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绝杀时刻!中国完美反击,美国头都大了!
我爱霍启刚掖
发表于 2024-3-28 14:02:30
241
0
0
表面上看,通胀是此次日本加息的关键原因,但实际上,这仍然还是美国精心策划的一场金融战。现如今,美国本轮加息周期已经接近尾声,中美关系缓和窗口期也即将结束,再加上美国大选的临近,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刻,美国自然是要利用日本这一关键棋子搅动全球资本回流美国,从而赢得本轮金融战的最后胜利。在《不出所料!日本正式接棒,神风敢死队上线!》、《决战一触即发!美国已到殊死一搏的时刻,中国必须提前做好准备!》文章中,我分析过“日本加息”的内容,大家可以回顾查看。
此外,在推动日本加息的同时,他们还会在地缘政治上制造紧张局势,以此作为金融战的辅助手段,推动资金从中国资本市场外流。在《中印边境传出风声,信号十分强烈!小心,印度!》一文中,我已经强调了这一点,大家可以回顾查看详情。
所以接下来,我们要面对的形势可谓是相当严峻。
一边是没有硝烟的金融战,一边是火药味越来越浓的地缘政治局势,与此同时,还有美国大选候选人把我们当成攻击的靶子。
可以说,如今中美的博弈,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绝杀时刻,是输是赢,就在此一举了!
过去,面对美国的围追堵截,我们为了全球大局,选择了隐忍和克制。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我们实力不够,需要等到自身实力远远超越美国,并具备压倒性的优势时,才能够自信且从容地展开反击。
不可否认,在金融领域,尤其是在货币国际化和国际金融规则的制定上,我们与美国之间确实存在差距,但这并不等于说中国必须等到实力可以“碾压”美国时,才能进行有效地反制。
这两年,美国一直无所不用其极对我们发动异常凶猛的贸易战和金融战。坦白说,我们的隐忍和克制也的确让我们面临不小的压力,但这距离美国想要达到的收割与打压效果,还相差甚远。否则的话,他们也不用通过逼迫日本加息来发动最后一击。这也是为何我们凭现在的实力,也能够进行有效反制的原因。我们的克制并不是软弱,而是像太极中的推手,以柔克刚,巧妙地化解了对方的攻势。
进入2024年以来,美国的金融攻势已然变成了强弩之末。如今他们试图通过逼迫日本加息来发动最后一击,对我们而言,这最多算是一场小风浪。毕竟日元的影响力有限,根本无法达到美国加息那种程度。即便美元加息都没有攻下我们的第一道金融防火墙,小小的日元加息又能掀起多大的风浪呢?
那些担心日元加息会带来冲击的人,不妨看看我们的外汇储备规模。这几年,在美国加息期间,资金的确出现了大幅流出,但我们的外汇储备规模却从3.1万亿增加到了3.2万亿以上。可想而知,日本0~0.1%的利率,又能有多少吸引力呢?如果没有美国的逼迫,以日本现在的经济情况,肯定愿意承受更长时间的通胀上升,而不是加息,更不会选择在这个节点加息。
当然,日本加息的影响肯定也是有的。现在日本加息,其实就像是一个虹吸整个东亚国家流动性的水池,资金进入日本之后,还会继续流向美国。
因此,在这个关键绝杀时刻,随着本轮金融战末期的来临,我们的接下来策略也是要调整的。
首先是地缘政治层面。最近印度、菲律宾等美国小弟都开始磨刀霍霍向中国,来制造冲突和战争预期。对此我们肯定不能主动出手反击,因为一旦出手,战争预期就会急剧升温。但是如果不反击,则又会变得越来越被动。
面对这样一个战略陷阱,破局的关键就在于,瞄准美国的核心命门石油美元之锚进行重点反击,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目前并不敢真正煽动其盟友在中国周边点燃战火,最多只是做些表面的威胁和示威。毕竟,我们的军事实力不容小觑,武器装备的性能也已与美国不相上下。在近海2000海里的范围内,我们更是拥有压倒性的作战优势。最近我们还与马尔代夫签署了无偿军事援助协议,这不仅保障了我们的海上运输安全,更是在地缘战略上布下了一枚关键棋子。另外,美国目前自身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胡塞武装已经将攻击范围扩展到印度洋,其高超音速的试验,更是将美国推向了极为被动的境地,甚至可以说是逼到了绝境。另一边俄乌冲突上,乌克兰也已经因为弹药短缺陷入了困境。所以说,以美国现在的资源实力很难同时三线作战。一旦亚太战火真的被点燃了,美国的霸权就将彻底走向崩塌。
其次是经济金融层面。与地缘政治层面的反击不同,经济金融层面则要坚持“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美国制裁我们,我们就反制裁;美国加关税,我们就对等反击。毕竟在产业链和供应链方面,我们是优势方。我们对美光的反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我们对它进行了一次反制之后,美光不仅增加了在中国的投资,还与福建晋华达成了和解。
美国就是这样一个德性,你软他就硬,你退他就进。看清了他们这副嘴脸,也就知道该如何拿捏他们了。
所以说,在接下来的中美博弈中,只要我们在地缘政治层面上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原则,在经济金融层面坚持“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伟大领袖的智慧和勇气,定会让我们在这个棋局中游刃有余!
CandyLake.com is an information publishing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You may like
- 盘点2024年全球股市:美国涨幅超预期 印度高开低走 韩国被尹锡悦拖累
- 独家专访“灰犀牛”概念提出者米歇尔·渥克:零和博弈无异于两败俱伤 中美贸易紧张关系并非无解
- 美股热门中概股多数收跌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1.9%
- 米株人気の中概株の多くが下落ナスダック中国金龍指数は1.9%下落
- 突传利好!美国“两房”暴涨
- 韩国2024年CPI涨幅创近四年新低
- Cybertruck明天引入国内?特斯拉中国辟谣 但官网已上新
- 特斯拉中国召回部分进口及国产电动汽车
- “特朗普2.0”将正式开启!1月美国政坛有哪些大日子?
- 【美股盘前】三大期指齐涨;热门中概股普涨;瑞银:预计特斯拉四季度交付量环比增长10%;美国天然气期货日内涨超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