첫 페이지 美股新闻 본문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韩利明上海报道当地时间7月8日,礼来(NYSE:LLY)宣布将以每股57美元的现金,收购Morphic的所有流通股(总计约32亿美元),以获得治疗炎症性肠病(IBD)和其他慢性疾病的实验性疗法,拓展免疫学管线。该项交易预计将于2024年第三季度完成。

  今年上半年,站在专利悬崖边上的MNC(跨国药企)继续在市场上寻找优质资产填补销售缺口,21世纪经济报道初步统计,全球医药市场共发生34笔并购,总金额超619亿美元。在并购潮起的当下,继去年下半年礼来宣布多笔收购协议后,根据公开资料,上述交易是礼来今年来披露的首笔收购协议。
  IBD素来有“绿色癌症”之称,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非特异性慢性肠道炎症,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两种最主要的类型,常见症状为严重腹痛、腹泻、营养不良等。
  华创证券研报显示,IBD影响全球约600万-800万人,治疗手段有限且仍有提升空间,现有疗法仅有10%-15%的患者病情缓解,严重情形下患者可能会被切除结肠。针对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不少MNC也通过收并购等方式押注该赛道,竞速研发创新疗法。
  “以礼来为例,去年来多次出手并购Biotech,把握市场寒冬时期的特殊机遇,低估值抄底,多标的摊薄风险,也是近年来MNC常见的操作。”有券商分析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虽然将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但收并购后如何形成产业协同,最终实现成果有效转化和收益正向增长,仍是关键问题。”
  竞逐IBD百亿美元市场
  作为礼来此次的收购标的,Morphic主要在研药物MORF-057是一种口服小分子α4β7整合素抑制剂,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溃疡性结肠炎。该分子正在进行两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2期研究和一项治疗克罗恩病的2期研究。
  Morphic官网显示,在 EMERALD-1 临床2a期研究中,MORF-057在第12周时,UC患者的Robarts病理指数(RHI)评分较基线显著降低6.4分(p=0.002),并通过改良的梅奥诊所评分(mMCS)测量的临床缓解率为26%。2022年11月启动的EMERALD-2全球2b期,预计将于2025年上半年公布结果。
  公开资料显示,IBD复发率极高,80%患者会慢性复发,20%~30%患者在多次复发后不得不进行手术治疗切除部分肠道;且病程会持续加重,绝大多数患者最初表现为单纯的跨壁炎症,但在诊断后10年内,超过70%的患者会出现狭窄或穿孔并发症。
  IBD患者群体数量庞大且仍有着巨大的未满足临床需求,迫切需要开发有效的治疗方法来解决这一全球健康问题。去年以来,不少MNC通过巨额收购或是授权合作涌入这一赛道。
  2023年4月,默沙东斥资108亿美元收购Prometheus Biosciences,获得其治疗UC、CD及其他自免疾病的研发管线;同年10月,罗氏宣布以71亿美元首付款和1.5亿美元的近期里程碑付款收购Telavant,以获得TL1A抗体RVT-3101在美国及日本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权利。罗氏在新闻稿中称将尽快启动该产品3期临床。
  同月,赛诺菲以总金额超15亿美元的价格,与Teva就处于2b期临床试验阶段的TL1A单抗TEV-574达成了共同开发的合作协议。而进入2024年,明济生物在6月宣布将临床前TL1A抗体FG-M701的全球权益授权给艾伯维,潜在合作款项超17亿美元。
  与多种肠道炎症和纤维化疾病相关的明星靶点TL1A,每一次出现,都与重磅交易相关。西南证券曾在去年7月发布研报显示,全球处于临床阶段的TL1A靶点药物共5款,其中II期临床2款,I期临床3款。中国处于临床阶段的TL1A靶点药物共1款,II期临床1款。
  据Evaluate Pharma预测,2028年全球自免药物市场规模将达到1400亿美元,其中IBD药物市场规模将达到280亿美元,占据20%的市场份额。
