,将是2025年;特斯拉(TSLA)完全自动驾驶(FSD)入华还在走申请流程;比亚迪(002594)成立前瞻部门主攻端到端技术落地;华为乾崑智驾ADS 3.0已可实现“车位到车位”,但该功能还未推送至鸿蒙智行旗下所有车型。
每家车企都在加快速度,试图成为“第一”。而一直相对落后的理想全量推送“车位到车位”智驾,竟然抢到了先发。
业内普遍认为,端到端已经成为车企智驾能力的分水岭,技术路线之争已进入了落地体验之争,而从头部智驾车企动态来看,这场落地体验之争,其核心应用之一正是“车位到车位”。
新能源车智驾下半场的竞赛,已经正式拉开了大幕。
研发加码,三次跃进
2023年的秋季战略会上,理想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李想自我反思,理想智驾投入较友商晚了半年后,决定将智能驾驶提到空前的高度,“加快投入,甚至可以牺牲一些效率”。在李想看来,落下的课,只能通过加强投入来解。
2024年三季报显示,理想汽车的研发费用为26亿元人民币,这些投入主要用于智能驾驶、电池技术、电机电控等领域的研发和创新。而从2023年四季度至2024年三季度,理想研发投入累计超过120亿元,投入规模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同期,蔚来研发投入133.7亿元,小鹏汽车则仅为57.6亿元。
为了加快智驾技术的迭代突破,理想从2023年10月开始大量招聘智驾技术人才,其岗位涵盖软件算法、大模型、车辆硬件、测试运营等多个领域,理想试图通过扩大团队来缩短智驾技术的研发周期。
2024年以来,理想的智驾部门更是两次大动作调整。一次是5月的裁员风波,理想约千人的研发团队被缩减至数百人;一次是近期的人事调整。
36氪的报道显示,理想在推进“端到端”智能驾驶方案的同期,进行了智驾部门的人事调整。理想汽车智驾团队分为三组,夏中谱负责“端到端”模型算法与落地,贾鹏负责世界模型技术预研,王佳佳负责量产研发。其中夏中谱担任“端到端”智能驾驶量产负责人,职级升至21级,直接向智驾负责人郎咸朋汇报。据悉,曾在百度自动驾驶任职的夏中谱加入理想汽车两年内,职级已经连升两级。
在业内人士看来,人事调整频繁的背后,正是理想汽车对于智驾部门的高度重视和重整。从优化团队到重点人才提拔,理想汽车冀望打造一支高效实干队伍。这样才能保证理想的高研发投入精准高效,以更快速度追近智驾第一梯队,甚至反超。
目前来看,一年内逾120亿元的高投入研发,显然取得了不错成效。截至目前,理想智驾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三次跃进。理想智驾1.0阶段,是通过集成的高精度传感器和先进算法搭建的全场景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功能时期。彼时,或许因为重视程度不够,该智驾方案屡屡跳票,直到2023年才开始全量推送。
2.0阶段即今年7月正式推送无图NOA功能,让理想终于赶上智能驾驶第一梯队。不过,尽管该功能比过去改进明显,但与“特小华”(特斯拉、小鹏、华为)相比,还有明显差距。
也是从7月底,理想智驾3.0阶段的端到端+VLM智能驾驶千人团测试同步开启。9月,理想端到端+VLM智能驾驶开启万人团招募,并在发布会上宣布端到端+VLM智能驾驶已经迭代了12版模型,平均2-3天迭代一版。
10月23日,理想汽车正式向超过30万AD Max用户推送端到端+VLM智能驾驶,首次实现了基于AI大模型的智能驾驶规模化、市场化应用。11月28日,“车位到车位”智能驾驶全球首家全量推送,标志着理想汽车智能驾驶发展进入了“无人区”。
“2024年要成为智驾绝对头部。”这是李想曾立下的flag,竟然真的就实现了。
第一梯队之争
理想对于智驾的急迫背后,是来自特斯拉、华为鸿蒙智行等对手的“威胁”。
东吴证券认为,汽车拐点正在来临,2025年智能化(特斯拉FSD入华)或=2020年电动化(Model3国产化)。据测算,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L3智能化渗透率突破10%,2025年有望突破20%,2027年有望突破70%,上升斜率或远超市场预期,尤其是2026年车企深度入局Robtaixi(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预计加速催化消费者对智能化买单意愿。
在特斯拉FSD入华之前,小鹏汽车、鸿蒙智行以及小米等新势力都在加速端到端的突破以及落地。业内普遍认为,新能源产业的下半场决胜关键,正是智能化。
即便依靠增程已经实现了销量领先、净利润率先盈利,但理想仍然感到危机十足。只因除了智驾短板,理想还有纯电短板亟待补足。这两条“短腿”如何补长,也一直是业内最为关注理想的焦点。
现在,随着“车位到车位”智能驾驶全量推送,智驾难关暂时迫近了第一阵营,但理想却不能松一口气。
增程式已成了新能源领域增速最快的品类。 “复制”理想模式的零跑,月销已经反超蔚来、小鹏,强势杀入第一梯队。2024年来,极氪、阿维塔、小鹏、智己、坦克、腾势等纯电动品牌陆续宣布将推出增程式车型,不少合资品牌如大众、现代、福特等也都表示未来将在中国市场推出增程车型。理想的增程“堡垒”, 即将在2025年迎来四面八方的围攻。
而不同于鸿蒙智行、小鹏、零跑甚至极氪等品牌纯电+增程/插混多技术路线并行的产品布局,理想如今纯电布局仅有一款MPV车型。
但这款曾被寄予厚望的纯电产品,并未成功打开理想纯电的产品序幕,反而因远不及预期导致理想紧急终止了2024年后续纯电产品推出计划。李想不得不再次反思,纯电战略出现了问题。
这也给理想汽车敲响了“警钟”,一旦增程的“存量”失手,理想没有任何“增量”候补。也因此,理想急切通过智驾加码旗下增程产品竞争砝码,同时加速为纯电铺路。
李想认为,现阶段销售中高端纯电SUV,足够多的自营超充桩是必要条件。而在自营超充桩数量达到和特斯拉中国相近的数量之前,理想的纯电产品不适合推出市场。
公开数据显示,特斯拉目前在华已累计建成并开放超 1800 座超级充电站。而理想汽车2024年的超充站建设目标是2000座。这个数量及建设速度也堪称行业之最。毕竟多年大力铺设充电网络的蔚来,目前超充站规模也不过2300座。
危机感之下,理想近日还推出了全系限时3年0息方案。以理想L6为例,售价24.98万元的车型,最低首付6.98万元,最高利息可节省1.57万元。理想L9最高利息可省2.32万元。该方案有效时间为即日起至12月31日(含)订购并完成支付。
有分析称,理想此举或是特斯拉Model Y降价引起的连锁反应。“老实人”李想,在表示要长期、持续地向华为的技术研发体系和经营管理体系学习后, “狼性”与“警惕性”,似乎也开始进化了。
业内人士认为,2024年最后一个月,理想的领先优势或许会进一步加大。而2025年,随着理想高阶智驾以及纯电SUV等产品落地,理想汽车有望延续产品力优势。德意志银行分析师在其最新报告中预测,理想汽车2025年的交付量有望达到70万辆,较2024年增长36%。
进补了智驾“短腿”之后,理想的电动“短腿”能否跟上,或是影响上述预测的关键。
CandyLake.com is an information publishing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