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二季报“炸裂”但股价下跌:营收增122%,Blackwell年底开始贡献营收
今早我梦醒了坎
发表于 2024-8-29 12:07:33
169
0
0
北京时间8月29日,英伟达终于公布2025财年第二财季数据。财报显示,营收和利润继续成倍增长,第二财季英伟达营收为300亿美元,同比增长122%。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下,净利润为166亿美元,同比增长168%,non-GAAP下净利润为169.5亿美元,同比增长152%,毛利率高达75.7%。
根据公司业绩指引,预计第三财季的营收将达到325亿美元,上下浮动2%。同时,英伟达还宣布将批准额外50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并维持每股季度派息1美分不变。
从第二财季业绩看,英伟达营收仍持续三位数增长。然而,单纯的递增已经不能满足投资者厚望,乐观派坚信AI,期待英伟达的加速度继续提速;悲观派认为AI有泡沫被高估,英伟达股价也将面临波动。
财报发布后,截至当日收盘,英伟达股价下跌2.1%至125.61美元/股,盘后下跌近7%。不过,目前英伟达市值在3万亿美元上下浮动,今年以来股价已经飙升超150%。摩根士丹利近期给出的常规情况下目标价格为144美元。
当前,英伟达已然成为AI文明时代的符号,对于“信仰者”而言,2%的跌幅不算波动。虽然和第一财季262%的营收增长相比,增速有所放缓,但是不少机构认为英伟达仍将高预期发展。
摩根士丹利在研报中直言:“英伟达仍然是我们的首选。无论预期如何,事实是各种逆风下,包括去年的美国对中国出口管制、启动数据中心的挑战、Blackwell的潜在暂停,以及现在的新产品策略性延迟,根本没有影响公司强劲的增长势头。这正是我们持此观点的原因,我们预计随着新产品的逐步推出,能见度将会提高。”
报告认为:“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投资者的预期在攀升。”现在投资者最关注的莫过于Blackwell延迟的情况到底如何,摩根士丹利指出,产业链月度数据继续表明生产非常强劲。
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则在财报电话会上回应,Hopper架构芯片需求仍然强劲,业界对Blackwell架构的期待则令人难以置信。
Blackwell四季度量产
分业务看,英伟达第二财季的数据中心营收为263亿美元,同比增长154%,环比增长16%;游戏和AI PC业务营收29亿美元,同比增长16%,环比增长9%。
专业视觉业务营收4.54亿美元,同比增长20%,环比增长6%;车用电子及机器人业务营收3.46亿美元,同比增长37%,环比增长5%。
其中,数据中心业务仍在高速增长,但最新财季该业务的增幅低于第一财季的427%。从营收占比看,第二财季数据中心业务占总营收的88%。英伟达数据中心的营收占比在2023财年首次超过了游戏,两个财年后,占比进一步提高。英伟达基于液冷技术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市场份额占比也在提升。
财报发布后,英伟达管理层在业绩电话会上谈到计算趋势,称下一代模型将需要10倍到20倍的计算能力提升,才能对数据进行足够的训练,预计这样的增长趋势将持续4个季度。预计超过40%的数据中心收入将持续来自云服务提供商、消费互联网公司和企业客户。
Blackwell是财报会上的关注焦点。近期有消息称下一代Blackwell系列AI芯片因设计缺陷问题被迫推迟发布。英伟达此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应称:“Hopper架构需求强劲,Blackwell的样品试用已经广泛开始,产量有望在下半年增加。除此之外,我们不对谣言发表评论。”
黄仁勋表示,Blackwell芯片无需进行“功能性变更”,预计将在第四季度开始量产,从年底开始就会有数十亿美元的销售收入。英伟达CFO科莱特·克雷斯表示将继续向合作伙伴和客户发送Blackwell样品,但公司需要“对Blackwell GPU的掩膜(mask)做出改变来提高Blackwell的生产良率”。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向21世纪经济报道提供的数据,Blackwell系列于2024年仍在前期出货阶段,进入2025年,Blackwell将成为出货主力,以效能较高的B200及GB200 Rack满足CSPs(云厂商)、OEMs(代工厂)对高端AI服务器的需求。
