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国家的消费观你能理解吗?
刘可563
发表于 2024-3-20 17:45:49
1113
0
0
加拿大人的消费习惯:能穿、吃饱、够住就行
在加拿大生活的近二十年里,我注意到中西方在文化方面的种种差异,今天就谈谈在消费习惯上的一些差异。
穿衣服“怎么舒服怎么来”看着甚至有点“不讲究”
首先来看一下在服饰消费方面的差异。
刚来加拿大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人们随意的穿着打扮。第一印象就是他们太不讲究了,即使有人刻意打扮,也觉得缺乏品味。更有甚者,即使有钱人,比如我认识的一个教授和一个医院里的技术高管经常在二手店买衣服、鞋帽。
我的外籍丈夫的衣服就更不用提了,怎么舒服怎么来,去别人家做客,一伸脚,时常会发现有窟窿,他则会得意地说“好凉快”。只要是像点样的衣服,都会束之高阁,好像是酷刑工具。
但是,在加拿大的许多华人仍然保持着中国的文化。在我们的观念里,“人靠衣裳马靠鞍”。无论在其他地方如何节俭,出门在外一定要注重自己的形象。
在西方,人们穿衣服是为了舒适,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的。只有在婚礼、葬礼、外出吃饭、做客、看演出等正式场合,男士才会穿西装、衬衣、皮鞋、领带,女士则会画上淡妆、戴上首饰、在衣服选择上刻意讲究一番。我的理解是,穿戴这么漂亮是为了表示尊重。
请客吃饭按量准备够吃就行不追求排面菜品通常比较简单
下面说一说在饮食方面的差异。
西方人吃饭主要为果腹。西餐都是分餐,各点各的、各吃各的。饭菜种类比较少;量则是按人头计算,够吃就行;无论是在餐馆还是在家吃,无论贵贱都一样。
我曾吃过的最贵的一顿饭,是在埃德蒙顿市所谓的最好的饭店之一:Ruth'sChrisSteakHouse。这发生在大概十年前,四个人花了500刀,而且每家还交了15刀的停车费。最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饭菜只有每人一块牛排,一点土豆、一点沙拉,可能还有三杯啤酒。菜量很小,离开时,餐桌上没有留下任何剩饭。请客的是加拿大人,之前说了很久要盛情款待我们。餐后,他们夫妻俩和我爱人都齐声称赞这顿饭吃得非常好。
我刚来加拿大时交的一任男友也是如此。有一次他来我家说,“今天我们吃中餐,我带来了咱俩晚餐所需的食材,我来做饭。”我一看那点虾仁和腰果,就建议加点这个、加点那个。他的脸色渐渐地就难看起来了,他不高兴地说,“你为什么要干扰我的计划?!”实际上我是怕不够,尤其是在我家吃饭。在我看来,如果不剩,就是不够。
可能还是因为饮食观念吧,中国人吃饭不是为了填饱肚子那么简单,无论从哪方面讲都十分讲究。不但追求美味,还注重外在美,比如颜色、形状、造型、食物之间的搭配、餐具的选择等;还要考虑什么食物对身体有什么样的好处,什么季节、天气吃什么菜、喝什么汤。
尤其是在请客时,点菜是一大学问,我们往往会让懂菜、熟悉这家餐馆的人点菜;这也是一大责任,一种谦让。点菜者则会如负使命,在菜单里仔细寻找对比、考虑到方方面面的需求。
在外或在家请客,我们追求一种让客人惊喜、大为称赞的效果。要取得这样的效果,不但需要菜品极为丰富,还需要量大得很。
如果在家待客,中国人必须要招待好客人,总有一人在厨房不停地忙碌以保障他人吃到刚出锅的热饭菜。而加拿大人在家待客时没人做出牺牲,全体坐下来一起吃。如果怕凉,就把事先做好的热菜放在烤箱的保温抽屉里。
我的加拿大亲家一开始受不了看我像佣人般忙碌,后来几次劝阻无效,就不再争执了。每次来家里吃饭,他们会高兴地、心安理得地享受我刚煮好端上来的饺子。但是,饭后,亲家母和女婿以及我的夫婿会挽起袖子刷锅洗碗、把厨房收拾干净。
房子够住就行不在意房屋大小
最后讲一讲在住房消费方面的区别。
加拿大人不是很在意是否拥有房屋的产权,也不是很在意房屋的大小。大多数拥有房产的家庭都有贷款,住的房子够用就行了,也有不少人租房子住。换句话说,就像对待其他消费品一样,房子是用来住的,注重的是实用,量力而行,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就行了。当然,如果把买房子当作一种投资理财方式,那就另当别论了。
但作为中国人的我,观念可能就不太一样。比如我家,刚结婚时,我们夫妻俩各有自己的房子,都是在一年多之前刚买的,各有四个卧室。可我受传统观念影响,非要卖掉各自的房子,另买一个体面的更大的房子,丈夫万般不情愿地妥协了。
果然,这个房子住了不到十年,我就感觉它实在是太大、太浪费了。但是因为不停地装修已经往里投进了太多的钱,只好继续住下去了。
文/石英
瑞典人为啥沉迷“二手货”?
