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伦谈产能过剩:与中国实际上所面对的产能过剩
可是我已不在
发表于 2024-5-12 12:39:53
187
0
0
耶伦强调的不是产能过剩,你产能过剩是你自家的事,又不是什么好事;控制不好就是大萧条;耶伦根本不会为中国担心什么;她关注的是美国利益。耶伦言论的核心价值取向,还是非市场化政策,意在批评中国通过补贴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被定义为不正当贸易手段。
可以说,中美自WTO后的所有的贸易摩擦,基本上都与“非市场化竞争”有关。
也就是说,耶伦谈中国经济的产能过剩,不是要跑到中国来唱衰中国经济,中国的学者却很敏感,结果舆论戏剧性的变成了努力证明中国没有发生产能过剩,或者此过剩非彼过剩;这真的很累。一个老外,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吧,中国经济的冷暖在我们自己的努力与正确的选择。
中国的学者,关注的是中国经济的形象;老外很实惠,关注的是利益。
虽然从经济学的观点上看,耶伦实际上是在给中国经济下定义:中国之所以不能放弃非市场化行为,是因为解决不了国内的产能过剩问题。这是一种暗示,值得思考。中国经济出现产能过剩是不争的事实,它的发生,内在逻辑是什么?清楚了这一点,也就清楚了方向。耶伦是经济学出身,一句话就点透了:取消非市场化政策,对中国经济是有益的。
耶伦走了,国内关于产能过剩的争论并没有停止。
一些学者努力想说明中国并没有出现产能过剩,并且重新去抠定义,定义又是什么?无非是个语义问题,它不能改变事实。比如房地产,算不算产能过剩,当然可以在语义上做文章,并得出不同意义上的“解读”。
房子卖不出去,我们可以说是有效需求不足。
房子盖得太多太快,相对于有效需求,房子产能过剩了;但是,考虑到中国房地产惨不忍睹的形象。我们也完全可以从正面去说,并不是有效需求不足,而房地产的产能不充分,这一下,剧情就立即反转了,房地产没过剩,是强大的盖房子的生产力没有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很多开发商开工不充分,这样一说,不但不是产能过剩,相反,成了产能没有得到释放。
这好比一个傻子快淹死了,那决不是因为水面太深,而是他上浮的潜能没有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但结果是同一个结果,他老兄淹死了。
这样的经济学家,要他干什么?
中国现在是什么情况?
不但出现了产能过剩,而且很严重;需要清楚的不是怎么去解读“产能过剩”这个词语,是要解决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如何把生产的东西用正常的价格卖出去,哪怕是有耶伦指责的非市场化行为,也都顾不上了。样样东西,行行业业都过剩,如果都卖不出去,就是大萧条。那时,拼命去解释:此产能过剩不是彼产能过剩,是产能不能充分释放,意义是什么?水灾不是水灾,是水域面积扩大,淹死人的后果一样很严重,不会因专家解读时口吐莲花有任何的不同。
现在更大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消解产能过剩?那就要清楚,中国这一次的产能过剩是怎么发生的,找到了原因,也就知道了解决问题的方向。
产能过剩被正式定位,是从去年底开始的。
2023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了产能过剩。2023年12月,中央财办相关负责人详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曾提及,“部分新兴行业存在重复布局和内卷式竞争,一些行业产能过剩”。这是政策面上的清醒,中国不但出现了产能过剩,传统行业上出现了产能过剩,新兴行业也出现了产能过剩,那就一定不是市场主导的结果。
最直接的原因是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
这是我们在过去十年中,在战略评估时,意想不到的局面;对内,我们可以说是“部分新兴行业存在重复布局和内卷式竞争“,换一个角度,也可以说是外需自俄乌冲突后受到了抑制,的确,中国不完全是耶伦所认为的商品生产过多,国际市场足够大,并非容不下中国制造;对中国来说,是国际市场,特别是欧美市场刻意地收窄了对中国制造的需求。
在这种意义上,中国的产能过剩,部分地也可以说是美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去中国化造成的。迫使中国在求生中,通过财政补贴之类的非市场化行为,低价向国际市场倾销,这不会是长久之际,也必然会遭遇到抑制;但是,中国的确出现了产能过剩,中国的内需远远消化不了为全球提供服务的中国制造,孤立的内循环不成立。
这决定了我们必须外贸突围,重新思考融入全球化的新策略。
国内的产能过剩是更深刻的矛盾,很可能无解,因为它是系统性的,不完全是经济层面上的。
产能过剩的内在根源,在中国特定的二元经济结构。
在同一个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中,划分了两种等级,两种规则,两种政策、两种资源配置,这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直接冲突,这种冲突在近十年投资拉动经济的模式下,迅速推到了极致,国计与民生出现了断裂。看GDP中国很强大,专家们还是在热衷于2029年经济总量超美:看消费者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中国经济很脆弱,50年内追不上美国居民工资在GDP中的占比。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断裂?
