첫 페이지 美股新闻 본문
  近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官方发布消息称,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建设项目已完成施工许可证核发。
  公开信息显示,特斯拉上海储能工厂总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4.5亿元。工厂临近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这也是特斯拉在美国本土外的首个储能超级工厂项目。
  对于储能超级工厂建设项目为何落地上海,《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联系特斯拉中国方面,但企业对此暂无回应。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则认为,该项目落地上海,一方面是因为上海作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和储能技术的重要发展中心,拥有完善的产业链和丰富的技术资源,以及友好的营商环境。另一方面,特斯拉超级工厂也在上海,再建储能工厂也是水到渠成。
  据特斯拉官方在4月对外宣布的消息,上海储能超级工厂计划于今年5月开工,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量产。
  聚焦生产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
  目前,特斯拉储能产品包括Powerwall、Powerpack和Megapack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则主要生产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Megapack,供给全球市场,初期规划年产商用储能电池1万台,储能规模近4010吉瓦时(GWh)。“虽然数字惊人,但对比当前整个中国市场储能格局,还是相对较小的。”林伯强称。
  具体来说,Megapack是特斯拉推出的一款面向大型工商业的储能解决方案,它不仅仅是一个电池,而是一个完整的、集成化的储能系统。每个Megapack单元能够存储超过3兆瓦时(MWh)的电能,足以满足3600户家庭一个小时的用电需求,且可以独立放置在户外,无须复杂的气候控制系统。
  此外,Megapack将电池、温控系统和电力转换设备集成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简洁高效的能源解决方案,简化了安装和操作流程,同时降低了系统成本。同时,特斯拉的管理软件能够实时监控Megapack的状态,并通过智能算法优化充放电策略,进一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另外,Megapack的模块化设计也意味着可以灵活地扩展储能容量,以满足不同规模项目的需求。在应用场景上,Megapack则能够提供包括频率调节、紧急备用电源、峰值削谷等多种电网服务,还可与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无缝配合,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清洁电力供应。
  简单来看,Megapack就像是为电网配备了一个巨大的、可再生的“充电宝”,可以在太阳能和风能充足时储存能量,并在需要时释放电力。
  目前,Megapack已在北美、亚太、欧洲等多地使用可再生能源为当地提供电力补充和保障。这些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加利福尼亚州的艾尔顿电池储能项目、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大电池项目等。而特斯拉整个储能产品则已遍布全球超过65个国家和地区,运营中的站点超过1500个,总部署量超过10吉瓦时(GWh),今年一季度的装机量更是达到创纪录的4.1吉瓦时(GWh)。
  储能项目反哺汽车业务
  特斯拉在去年3月份发布Master Plan 3(总体规划)时,首席执行官马斯克就表示:“特斯拉的总体规划是围绕可持续能源经济建立的。”而在2024年一季报里,特斯拉用了这样一句话来阐述整个生态体系——“More Than Just Vehicles”。
  综合来看,特斯拉布局储能,是为了构建一个集新能源汽车、太阳能产品、储能设备于一体的综合性可持续能源生态系统。这一生态系统旨在通过无缝整合可再生能源的生成、存储和使用,推动全球向零碳排放迈进。
  此次上海储能工厂将主要生产超大型储能电池(Megapack)。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Megapack不仅可以加强特斯拉在能源存储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也为其电动汽车业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上海储能工厂的Megapack项目将有助于提升特斯拉在储能领域的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先地位。
  其次,产能提升将有助于特斯拉更好地满足中国市场的储能需求,为特斯拉的电动汽车业务提供更好的补能服务。这将有助于提升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速特斯拉在华汽车业务的发展。
  还有观点认为,Megapack的部署将使特斯拉能够参与电力市场,进行能源交易,为公司创造新的收入来源,同时为汽车业务提供额外的资金支持。
  事实上,特斯拉的储能业务也已经反映在财报上。在发布的2024年一季度财报里,特斯拉虽然整体营收下跌9%,但能源发电和存储业务的营收则创下历史新高的16.35亿元,同比增长7%。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快速提升,储能技术在其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储能超级工厂将大幅提高储能产品的生产速度和规模,满足市场对储能产品的需求。”江瀚表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Sign Up

本版积分规则

长安不良帅 注册会员
  • Follow

    0

  • Following

    0

  • Articles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