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月报July|央行货币政策转向“潮起”,更多降息或“箭在弦上”
今早我梦醒了坎
发表于 2024-7-10 09:58:42
173
0
0
在抗通胀之战出现不小进展后,主要央行的降息大幕正式拉开。
过去一个月,加拿大央行打响G7(七国集团)降息第一枪,欧洲央行也紧随其后,瑞士央行更是意外连续两次降息。与此同时,美联储、英国央行、日本央行、澳大利亚央行、巴西央行、土耳其央行、俄罗斯央行、印度央行、印尼央行则暂时按兵不动。
(数据来源:各央行官网、21世纪经济报道)
随着越来越多的G7央行走进降息周期,全球主要央行降息大潮已经声势渐起,接下来英国央行、美联储等大概率也将很快加入这股货币政策“转向”大潮。
加拿大央行打响G7降息第一枪
在瑞士央行和瑞典央行等纷纷扣下降息扳机后,如今G7央行也开始加入这一轮愈发壮大的降息周期。
加拿大央行6月如预期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4.75%,为四年来首次降息。不过,加拿大央行将继续实行量化紧缩,使资产负债表正常化。
(数据来源:加拿大央行、21世纪经济报道)
与美联储类似,2020年初,加拿大央行在短短两个月内降息150个基点至0.25%。随后,在通胀大潮来袭的影响下,从2022年3月开始,加拿大央行又连续加息10次,一直到去年7月才停下脚步,此后利率长时间维持在5%不变。
在加拿大央行率先打响G7降息第一枪背后,今年年初以来,加拿大的通胀放缓速度快于预期,4月CPI已放缓至2.7%,核心CPI已降至1.6%。因此,加拿大央行表示,对通胀率朝着2%的目标迈进更有信心,如果趋势继续下去,进一步降息是合理的。
在此前的加息周期,加拿大央行和美联储利率走势高度一致,如今为何货币政策分化加剧?不同的通胀形势是关键原因。加拿大央行2020年以来的首次降息表明,官员们越来越有信心正在接近战胜通胀。在2022年年中见顶后,加拿大4月通胀率已降至2.7%,核心CPI甚至已经跌破了2%,这使得加拿大央行能够开始利率正常化。
对于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向,加拿大央行表示,如果通胀继续缓解,可能会进一步放宽政策。7月是否降息将取决于接下来的经济数据。根据加拿大央行公布的日程表,今年下半年还有4次议息会议,分别在7月24日、9月4日、10月23日和12月11日。
加拿大央行行长麦克勒姆在利率决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如果经济继续像预期的那样广泛发展,通胀压力减轻,那么有理由预计将进一步降息。一方面,我们不希望货币政策过于严格,超出让通胀回到目标水平所需的程度。另一方面,如果过快降低利率,可能会危及之前取得的抗通胀成果。
加拿大央行率先降息也有助于让其他央行放心,他们也可以在美联储之前降息。麦克勒姆明确表示,尽管加元可能面临下行压力,但加拿大的利率政策不需要与美国亦步亦趋。加拿大作为美国最大贸易伙伴之一,认为利率政策出现差异不是大问题。
欧洲央行“鹰派”降息
在顽固通胀不降反升的背景下,欧洲央行依旧选择了暂时先“迈出一小步”,成为加拿大央行之后第二个降息的G7央行。
欧洲央行6月宣布将主要再融资利率、边际贷款利率和存款机制利率分别从4.50%、4.75%和4.00%下调25个基点至4.25%、4.50%和3.75%。欧洲央行表示,根据对通胀前景、潜在通胀动态和货币政策传导强度的最新评估,在维持利率稳定9个月后,现在缓和货币政策限制程度是适当的。
(数据来源:欧洲央行、21世纪经济报道)
在降息的“鸽派”外表下,欧洲央行实则藏着一副“鹰爪”。在欧洲央行6月会议前,欧元区抗通胀进程已经出现反复。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由于服务业通胀顽固,5月欧元区调和CPI同比增速从4月的2.4%反弹至2.6%。剔除食品和能源的5月核心通胀从2.7%反弹至2.9%。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甚至表示,央行正在消除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无法确认是否正在进行降息进程,未来几个月或将面临坎坷。欧洲央行官员几乎排除了在7月再次降息的可能性。
尽管欧洲央行已经“转向”,但也上调了通胀预测。欧洲央行将2024年欧元区通胀预期从3月的2.3%上调至2.5%,2025年的预期从2%上调至2.2%,2026年的预测维持在1.9%。经济方面,欧洲央行将2024年GDP增长率从3月的0.6%上调至0.9%,2025年GDP增长率从1.5%下调至1.4%,2026年GDP增长率维持在1.6%。
谨慎降息成为主基调。7月4日,拉加德表示,在进一步降低利率之前,欧洲央行需要进一步确保通胀回到2%的目标水平。虽然欧元区通胀降温的进程仍在继续,但必须保持警惕,需要特别关注由工资上涨推动的服务价格上涨。
