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错失OpenAI 30%股份机会,英特尔如今市值已跌至一个OpenAI 还有机会逆转吗?
做我的仆人
发表于 2024-8-9 15:54:37
1062
0
0
在2024财年第二季度业绩和第三季度指引“爆雷”后,英特尔又被股东告上了法庭,被指控“欺诈性地隐瞒了公司存在的问题”。
事实上,英特尔原本有机会在人工智能(AI)时代占据先发优势,但却错失了良机。据路透社报道,英特尔曾在2017年和2018年探讨过对OpenAI的投资,但最终决定放弃这笔交易。
实际上,过去几十年,英特尔一直主宰着全球芯片制造业,随着AI时代的开启,这个曾经的“蓝色巨人”并没有想象中的一帆风顺。与竞争对手英伟达和AMD相比,除了一些带有NPU(神经网络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芯片外,英特尔在AI产品方面并未取得大的突破。
决策的失误以及产品的研发迟滞也传导至英特尔的股价。今年以来,英特尔股价已累计下跌60.27%,市值也跌破1000亿美元,至810亿美元,和曾经自己看不上眼的OpenAI(目前估值约800亿美元)估值相当。接下来,英特尔还有机会扭转局势吗?
错过苹果,又错过OpenAI
当地时间8月7日,路透社援引四位知情人士的话称,2017年和2018年,英特尔有机会以10亿美元收购OpenAI 15%的股份。当时的OpenAI还只是一个刚起步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致力于生成式AI这个鲜为人知的领域。
知情人士还透露,如果英特尔以成本价向OpenAI提供硬件,它还可以再收购15%的股份。消息人士表示,彼时OpenAI对英特尔的投资很感兴趣,因为这可以减少其对英伟达芯片的依赖,并允许这家初创公司建立自己的基础设施。
然而,英特尔最终决定不达成这笔交易,部分原因是时任首席执行官鲍勃·斯旺认为生成式AI模型不会很快进入市场,英特尔难以快速获得回报。另外,英特尔的数据中心部门也不想以成本价生产产品。
随着ChatGPT在全球的大获成功,OpenAI成为AI领域的“宠儿”,估值也达到约800亿美元。而英特尔这家曾经引领计算机芯片领域的巨头此后在AI霸权争夺战中逐渐落败。据路透社报道,接受采访的前高管和行业专家表示,事后来看,(投资OpenAI)这笔交易对英特尔来说是一次错失的机会。而这只是英特尔遭遇的一系列战略失误之一。
拒绝OpenAI之前,英特尔还曾拒绝过苹果。英特尔前CEO保罗·欧德宁在2013年卸任时接受的一篇采访中表示,他亲自否决了将英特尔处理器应用于第一代苹果iPhone的机会。
“最终,我们没能赢得这场竞争,或者说放弃了。如果我们当时这么做了,世界就会大不相同,”欧德宁在访谈中表示,“当时是iPhone推出之前,没有人知道iPhone的走向……他们只对一款芯片感兴趣,他们愿意支付一定价格,而且这个价格低于我们预测的成本。这不是那种可以用数量来弥补的事情。”
欧德宁补充称,“事后看来,预测的成本是错误的,而实际数量是任何人想象的100倍。”
最后,苹果选择了搭载Arm芯片,并协助Arm占领了绝大多数的智能手机芯片市场。2021年,英特尔推出了Atom系列试图抢占智能手机芯片市场,但是并未成功,并于2016年宣布取消了该系列芯片的研发。
英特尔市值已跌破千亿美元,远低于曾经的“小弟”
此外,英特尔在GPU领域的反应迟缓也屡受诟病。
市场分析机构Futurum集团CEO丹尼尔·纽曼表示:“从历史上看,英特尔一直是一家推动前沿技术发展的公司。”但在基辛格(现任英特尔CEO)上任之前,该公司“错过了AI转型”,“而英伟达、AMD和台积电等制造可用于加速AI技术的半导体芯片的公司填补了市场空白”。
据外媒,四位了解公司计划的前英特尔高管表示,二十多年来,英特尔一直认为,像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所使用的CPU,可以更有效地处理构建和运行人工智能模型所需的处理任务。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英特尔工程师认为竞争对手英伟达和AMD所采用的图形处理单元 (GPU) 视频游戏芯片架构相对“丑陋”。
事实是,研究人员随后发现游戏芯片在处理构建和训练大型AI模型所需的大量数据处理方面比CPU效率高得多。GPU是为游戏图形设计的,因此它们可以并行执行大量计算。而英伟达也因此迅速占领了AI芯片市场。
日本投资银行大和的分析师 Lou Miscioscia 表示:“当AI出现时……英特尔没有在正确的时间推出正确的处理器。”
2023年9月,英特尔首次在硅谷提出了AI PC概念,然而,相关产品却未及时跟上,其AI PC芯片Lunar Lake定于今年九月份正式推出。由于不够及时的市场反应,来自微软的订单也丢了,微软在其最新的笔记本电脑(包括Surface Laptop和Surface Pro)中放弃了英特尔芯片,并与高通独家合作推出了Copilot+PC 计划,而无需等待英特尔的新旗舰笔记本电脑芯片加入其中。
一再失误的决策和产品设计方向也影响了英特尔的业绩表现。8月1日公布的财报显示,在截至6月30日的2024财年第二财季,英特尔营收和利润表现均远逊于市场预期,这也导致公司股价在业绩公布的次日大跌26%,创下1982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年初至今,英特尔已经累计下跌60.27%,市值也跌破1000亿美元,至810亿美元左右。反观其曾经的“小弟”,截至发稿,英伟达市值已超过2.43万亿美元,台积电市值也达到8040亿美元,高通市值为1739亿美元,就连只设计芯片的AMD市值也达到了2082.5亿美元。
被股东告上法庭,英特尔还有机会逆转局势吗?
