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价22%收编极氪 李书福亏不亏?
稀土掘金
发表于 어제 11:52
111
0
0
距离极氪纽交所敲钟声响起尚不足一年,当听到吉利私有化极氪的消息时,内部大多数员工的第一反应是“很突然、一脸懵”,下午4点30分,极氪高层也召开了紧急会议。这场会议主要解释了极氪被私有化的原因,“中国企业在美股的未来不确定性因素太多。”
6分钟后,吉利发公告解释,此举是为了“聚焦汽车主业,回归一个吉利”。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该公告中特别用了“审时度势”四个字,他说,“我们将审时度势、根据《台州宣言》精神,持续推动汽车业务整合,回归一个吉利,整合技术优势,提高创新能力、盈利能力,持续创造长期价值,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集团。”
目前吉利汽车持有极氪约65.7%的股份,如交易完成,极氪将与吉利汽车实现完全合并。
两大集团合并后,吉利汽车旗下极氪定位为全球豪华科技品牌,领克定位为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吉利银河和中国星定位为全球主流品牌,至此,构成了吉利乘用车板块的四大品牌。
从“多生孩子好打架”到“一个吉利”,吉利借此强化了对子品牌的控制权,也为其争取了更灵活的运营空间。但另一方面,组织调整的考验也即将开始,这些都是吉利需要解决好的命题。
收回极氪,李书福下了大决心
公告显示,吉利建议购买价为每股极氪股份2.57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票25.66美元。
极氪在2021年4月开始独立运营,2024年5月10日,正式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上市发行价是21美元/股。过去一年,极氪股价最低13美元/股,巅峰是33.32美元/股。
“吉利给出的回购价格很有诚意。”一位前新势力车企的CFO点评。
上述人士称,回购价格,一般会先对比当前股价或者近期的市场均价,因为需要向持有股票的人去进行回购;其次会对比发行价,不太会看发行首日的开盘价。
“开盘价只是一个时刻价格,没有意义。而发行价是和投资者询价、投行和发行人定价定出来的,更有参考意义。”该高管补充道。
吉利给出的25.66美元/股的回购价格,比公告发布前一天纽交所的收市交易价溢价约13.6%、比过去近30天的加权成交价溢价20%,同时也要比极氪上市的发行价(21美元/股)溢价22%。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中小股东对极氪提出诉讼。”一位业内人士补充道。
第二个重点是,公告写道,吉利向极氪发送的是“非约束性报价函”。
非约束性报价函(Non-binding Offer Letter),指的是并购、投资或其他重大交易中,买方或投资方在初步阶段向卖方或被投资方发出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意向性文件。
该函的特点是:1.无强制性的法律约束力;2.只是买方对交易的初步意向表达,并不代表谈判的最终结果,只是提供初步的交易框架和方向。双方意愿达成,才可进行下一步。
“非约束性报价函”意味着接下来事情会有两种走向:一种是吉利用给出的25.66美元/股收回极氪剩下35%的股份,回归“一个吉利”的初心和目标;另一种则是吉利回购不成功,继续持续现有状态——极氪留在美股交易,成为吉利集团旗下的“经济特区”,也就是和现在一样,拥有更大的自由度、自负盈亏。
至于第二种走向的概率有多大,投资人表示,“要看二级市场会把极氪的股价炒高到什么地步。如果短期内超过发行价,吉利可能就不会回购。”
“好不容易没人买的东西终于有人买了,这会带来极氪短期的股价波动。投资人不会愿意便宜卖给吉利的话,就会要求补偿对价。”上述人士比喻道。
5月7日16:30,吉利向极氪发出回购邀约的公告之后的一个小时内,极氪美股盘前大涨超过11%。
而如果极氪的股价被推高至过去一年的巅峰价格(33美元/股),这笔交易对吉利来说并不划算。
“吉利不会做亏本买卖。今天只是意向回购,相当于回购邀约,并不代表最终的走向和结果。吉利并没有说自己在多长时间内执行这个交易,只是长期有效。股价一跌,吉利也可以再用能接受的价格对股权进行回收。”熟悉资本市场运作的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道。
