첫 페이지 美股新闻 본문
  经历了2023年的价格滑坡,光伏行业毫不意外地进入了短暂的下行周期,行业内卷加剧。

  在行业周期中,总体上升的趋势结构内隐藏着一个又一个的波峰交替,2023年的光伏行业经历了快速增长的上半年,下半年从高峰瞬间跌落至谷底。
  2023年财报显示,隆基绿能(601012.SH)、晶科能源(688223.SH)、晶澳科技(002459.SZ)、天合光能(688599.SH)、通威股份(600438.SH)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294.98亿元、1186.82亿元、815.56亿元、1133.92亿元、1391.04亿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07.51亿元、74.40亿元、70.39亿元、55.31亿元、135.74亿元。
  从单季度来看,前四家处于一线梯队的光伏企业,2023年四季度业绩几乎都遭遇滑铁卢,归母净利润大幅跳水,而拥有硅料业务的通威股份则因硅料价格下跌而承受着更大的跌幅。
  同花顺iFind
  “产业发展环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这个观点已经被市场和企业所确认。
  同花顺iFind显示,2023年6月1日至2023年12月29日,隆基绿能股价从28.42元跌至22.90元,区间跌幅为19.42%;晶科能源股价从12.64元跌至8.86元,区间跌幅为29.91%;晶澳科技股价从36.00元跌至20.72元,区间跌幅为42.44%;天合光能股价从38.82元跌至28.53元,区间跌幅为26.51%;通威股份股价从34.12元跌至25.03元,区间跌幅为26.64%。
  双碳战略下,光伏行业的市场前景广阔,且每年以一定的增速扩容。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预计到2030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将至少达到6.4TW,这意味着2023年至2030年新增装机超过4.3TW,年均增长544GW。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在行业下行周期内,光伏企业并没有对研发投入进行削减,反而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企业加速技术迭代,在周期底部修炼内功,争夺市场份额,在全行业内开展研发竞赛。
  技术路线竞赛,谁能站上C位?
  去年SNEC展会上,标普全球清洁能源技术首席分析师金凤曾告诉时代周报记者:“PERC从10%的市场份额到绝对主流花了5年,这当中大规模量产起了很大作用,一方面加速降本,另一方面保证足够的供应量。在过去,新增产能1GW已经算大了,而如今TOPCon的产能至少几个GW起步,实现规模化的速度只会比当年更快。”
  2021年,PERC电池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91%,且转换效率接近理论极限,因此市场开始重新选择主流技术。这意味着从2023年开始计算,光伏行业未来数年的主流技术将会在5年内决出。而目前已知的几种技术中,N型TOPCon被视为最强有力的竞争技术。
  晶科能源是业内最早布局TOPCon技术的企业。2019年,晶科能源开始建设N型TOPCon电池片量产线。2021年11月,公司推出N型TOPCon电池片技术的Tiger Neo系列高端组件产品。
  在晶科能源率先进军TOPCon之际,其他几家一线大厂也纷纷跟进。
  2021年,天合光能建成常州500MW210i-TOPCon中试线,进行TOPCon电池的试生产。2022年5月,晶澳科技推出基于N型技术的组件新品——DeepBlue4.0X,正式进军N型产品市场。
  但龙头隆基绿能在TOPCon上的跟进稍显犹豫。
  “长期以来,我们坚持不领先不扩产。因为我们相信TOPCon技术过快地陷入同质化,而BC技术将是下一代光伏技术的方向,所以我们在TOPCon的投资上非常保守。”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在《致股东的信》中提到了对TOPCon技术投资的问题。
  没有重金押注TOPCon技术,不代表隆基绿能放弃对主流技术的争夺,而是将精力放在了BC技术上。
  “目前,公司已成功研发HPBC二代产品,凭借突出的高转换效率、低衰减率,以及更好的弱光性能和温度系数,可实现组件功率比同规格TOPCon组件高5%以上,提升电站全生命周期发电量6.5%~8%,新产品计划2024年下半年推出。”隆基绿能在2023年报中对新技术产品的参数进行了预告。
  技术创新和降本增效是光伏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BC、TOPCon、HJT、钙钛矿叠层等技术路线正在快速刷新电池效率。特别是2023年,TOPCon、BC和HJT新技术商业化成熟度加快,产业化进程提速。未来光伏行业的主流技术,或有可能在上述3条技术路线中出现。
  稳定研发投入加速技术革新
  新质生产力需要敢为天下先的企业勇于创新。而要参与光伏行业主流技术的竞争,需要企业长期保持相对稳定的研发投入。
  赛泊资本创始人马赛对时代周报记者说:“研发投入在行业发展中,是根基,也不一定说要行业领先,起码不能在行业内掉队。所以保持稳定的研发投入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加大研发投入的前提是你能生存下去。”