美联储“鹰派”暂停
尽管近期CPI数据低于预期,但美联储意外展现了一副鹰派面孔。
美联储6月将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25%~5.50%不变,备受关注的点阵图预计今年仅降息一次。在利率决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强调,美联储仍高度关注通胀风险,今年迄今并未对通胀有更大的信心,降息的条件尚不具备,新的预测反映了决策者对通胀前景的保守看法。
(数据来源:美联储、21世纪经济报道)
美联储6月点阵图中值目前预计2024年将仅降息一次,相比3月点阵图的预测减少了两次,甚至有四位美联储官员支持年内不降息。美联储对2025年年底利率的中位数预期从3.9%升至4.1%,同时将中性利率预期从2.6%提高至2.8%。
在经济预测摘要中,美联储将2024年核心PCE通胀预期从2.6%上调至2.8%,同时将2025年的预期从2.2%上调至2.3%,2026年2%的预期没有改变。此外,美联储将明后年和更长期的失业率预期小幅上调0.1个百分点,GDP增速预期维持不变。
整体来看,当前美联储决策仍在遵循数据依赖模式,并未就开启降息的时点给予更多指引。“如果经济保持稳定且通胀持续,我们准备在适当的情况下维持利率不变。如果就业状况出现了超预期的疲软现象,美联储已做好应对准备,将逐次会议做出决策,并未承诺进行特定的降息路径。”鲍威尔如是强调。
不过,鲍威尔的言论也有一丝“鸽转”迹象。7月初鲍威尔表示,抗通胀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最近一次的通胀数据以及前一次的数据都表明我们正重新回到通胀下降的路径上。同时,在开始放松货币政策之前,美联储希望更加确信通胀正在持续下降并接近2%。
降息大潮声势渐起
尽管各大央行的步调并不一致,但更多尚未降息的央行即将加入降息大潮,英国央行、美联储降息已经近在咫尺。
英国央行6月“鸽派暂停”,将基准利率维持在5.25%不变,连续七次会议“按兵不动”,9人货币政策委员会(MPC)中有7名委员支持维持利率不变,2名认为应该降息,与5月会议的结果相同。
(数据来源:英国央行、21世纪经济报道)
在整体CPI回落至2%之际,英国央行预计今年下半年CPI将小幅上升,能源价格仍对通胀形成支撑。最近几个季度的失业率相对持平,这意味着劳动力市场比官方数据显示的略紧。一些委员们认为,通胀持续性的关键指标“仍然偏高”,尤其令人担忧的是服务业价格、强劲的国内需求和工资增长可能带来的第二轮效应。
需要注意的是,英国央行暗示已接近首降,8月降息已经映入眼帘。2022年年底英国通胀率一度达到11.1%的峰值,如今已大幅好转。6月19日,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CPI同比涨幅从4月份的2.3%降至2.0%,符合预期。剔除能源、食品、酒精和烟草的核心通胀率从4月份的3.9%降至3.5%,也与预期一致。不过,英国央行一直密切关注的服务业通胀年率仅从5.9%降至5.7%。
随着多国央行陆续降息或即将降息,这很可能也将给美联储带来压力,美联储9月降息已成大概率事件。美联储此前已经误判通胀,加息行动姗姗来迟。如果这次降息过迟又引发经济衰退,将再度引发外界的批评。
此外,近期出炉的一系列美国经济指标不及预期,就业数据低于预期,ISM服务业PMI降至四年新低,一系列疲软的数据也增强了市场对于美联储9月降息的预期。
7月5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的报告显示,美国6月份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增加20.6万人,高于市场预期的19万人,但5月数据从27.2万人大幅下修至21.8万人,4月从16.5万人下修至10.8万人,两个月合计减少11.1万人。美国6月失业率意外升至4.1%,为2021年11月以来新高,市场原先预计会维持在4%不变。作为通胀的关键晴雨表,6月平均时薪环比上涨0.3%,同比涨幅为3.9%,降至2021年7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对比来看,5月平均时薪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4.1%。
另一方面,尽管降息是大势所趋,但短期内全球很难回到此前的低利率时代。欧美发达经济体服务通胀压力依然较大,能源和粮食价格仍处高位,二次通胀风险仍不可忽视,未来谨慎仍将是货币政策主基调。
CandyLake.com is an information publishing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