吉利发布公告后,引起了外界不少的猜测。有一种观点认为,吉利将极氪私有化之后,是为了让极氪在港股二次上市。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不存在这种可能”,理由是会和吉利控股集团在港股形成“同业竞争”的状态。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回购成功,极氪将被吉利完全私有化,成为一家规模更大的港股汽车公司。
被低估的极氪,有野心的吉利
一位前咨询公司资深高管告诉记者,“极氪作为单独的子公司,独立发展尚未到很完美的地步,加上股价也很便宜,为什么不收回极氪呢?”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私有化案例多发生在港股市场,主要集中在医疗、消费、金融等领域,大多数公司主要由于股价长期被低估、流动性差或机遇战略整合需求而选择被私有退市化。
上市之初,极氪估值明显偏低。
四年前,极氪正式成为独立品牌,并曾一度两次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IPO招股书,但最终都未能如愿。2022年12月,其IPO计划受大环境影响而暂时搁置,2023年11月又因“时机不成熟”再次搁置。
2024年5月10日,极氪在纽交所正式挂牌上市,但市值出现了倒挂。
上市首日,极氪的市值达68.98亿美元,均低于当日“蔚小理”三家公司的市值,与之最接近的是73亿美元的小鹏汽车。
作为吉利旗下的高端品牌,极氪不仅在品牌上拥有吉利的背书,同时也能从技术、供应链和资金上获得吉利集团的支持,加上极氪先后获得了宁德时代、Mobileye等知名企业的战略投资,在上市前的Pre-a轮、A轮融资之前后,投资人对极氪的估值期待已经达到130亿美元。
有汽车行业分析师称,美联储加息导致融资成本上升,加之市场对电动车赛道投资热情降温,投资者更关注盈利而非增长前景,这些因素都影响了美股市场对极氪的估值。
在估值缩水的背景下,股东不愿折价增发新股,流通股规模受限,叠加美联储加息周期,外部融资成本攀升,进一步压缩极氪的融资空间。
2024年,极氪的资产负债率超过130%,尽管全年同比亏损缩窄29.9%,但净亏损已经达到57.91亿元,已经超过敲钟时在美股市场融资所得的4.4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93亿元)。
上市近一年,极氪的股价一直走低,一度跌到13美元/股。
股价走低和极氪的市场表现有关。
那段时间,极氪陷入“背刺车主”风波。极氪的业绩也没能达到IPO前设下的目标。按照去年规划,极氪品牌的销量需要攀升至23万辆,但实际上,2024年极氪品牌总共交付了22.21万辆新车。
在今年年初《台州宣言》解析会上,吉利控股给极氪科技集团定下的销量目标是71万辆,其中领克品牌39万辆,极氪品牌32万辆,算上吉利远程商用车和沃尔沃,2025年吉利控股意在冲刺411万辆。到2027年,吉利剑指500万辆年销量目标。
但极氪的压力不算小。进入2025年,单从极氪品牌的销量表现来看,一季度极氪品牌共卖出3.9万辆车,虽然同比增长18.2%,但距离年度销量目标,完成率依然只有12.18%,接下来三个季度每个月需要完成大约3.12万辆。同期,领克品牌已经实现销售7.2万辆,完成了年度目标的19%。
回到吉利集团后,是否能缓解吉利对销量的焦虑,暂时还未可知,但确定性的是,在采购、技术上,极氪与其他品牌的协同性将进一步加强。
在竞争激烈的战场聚焦主业、回归一个吉利,是吉利过往熟悉的作战方式。
2014年之前,吉利曾推出过金刚、熊猫、海景等多个子品牌,但因品类过多,产品同质化严重,资源分散,导致在市场竞争中难以形成合力。在2014年的北京车展前夕,吉利正式宣布将吉利帝豪、吉利全球鹰和吉利英伦三个子品牌汇聚为吉利品牌。
合并后,吉利先后推出了新帝豪、新远景、吉利博瑞以及吉利金刚这四款颇受欢迎的车型。2015年,吉利国内汽车销量达48.4万辆,同比增加35.2%。在2017年~2020年的四年间,吉利汽车实现连续四年销量破百万辆。
吉利想要实现“一个吉利”的夙愿,在吉利领克合并之时已初现苗头。