而B100属过渡型、主打耗能较低的产品,在英伟达出货完既有云厂商订单后,B100将逐渐被B200及GB200 Rack取代。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估,2025年Blackwell平台将占英伟达高端GPU逾8成,并促使英伟达高端GPU系列的出货年增率上升至55%。
同时,集邦咨询指出,受CoWoS-L封装产能吃紧影响,英伟达会将B100及B200产能提供给需求较大的云厂商客户,并规划于2024年第三季后陆续供货。在CoWoS-L良率和量产尚待整备的情况下,英伟达同步规划降规版B200A给其他企业客户(瞄准边缘AI),并转为采用CoWoS-S封装技术。据一位人工智能知名企业家前不久透露,英伟达新一代芯片采用了最新的封测装一体化技术。
H200、H20需求仍强劲
摩根士丹利最新的研报指出,英伟达股票已经大体上消除了Blackwell可能延迟的担忧,因为短期业务表现强劲,预计今年将看到Blackwell按预期增长。报告还表示:“尽管有些临时性的Blackwell延迟,我们预计管理层仍会表明量产,并在财年末加速。”
从财报电话会来看,英伟达管理层确实在释放量产和需求的信心。而除了Blackwell,英伟达上一代Hopper架构的产品系列的出货情况也备受市场关注。英伟达管理层则表示,Hopper的需求在今年下半年也非常强劲,Hopper和Blackwell的需求都非常强,两者可以共存。
黄仁勋表示,Blackwell在产能建立方面还需要时间,到年底生成式AI还会为市场带来更多活力,选择用Hopper还是Blackwell是市场和客户的选择。
“需求信号没有显示出放缓的迹象,H200和H20的需求依然强劲,预计这将足以抵消Blackwell从1月和4月延迟至后几个季度的潜在收入变动,供应和客户需求已经迅速转向H200。”摩根士丹利表示。
集邦咨询对供应链的调查也显示出相同趋势,其指出:“2024年英伟达的高端GPU出货将以Hopper平台产品为主,除针对北美CSPs、OEMs出货H100、H200等机种,针对中国客户则以搭载H20 的AI服务器为主力。预估H200在2024年第三季才能开始放量、成为英伟达主流机种,并延续至2025年。”
在摩根士丹利看来,客户对Blackwell的热情非常高,但在初期增长阶段,少量Blackwell的实用性相对较低。对于超大规模计算公司而言,需要大量的Blackwell集群才能达到相关的成果。因此,对某些客户来说,他们更倾向于获得更多的Hopper。
此外,H20的产能提升也是一个重要的贡献因素。H20是Hopper的降级版本,研报指出:“根据几周前在亚洲的调查,我们认为H20的年度产量已经增加到大约120万台,平均售价在13-15万美元左右。我们不确定这些产品是否全部售出,但根据对中国超大规模计算公司的了解,H20的需求确实表现强劲,因此我们预计在未来三个季度,H20将带来超过100亿美元的收入。”
整体而言,产业链对于英伟达芯片的需求还在上升。但是,由于第三财季营收指引涨幅不及分析师预期的三位数增长,加上对于利润率压缩的担忧,资本市场有所波动。不过上述研报指出,毛利率仍然可以达到74%,远高于市场上的一些悲观预期。
谈及未来的加速计算需求,黄仁勋表示,计算正从通用计算转向加速计算,全球建造了价值1万亿美元的数据中心,未来数据中心的总价值将提升。全球数据中心正在加速发展,加速计算已经到达临界点,开发者将尽一切可能布局加速计算,预计明年数据中心业务将大幅增长。
CandyLake.com is an information publishing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You may like
- 英伟达、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纷纷布局 2025年将成为AI代理元年?
- 2024年美股盘点: 最大“黑马”年涨幅741%,英伟达四季度遭逆袭,微软垫底“七巨头”,机构警告AI泡沫
- “股神”巴菲特再出手!这家公司获增持 利润率比肩英伟达
- 英伟达下一个增长点?明年上半年计划推出人形机器人Jetson Thor
- 英伟达最新表态!机器人“ChatGPT时刻”即将到来 押注下一个增长动力
- 多国反垄断机构“盯上”英伟达
- 英伟达明年上半年或推机器人“大脑”,今年以来公司股价增幅超176%
- 英伟达计划明年上半年发布新一代人形机器人计算平台,支持多模态AI模型
- 知名投资人:英伟达正在“印钱” AI机遇无穷无尽!
- 美股成交额前20:英伟达年涨幅超过170% 获得Wedbush继续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