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日本加息往往伴随着全球经济危机,这次会不会是例外?
青蛙高唱
发表于 2024-3-25 12:19:06
1203
0
0
由于日本海外资产规模巨大,日本加息将会导致日本海外资本回流日本,从而将引发金融市场动荡。截至2022年底,日本海外净资产约为2.82万亿美元,连续32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海外净资产国。同时,日本海外总资产高达10万亿美元左右,负债约为7.2万亿左右。
过往,日本多次加息后,随后均发生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例如,2000年8月,日本央行加息到0.25%。在日本央行加息仅仅两周后,美股互联网泡沫破裂,纳斯达克指数开启了超过两年的跌势。
2006年7月和2007年2月,日本央行两次加息,而就在第二次加息几个月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引爆全球金融危机。
因此,不少网友也因此认为,此次日本加息也同样或将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甚至经济危机。
但2000和2008年的经济危机更多是由于美国自身的因素所导致。美国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的主要原因是科技公司泡沫严重、盈利能力不佳,严重依赖烧钱模式,财务造假问题严重等众多因素所导致。
同时,在1999年至2000年,美国在科技泡沫时期多次加息,基准利率从4.75%上调至6.5%,也加速了美国科技泡沫的破裂。
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主要原因是由于美国房地产泡沫严重、金融衍生品滥用和美国持续加息等因素所导致。
美国当时与次级贷款相关的金融产品总额高达8万亿美元,是抵押贷款的5倍。同时,从2004年6月开始,美联储连续17次调高联邦基金利率,从1%上调至2006年的5.25%,导致次贷借款人的还款压力大幅增加,加剧了房地产和金融衍生品泡沫的破灭。
因此,这几次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均是美国国内自身因素所导致,与其说是日本加息所导致,不如说是由于美国加息所导致的。毕竟,美国同期的加息幅度更大,影响也更直接和更大,日本加息更多的只是起到了一些火上浇油的作用。
日本的债务风险远高于美国,同时,日本经济已经连续两个季度陷入衰退,经济基本面也远逊于美国。日本根本不可能、也无力承受大规模的加息。
目前,市场普遍预期日本央行今明两年的加息幅度仅为25个基点。日本加息后,日本的利率在全球仍然均处于非常低的水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远不足以吸引大量的日本海外资本回流。
同时,2023年第3和第4季度,日本经济连续超预期下滑,日本经济在经过短暂的反弹后再度陷入衰退。日本政府用尽全力,仍然无法使日本经济重回正轨。资本是逐利的,在日本经济前景黯淡和日本利率远低于全球水平的背景下,日本海外资本大幅回流的可能性较低。
同时,日本的海外资产与美国的33.58万亿美元相比,相差甚远。从2022年开始,美联储连续11次加息,幅度高达525个基点。美国如此大的加息幅度和海外资产回流规模尚难撼动全球金融市场。因此,不可过于高估日本加息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一个非常敏感的时刻点。一方面,目前是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最疲弱的时候,也是有史以来全球债务泡沫和金融资产泡沫最严重的时候。同时,从2008年以来,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等国为了刺激经济和应对金融危机,已经将各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手段用到极致,未来应对潜在危机的工具和手段不断减少。
与此同时,全球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也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摩根大通CEO戴蒙等知名人士近期发出警告,因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当下可能是几十年来最危险的时刻。不排除未来全球或将会出现经济和金融市场动荡,但日本的加息绝对不会是主要原因。
在日本央行宣布加息,结束负利率时代后,市场预期日本未来加息幅度有限,日元开始迅速下跌,而不是部分人所预计的将会出现大涨,市场的走势已经告知了答案。
CandyLake.com is an information publishing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