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启示录: 寻找全球金融治理的解决之道
123457927
发表于 2024-11-15 10:44:43
1129
0
0
2007年7月末,华尔街顶级投行之一贝尔斯登(Bear Stearns)旗下的信用担保债务凭证(CDO)对冲基金轰然倒塌,那场此后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的次贷危机从此揭开序幕。
当时,贝尔斯登首席财务官莫里纳罗(Sam Molinaro)说:“这是1933年大萧条以来最悲惨的信用市场环境。”
这场源于货币宽松、住房刺激政策和金融创新孕育的房地产泡沫,通过次贷进入金融系统,再通过包装绚烂复杂的金融衍生品,让更多人卷入进来,直至泡沫破裂。
最终,雷曼兄弟宣布破产保护,贝尔斯登和美林相继被收购,曾经风光无限的华尔街五大投行,仅剩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两家黯然神伤。
华尔街重新洗牌。
十多年后,再来回顾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或许有不一样的感悟。
2007年8月,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开始动荡,多种迹象显示着风险暗潮涌动。随后,次贷危机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并最终在2008年9月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
此后,为了应对危机不断蔓延,全球主要经济体采取了大规模的扩张政策。
2009年12月,当人们认为危机逐渐远去,全球进入“后危机时代”,就在此时,以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为源头的欧债危机隐现,随后愈演愈烈,不断升级,最终演变为一场欧债危机。
当市场还在消化欧债危机卷土重来时,2011年8月,标普下调美国AAA级长期主权债务评级引发美债危机,震惊世界。
当心态变得进取,资产估值便被推高。在追逐风险的时候,市场更少去关注风险管理,问题便逐渐累积。
为了应对重重危机,发达经济体一再使用货币宽松的工具: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共出台了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总共购买资产约3.9万亿美元;欧洲央行先后开展长期再融资操作(LTRO),推出直接货币交易计划(OMT),并于2015年3月全面启动量化宽松政策;英国和日本央行多次扩大资产购买计划。
中国也在2008年11月推出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以应对危局。
在此背景下,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全球也开始了艰难的复苏进程。伴随着各国经济复苏进程的不平衡,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取向开始分化。2014年1月,美联储正式实施“削减数量宽松规模”(Taper)计划,并于10月底结束资产购买计划,宣告始于2008年的三轮量化宽松政策正式退出;与美国相反,日本实施了力度空前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元区也积极筹备和实施量化宽松;发展中国家则纷纷提高基准利率。
2015年,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进一步分化:3月,欧洲央行全面开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日本持续量化宽松,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开始步入降息通道。美国则于2015年12月16日实施了自2006年以来的首次加息。
危机逐渐过去,全球开启了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各国在金融监管领域推进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
十多年后再来回顾这场危机,作为历史的记录者和见证者,我们也不禁思考,是市场太贪婪,还是金融监管太放纵?或许在自由市场和金融监管之间,还需要寻找金融治理的平衡之道。
CandyLake.com is an information publishing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