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获批!与宁德时代等正面竞争 万亿美元市场加速洗牌?
纯真程序员
发表于 2024-5-14 13:46:32
1143
0
0
消息亦显示,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4.5亿元。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将生产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Megapack帮助电网运营商、公用事业公司等更高效地存储和分配可再生能源。200多台Megapack可以组成一个储能电厂,储存100万度电。
根据特斯拉官网介绍,Megapack能够可靠、安全地为电网存储能源,既无需建造天然气调峰电厂,又避免断电。每台机组可存储超过3.9MWh的能源,足以满足3600户家庭一小时的用电需求。
就特斯拉上海超级储能工厂等问题,时代周报记者向特斯拉发送采访邮件,但截至发稿前,特斯拉方面尚未回复。
“特斯拉储能工厂获施工许可意味着该项目已经完成了前期的规划和审批流程,正式进入了实质性的建设阶段。这标志着特斯拉在美国以外的首个储能超级工厂项目已经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支持,可以开始按照计划进行建设。”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说,“获得施工许可也意味着特斯拉可以开始投入资金、人力和物力等资源,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的保障。”
美东时间5月13日,特斯拉报收171.890美元/股,涨2.03%。
储能业务成“全村的希望”?
自从国产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后,特斯拉的电动车业务市场份额不断被吞噬。
特斯拉的困境与产品断代高度相关。除了耳熟能详的Model Y/S/X和Cybertruck之外,特斯拉已经很久没有推出新的车型。数年未推新车型的特斯拉,财务上也有着明显的表现。
2024年一季报显示,特斯拉总收入为213.0亿美元,同比下滑8.7%,环比下滑15.4%;GAAP毛利率为17.4%,同比下滑2.0pcts。
光大证券研报指出,特斯拉2024年一季度业绩环比回落,主要是“季节性因素+全球经济尚待修复”、“国内降价、美国Model 3 IRA补贴减少”、“美国Model 3 焕新版、Cybertruck爬坡”、“柏林工厂停产”等因素影响。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2024年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表示,第一季度的挑战以及Model 3在弗里蒙特的下线,包括其他车企纷纷退出电动汽车,转而追求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使得全球电动汽车渗透率面临压力。从长远来看,电动汽车将主导市场。尽管面临挑战,特斯拉团队在执行方面做得出色。Megapack在第一季度达到历史新高,这与能源业务创纪录的盈利能力息息相关。且在未来几个季度和几年里,这一盈利能力可能将继续以比汽车业务更快的速度增长。我们在第一季度继续扩大人工智能培训能力,训练计算连续增加一倍以上。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马斯克在2023年四季度财报电话会上曾提到,特斯拉储能业务的增长速度将远远快于电动车业务。而在2024年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马斯克再次提到了对储能业务的看法。
实际上,特斯拉早已开始押注储能赛道。
2021年,特斯拉的Powerwall储能电站在全球安装量超过25万个,这款设备使用圆柱形锂电池作为电芯,目前已经是第二代产品,容量13.5kWh,可以结合特斯拉自家的太阳能发电屋顶为家庭提供储能方案。
2023年4月9日,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正式落地上海。根据特斯拉Tsela公众号当时的消息,工厂原计划于2023年第三季度开工,2024年第二季度投产,产品提供范围覆盖全球市场。彼时,已有券商机构指出,特斯拉在中国建厂或将激发全球储能市场的新一轮竞争热潮。
2023年12月22日,据新华社报道,特斯拉在上海完成拿地签约,宣布储能超级工厂项目正式启动。作为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以外的首个储能超级工厂项目,初期规划年产商用储能电池1万台,每台商用储能电池可储存超3MWh能量,适用于可再生能源系统、峰值需求管理等多场景应用。项目总储能规模近40GWh,计划在2024年内投产。
“特斯拉的储能电池在美国特别有名,而且已经大规模商业化。不过国内已经有了宁德时代这样的储能电池供应商,特斯拉在这个节点进入行业与十年前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相比,没有那么大的意义。” 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说,“现在中国的储能电池行业已较为成熟,特斯拉再进场,也只是多一个重量级的玩家。”
张翔分析称,特斯拉储能电池相比国内不一定具备优势。在海外,特斯拉在私人家庭做商业化应用积累了大量经验,但国内主要是做商用,卖给私人家庭的较少。“两个市场的应用场景不一样。”他说。
车夫咨询合伙人曹广平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特斯拉在上海新建储能超级工厂,进可以突破性地走向固定储能,退可以回到小规模更安全的电动汽车储能,总体风险并不太大。
但对于锂离子电池用于固定储能的技术路线,曹广平认为暂时还不成熟。“特斯拉的储能电站曾经就发生过较为严重的火灾,除非特斯拉自身在电池火灾或者电池隔离、热管理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他说。
有券商机构指出,中国国内产业链成本优势显著,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产品定位相对高端,预计主要供应海外市场,而其顺利落地国内,判断其仍较难离开国内产业链供应支持。
2030年全球储能市场规模或达1.2万亿美元
储能赛道逐渐显现出新的热度。
根据高工锂电数据,2024年一季度国内储能项目招标规模达11.22GW/25.75GWh,同比高增160%,集采、框采项目占比提升使得行业头部效应日益明显,2024年一季度全球储能电芯市场前十企业占据的市场份额超过90%。
东海证券研报指出,从价格方面来看,受前期过剩产能未完全消化影响,一季度报价仍延续去年低价走势,2024年3月2小时储能系统中标均价跌至0.69元/Wh,同比下滑48.7%;从电芯采购类型来看,314Ah大电芯需求已逐渐起量,2024年一季度300Ah以上大电芯产品全球渗透率已达22%,行业短期承压对相关企业的资金及技术实力提出更高要求,技术研发领先、产品性能优异的头部储能产品供应商有望进一步强化市场地位。
从国内主要的电池厂商业绩中不难看出,储能业务已经成为了各家企业新的业绩增长点。如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2023年储能电池系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99.01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14.94%;毛利率为23.79%,接近动力电池系统业务毛利率(22.27%)。
亿纬锂能2023年储能电池实现营业收入163.40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33.50%;毛利率为17.03%,已高于公司动力电池业务毛利率(14.37%)。
根据彭博社预测数据,2030年全球储能电池的市场需求将达到1000GWh,市场规模高达1.2万亿美元。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的动工,是否意味着特斯拉将加剧储能市场的竞争仍为未知数。
江瀚认为,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成功已经证明了其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方面的实力。然而,储能市场与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所不同,其市场规模、应用场景和竞争格局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特斯拉在储能领域是否能够复刻新能源汽车时的“奇迹”,还需要看其在技术创新、市场推广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表现。
“但是,从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成功经验来看,其在储能领域也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他补充道。
CandyLake.com is an information publishing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You may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