  根据时代周报记者梳理的数据,2021年至2023年,晶科能源研发投入分别为26.37亿元、56.15亿元和68.99亿元;晶澳科技研发投入分别为27.18亿元、46.08亿元、44.46亿元;天合光能研发投入分别为25.55亿元、46.21亿元、55.30亿元;隆基绿能研发投入分别为43.94亿元、71.41亿元和77.21亿元;通威股份研发投入分别为20.36亿元、44.01亿元和39.82亿元。按照2023年的研发投入数据计算,一线梯队的研发投入总金额超过280亿元。
  “光伏是典型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研发创新的重要作用也是不言而喻。”晶科能源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2022年至2023年,公司仅2年的研发投入超过120亿元,每年研发投入约占总营收的6%以上。2023年,晶科研发费用更是达到历史同期最高,增速超过营收增速。”
  “光伏行业不论是原材料还是设备投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许多企业虽然重视技术研发,但在资金投入方面却往往顾此失彼,不能持续。”隆基绿能则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自2012年上市至2023年末,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超过270亿元,累计获得各类已授权专利2879项,2023年全年研发投入为77.2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96%。”
  从研发投入数据来看,光伏一线梯队企业的研发投入金额可以看到明显的上升趋势。对应的是,在PERC退出主流后的数年间,TOPCon、BC等新技术产品不断被企业推向市场,如晶科能源的Tiger Neo系列、晶澳科技的DeepBlue系列、隆基绿能的HPBC产品等。
  “公司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开发适应性更强的光伏产品,如抗风沙、抗盐雾等特性的产品,同时结合全球市场的需求变化,拓展新的市场和应用领域,如分布式光伏、海上光伏等新兴市场。”晶澳科技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公司会看大趋势而不是局部细节,比如新能源比重越来越高,储能技术的研发偏重就会加强。”晶科能源对如何把握研发方向和产品策略有着自己的思路,“产品应用场景扩大,不同的组件需求就会扩大,比如防积灰组件、柔性组件、bipv组件、海上光伏应用的组件等。”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晶科能源在2023年报中曾提及“以储能弥补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能力缺口的重要性”,“光伏+储能”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财报,2023年晶科能源4GW储能系统产线成功投产。在2024年最新发布的BNEF储能供应商分级名录中,晶科能源储能位列一级供应商。
  储能业务几乎成为了光伏企业的必选项。如晶澳科技的智慧能源事业部聚焦集中式地面电站、工商业分布式电站和户用光伏储能电站三大业务;天合光能的储能舱及系统销售突破中国、欧洲、亚太、北美、中东非、拉美六大区域市场,累计出货近5GWh。
  有意思的是,作为龙头企业的隆基绿能,选择了开拓新的能源项目——氢能。
  2023年,隆基氢能发布了ALK Hi1系列新品,产品制氢直流电耗降至4.0kwh/Nm³,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推出了业内首家单槽3000Nm³/h碱性电解槽,为行业单槽规模最大,能够有效降低初始投资成本;发布了绿电+绿氢系统解决方案,助力我国首个万吨级绿氢示范项目,并在石油炼化、合成氨、氢冶金等多个领域进行了业务拓展。2023年,隆基氢能营业额突破亿元,成为国内碱性电解槽中标规模最大的厂商,截至2023年末已建成2.5GW产能,位居行业首位。
  相比起投资者对光伏板块的悲观预期,光伏行业的发展依旧火热。
  时代周报记者与多家光伏头部企业交流后发现,企业对行业的景气度依然充满信心,行业下行周期挑战的是企业的资金实力。按照当前一线梯队的现金流水平,坚持至下行周期结束或许并没有问题。
  业内预期,下行周期的拐点或有可能在2024年下半年出现。目前,硅料产能的关停或检修临近时间节点,有分析人士将其视为价格加速赶底的信号之一。而日前,隆基绿能与通威股份签下的预计总金额约为391亿元、不少于86.24万吨的高纯晶硅合同,同样被视为下行周期反转的信号之一。
  马赛认为,目前行业已经进入稳步发展区间,未来还能有多大空间和更大的增速,国内仍取决于政策力度,国外则取决于行业接受度。所以,在行业大玩家进入深幅调整并且完成调整以后,相关公司会进入小幅增长的频道。
  截至5月13日收盘,隆基绿能报18.92元/股,涨1.61%;晶科能源报7.86元/股,跌2.00%;晶澳科技报14.55元/股,跌0.61%;天合光能报21.39元/股,跌0.60%;通威股份报22.88元/股,涨1.2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Sign Up

本版积分规则

稀土掘金 注册会员
  • Follow

    0

  • Following

    0

  • Articles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