来自股东层面的压力也是英特尔近期不得不面对的麻烦。
当地时间8月7日,据外媒报道,英特尔股东在旧金山联邦法院对英特尔提起集体诉讼。股东称英特尔“欺诈性地隐瞒了公司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其业绩疲软、裁员并暂停分红,公司市值在发布最新财报后的一天内蒸发超过320亿美元。除了英特尔公司外,英特尔CEO帕特里克·基辛格、CFO大卫·津斯纳也被列为被告。
股东们指出,英特尔的最新财报显示出其代工业务进展不顺,在营收下降的情况下运营成本还在上升,这让公司股东感到措手不及。他们认为,英特尔在今年1月25日至8月1日期间,对其业务和制造能力的重大虚假或误导性陈述推高了其股价。英特尔尚未对此事作出回应。
实际上,对于公司的代工业务,基辛格也有自己的安排。在他的领导下,英特尔正试图在两个方面迎头赶上:一方面,作为一家无厂半导体设计公司与英伟达和AMD竞争,另一方面作为一家代工厂与台积电竞争。
代工厂方面,英特尔正在进行大规模投资。该公司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投资1000亿美元在美国建造新工厂并扩建现有工厂。基辛格希望,到2030年,英特尔能成为全球第二大代工厂,仅次于台积电。英特尔相信,到2030年每年实现150亿美元的外部代工收入的目标仍然可以实现。
不过,在设计AI芯片方面,该公司已经远远落后。今年,该公司预计其AI芯片Gaudi的销售额为5亿美元。相比之下,英伟达每季度的AI芯片销售额为200亿美元。在标准数据中心芯片和AI产品领域,AMD也是个强劲的对手。财报显示,英特尔第二季度数据中心业务收入下降3%。与之对比,AMD同期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增长115%。
原英特尔图形部门战略高级总监Ryan Shrout对Gaudi芯片有着很强的信心。他表示,“它(Gaudi)具有价格优势和多种架构特性,有助于它在标准GPU加速器中脱颖而出。”不过,他也强调,如果英特尔领导层不能为Gaudi制定一个有凝聚力的销售和营销策略,不知道他们还能得到多少机会。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AI芯片市场取得成功不仅仅取决于芯片本身。英特尔还拥有一个软件平台CUDA,允许客户对芯片进行微调。这也将成为英特尔接下来的竞争优势。
基辛格预测,到2026年,随着AI PC在PC市场占据一半以上的份额,英特尔的这些投资都将获得回报。
CandyLake.com is an information publishing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You may like
- iPhone 16将引燃“超级周期”?Wedbush:苹果市值很快迈入“4时代”!
- 华尔街看好Apple Intelligence发展势头 苹果市值逼近4万亿美元
- 苹果大力投资人工智能:市值逼近4万亿美元
- 美股年内有望诞生首家4万亿美元市值公司 这些科技股狂涨
- 纳指重回2万点上方 特斯拉市值增加7419亿元!苹果再刷新高 市值达3.9万亿美元!美联储被告上法庭 啥情况?
- 美股成交额前20:苹果连续第三日创历史新高 市值突破3.9万亿美元
- “木头姐”持续卖出特斯拉 持仓市值仍高达10.9亿美元
- 10万亿元!特斯拉市值超众多车企之和
- 英特尔显卡爆卖 不仅能玩游戏 还能用于AI推理
- 报告称英特尔正在积极推进Battlemage GPU的后续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