因为二元结构通过非市场化行为主导了资源配置,资源流向了低效的国企,不是流向市场需求;大量的资金锁死在长期项目中,加之体制成本的扩张,以债务的形式在叠加;资本的效能低下,创造利润的速度追不上债务利息增加的速度。
同时,也由于国企不存在市场淘汰的问题,是中国经济的不死鸟,所以,产能过剩主要集中在民营经济,要垮掉的是民营经济,要通过市场淘汰出清的也是民营经济,而民营是中国民生的底盘,它支持了85%的就业,它的困局一定会传导到整个民生,大众缺少对未来就业与收入的预期,又反噬到实体,出现了消费降级,中国式的产能过剩就是这要样炼成的。
所以,中国这一轮的产能过剩,与西方不同,也与中国以往不同,是市场分化,资源错配的结果,投资多,消费少,因为投资与消费之间有堵点。
这当然也有经济结构以外的问题,即分配与国民理念的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壮大国企的目是什么?是准备地区性冲突发生时的战时经济体制,还是为了提高国民收入增长的税基?相信,国内学者没有人会回答这个问题。
实际的情况就是这样:中国按照林毅夫有为政府的模式,通过投资壮大国企,阻止经济增速递弱的的趋势,经过十年的叠加,决定了居民收入过低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善。
每一个跨年,人们都对明年充满了期待,其实,过程早已经滑向一个必然轨道,居民收入占比过低是必然的,外部环境的复杂化只是把深层的矛盾显现了出来,这时再回首看需求,已经无力回天。房地产就是证明,所有的政策都会失灵,因为,办公室精英的计划之手以及任何非市场化行为,都定义了不了需求端,打开任何限制,都阻止不了楼市回归市场真实的价格体系;房地产的逻辑是如此,整体经济也完全一样,中国要想重建消费在GDP中的平衡关系,至少二十年。
产能过剩的争论已经变得毫无意义。
事实是中国消费在GDP中的占比,比全球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当然会出现产能过剩;事实是中国的居民工资收入在GDP的占比只有16%,而发达国家高达50%,当然会出现产能过剩;事实是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在GDP的占比只有3%,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为30%,当然会出现产能过剩。
现在要做的不是讨论应该如何定义产能过剩这个词语,而是如何缩短产能过剩的周期。
这肯定是一个长周期。
对外,如何打开全球化的通途?商务部在努力争取加入CPTPP,而CPTPP接受了WTO的经验,条款直接剑指中国特定的体制机制,中国的难题是,如何在体制机制不变的前提下,与主导的世界秩序达成和解?
对内,始终面对着一个严厉的选择,在国计与民生之间,如何做选择,如果以民企民生为重,取消竞争性领域中的二元结构,是否会影响公有经济的权重以及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而壮大国企的关键不是经济总量中的权重,是效率;这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创新与效率定乾坤。
中国现在问题是:不怕选择,就怕左右都做不到。
CandyLake.com is an information publishing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You may like
- 億航知能が手を携えて中国交通情報科学技術グループと共同で空中交通デジタルと地上インフラなどの低空産業生態の建設を配置
- 中国贸促会:全球经贸摩擦指数仍处高位电子行业居首
- 汽车林肯中国回应“林肯并入福特中国”传闻 蔚来乐道L60交付破2万辆
- 自動車リンカーン中国が「リンカーンをフォード中国に併合」と回答ウルレドL 60が2万台を突破
- 亿航智能联手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布局低空产业生态
- 百胜中国回购4.9万股股份 交易金额240万美元
- 美股热门中概股多数收跌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1.9%
- 米株人気の中概株の多くが下落ナスダック中国金龍指数は1.9%下落
- Cybertruck明天引入国内?特斯拉中国辟谣 但官网已上新
- 特斯拉中国召回部分进口及国产电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