2024年11月14日,在极氪官宣控股领克之时,吉利控股公告称,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吉利汽车”,0175.HK)收购极氪11.3%股份,代价为58.35亿元,增持极氪股份比例至62.8%。吉利汽车(0175.HK)实现穿透持股领克81%股份。而目前,吉利汽车持有极氪约65.7%的股份。
组织调整或仍将继续
吉利回购邀约的公告发出的第一时间,员工最担心的不是手上的股权,而是后续合并到控股集团之后,公司人员是否会作进一步的调整。
“对员工手上的股票影响不会很大,因为极氪给员工的行权价格比较高。”一位极氪的内部人士表示。
一位极氪智驾的员工告诉记者,目前内部已经有消息流出,下一个月极氪内部可能会进行新一轮的人员优化。
实际上,从去年11月,和领克品牌合并以来,极氪科技集团就一直在为融合做各种调整、整合。
去年12月5日,极氪的智能驾驶部门已经在给领克2025年改款车型研发智能驾驶,和已有的极氪智驾项目进行平行研发。
今年2月14日,新的高管任命出炉:安聪慧任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科技集团CEO;刘向阳出任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继续领导领克品牌,担任领克品牌CEO;关海涛从原极氪品牌首席营销官(CMO)调至极氪科技集团担任首席商务官(CBO);林杰担任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兼用户委员会主任。
4月27日,吉利控股集团发布公告称,将整合乘用车的座舱、电子、乘用车充电等业务。成立智能座舱分院、电子软件中心,两个部门均设置在中央研究院之下。同时把莲花、极氪、吉利汽车的充电运营相关业务都整合到浩瀚能源公司,用于为集团各个子品牌去做充电业务支持。
5月4日,极氪又紧急官宣了一项人事变动: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领克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分管极氪品牌国内营销服整体工作,直接管理品牌营销中心、用户增长中心、用户交付中心;极氪科技集团副总裁林金文直接管理用户服务中心、用户网络中心、用户数字化、运营与流程。林金文向林杰汇报。
不过从目前的组织架构图上,吉利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变动。
一位极氪的座舱员工告诉我们,4月27日发布的成立智能座舱分院的公告,但是直到现在架构上还没有变动。
上述人士称,4月30日当天,极氪科技集团座舱负责人姜军、吉利中央研究院的座舱负责人杜平都有在上海极氪座舱部门做宣讲,以后整个吉利中央研究院的座舱业务均由姜军领导,杜平做辅助。
“合并后,我们的实际业务没有发生变化。”一位座舱员工表示。上述人士转引姜军节前最后一天的宣讲内容称,座舱业务合并后,研究院下的业务依然会分为两大块——一块服务吉利汽车,一块服务极氪科技集团,“只是架构上迁到研究院而已,座舱这边的实际业务在近半年之内都不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极氪科技集团成立不到半年,调整一直在继续,而如果吉利成功回购极氪,会进一步加重内部调整压力。但要想成为年销411万辆的巨无霸车企,这些调整都是必修之课。
CandyLake.com is an information publishing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You may like
- 溢价42%!贝壳出手,夺得成都新“地王”!
- 同一天三城土地出让:杭州热度回落、贝壳成都高溢价拿地
- iPhone16预售卖爆背后:黄牛炒作、溢价难卖 二手市场1分钟一个价
- 【美股盘前】三大期指走低 热门中概股普跌;美国司法部考虑分拆谷歌;美国锂矿商Arcadium Lithium盘前涨超31% 力拓将以67亿美元溢价收购
- 中信证券:力拓溢价收购锂矿厂商Arcadium 有望提振市场信心
- 暴跌6%!地缘溢价“挤水分” 国际原油将面临新考验
- 王晋斌:美国市场正在经历双重溢价带来的“焦躁”
- 李书福,增持!斥资超3亿港元
- 溢价率已超18%!“冷门基”3天拉升19% 跨境ETF悄然升温 这些已被融资客“盯上”
- 溢价26%、换手647%!年内新基热度飙升 多只ETF呈高溢价 这些融余规模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