  MNC披露的财报数据显示,目前获批上市、包含IBD适应症的药物中,武田Entyvio在2023年财年(2023年4月-2024年3月)的销售额达到8009亿日元(约49.77亿美元),同比增长13.97%;Humira(艾伯维)2023年销售收入144.04亿美元;同期,强生Stelara全年销售业绩达108.58亿美元。
  去年10月,美国FDA批准礼来生产的Omvoh治疗成人中度至重度UC。这也是首个白细胞介素 23(IL-23)p19 拮抗剂,可与IL-23的p19亚基结合,进而阻断IL-23介导的炎症反应。
  大幅扩展管线数量
  申万宏源研报显示,在美国,大量小分子药物和生物制品专利将到期并失去市场独占权,其中小分子药物独占权到期将在2024年迎来首个高峰,而生物制品主要集中在2026至2028年。从MNC竞逐IBD市场也不难看出,寻求第二增长曲线和下一个盈利点成为MNC的当务之急。
  “产品管线是药企发展的生命线,目前不少Biotech的估值依然处于底部,手握充足现金流的MNC有足够的动力去市场上收购估值便宜的Biotech,或是通过BD获得具有长远价值的产品线,由此也能在短期内缓解专利到期带来的影响。”在上述券商分析师看来,药企之间的收购,也更关注自身核心治疗领域相关的产品线。
  聚焦礼来,尽管此次收购Morphic是礼来今年内首次出手收购,但去年下半年,礼来明显加速了收购扩张之路,大幅扩展其在不同疾病领域的管线数量。
  去年6月,礼来斥资约24亿美元收购Dice Therapeutics,以获得标的公司专有的DELSCAPE技术平台,开发能够影响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的创新口服小分子药物,其口服IL-17抑制剂用于治疗银屑病等免疫学慢性疾病。同月,礼来再次斥资3亿美元收购Sigilon,后者致力于针对广泛急性和慢性疾病开发功能性治愈疗法,其中包括与礼来合作开发,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的封装细胞疗法。
  2023年7月,礼来以超19亿美元的款项收购心血管代谢疾病新药公司Versanis Bio,囊获其主打项目潜在“first-in-class”激活素2型受体(ActRII)靶向单抗bimagrumab;8月,礼来完成对Nectin-4 ADC 开发公司Emergence Therapeutics的收购,交易金额约4.7亿美元。
  同年10月,礼来再次宣布以14亿美元的现金收购癌症生物技术公司Point Biopharma,以获得一种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靶向放射配基疗法和一种针对生长抑素受体(SSTR)的放射配基疗法;同月,礼来再次与Mablink Bioscience达成收购协议,获得后者在研的ADC产品和技术平台。
  对比去年辉瑞430亿美元收购ADC生物技术公司Seagen的巨额并购,上述公开交易金额的收购标的中,仅有Dice Therapeutics一家的并购金额超过20亿美元,总体交易多维持在5亿至20亿左右的水平。
  礼来公司首席科学和医学官Dan Skovronsky博士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大型交易并不是一个特别有效的方式来增加股东价值。有时,公司在其产品管线相对薄弱的情况下会选择进行大型交易。而礼来并不是为了填补特定的收入缺口,或试图改变公司的面貌。”
  “礼来所完成的交易都紧密地与礼来的兴趣领域、强项和专长相符合。礼来尤其专注于那些其内部未曾探索的靶标、或是较其现有疗法更为先进,或者以不同治疗方式来靶向礼来确定的靶标。当礼来对某个靶标有足够信心时,该公司会勇于从多个方向进行尝试,而其中一些尝试则可能来自与其他公司的交易。”Dan Skovronsky博士补充。
  据礼来披露的2023年财报数据,关键品种 Trulicity(度拉糖肽)、Mounjaro(特泽帕肽)、Verzenio(阿贝西利)、Taltz(依奇珠单抗)、Jardiance(恩格列净)贡献了礼来63.48%的销售额,主要看点依然在糖尿病药物。通过上述收购,礼来在进一步巩固代谢、自免领域外,也不惜重金布局肿瘤领域的下一代前沿疗法。这些交易何时能为礼来贡献收入,尚待持续观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Sign Up

本版积分规则

浪無月 新手上路
  • Follow

    0

  • Following

    0

  • Article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