提到二手货,很多人潜意识会总觉得是掉价且不值钱的东西,有些人甚至会嗤之以鼻。
但在瑞典,二手货可超级抢手。街头上二手店的数量极其庞大,全国点击率最高的网站居然也是个二手交易平台。所以当初我刚来瑞典,瑞典话还没说利索,就先光速掌握了瑞典人民过日子的国民习惯和财富密码,迅猛成长为二手市场的资深买家。
不差钱的瑞典人却沉迷二手货?
瑞典的二手渠道,主要分线上和线下,线下首选当然就是当地的Loppis(瑞典语里二手市集的意思),Loppis的热闹程度,比得上小时候奶奶领我去村口赶大集了,那叫一个锣鼓喧天、红旗招展。上至家具、服饰、电子产品,下至几十年前的信件、书籍,运气好的话还能捡漏知名设计师的家具作品。
而且我发现,在瑞典的跳蚤市场,你不会找到破鞋、臭袜子或是完全不能使用的破烂。他们只有把家中的闲置物洗得干干净净,弄得整洁得体,才会拿到二手集市上去。
线上渠道那必须是Blocket,瑞典本土最大的二手交易网,在这里小到娃的衣服袜子、大到皮卡车、大别墅,都能找得到。有缘人们在Blocket看对眼儿之后,一般都是线下交易。
不过,说到这个二手交易,我在瑞典可是有“血泪教训”的,分享给大家。
想当年生飞飞的时候,我斥巨资买了个人民币1200多元的床中床,等孩子也长大点后,这床就闲置了,我十分娴熟地把它挂在了Blocket上。
看了下其他二手的都卖600元,我寻思我这个虽然很新,但毕竟用过俩孩子,打算卖350,自我感觉已经很良心了。结果刚上架没多久,就火速接到一个买家的电话。
她说她不会说瑞典语,让我讲英语,我说好。结果她讲的每个音节都不符合英语的发音规律,叽里咕噜的,原来这是个巴基斯坦人。
但坚忍不拔的我,就这么听不懂地跟她说了2分钟。然后她说她要今天来取床。现在立刻马上就来,和她老公一起。我说好的没问题。
我特意把床洗好烘干,给买家一个好印象。然后她来了,寒暄两句后拿出70块。
我说:啊?这是啥意思?
她说:你不是在电话里同意卖70嘛,所以我立刻才来的!
我心中直呼:被套路了!
我立刻知道自己被坑了,她利用让人听不懂的语言优势把我坑了,但是看在中国巴基斯坦交好,我还是忍着怒火把床给了她,就这么70块卖了我的床。看来这种线下交易还是有风险的啊!
商家的消费主义口号“忽悠”不了瑞典人
大家可能在纳闷,这个被誉为世界上国民生活最富裕的地方之一,人们为啥这么爱二手?
其实不是不花,不仅瑞典,整个北欧都是出了名的反消费主义国家。
如果你来瑞典,花点时间坐路边儿看看行人,就会发现他们穿得那叫一个朴素简约。
什么“女人一生必备的高跟鞋”、“成功男人的标志——就买xx车”、“给孩子最好的,就买XXX”“送给爱人——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这类商家大力忽悠的宣传语对瑞典人来说完全是“左耳进、右耳出”。
当妈后瑞典人的二手思维是“真香”
作为一个在这里生了三个孩子的妈妈,我在养娃方面心得颇多,所需要的各种生活用品都可以买二手,像婴儿车、婴儿床等都可以选择二手,没有甲醛不说,如果以后不需要了还可以折价卖出去。
我有一份“保姆级母婴二手指南”也分享给大家:
1.直接接触宝宝口腔、身体私密处,比如奶瓶、餐具、内衣等,不能买二手。
2.涉及宝宝健康和安全的物品,比如安全座椅等,不能买二手。
3.不影响娃健康安全的、产品本身经用、不容易坏的、用一段时间就得换的……诸如此类,就交给二手。比如:婴儿推车、婴儿床、床垫、床围、床中床、宝宝背带、各种外套、绘本、大件玩具、爬行垫儿、宝宝餐椅、温奶器等。
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课,自己想要什么牌子的,他们新品卖多少钱,一般二手卖多少钱。问好是第几手,价格卡好、质量检查好。
如果卖主是一手货,记得要求卖主提供购买记录。
如果卖主不是一手货,那经手越多、产品价格越低,可以放心砍价。
有了心理价位后就照着心理价位去淘,价位一定卡死,因为咱买二手就是为了省钱。
无论是上门提货,还是寄送,一定做到检查好再交易,确保商品的质量!
收货后及时清洗消毒:高温蒸煮、阳光暴晒、紫外线消毒一套整起,就可以放心使用啦。
为热爱买单不买奢侈品也剩不下钱
不过虽然瑞典人民钟爱二手,也不咋买豪车、豪宅、奢侈品,这个钱呢,也是省不下的。因为多数瑞典人民,都会把钱全花在了自己喜欢的小众爱好上。钓鱼的钓鱼、划船的划船、登山的登山、玩儿乐高的玩儿乐高。
细品瑞典村民们的任性消费观,还挺迷人:喜欢的放肆搞,生活用品一分别想我多花。文/飞妈
法国:歌剧指挥家骑着“二八”就来了
说法国人,范围太大了,我想将其缩小到我日常身边实实在在接触到的人,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看到的部分法国人的消费观。
前段时间和朋友约午饭,朋友是巴黎当地的一名歌剧演出指挥,平时的工作除了排练就是演出,但时间超级轻松,在我看来朋友拥有着一份非常符合巴黎气质的职业。
见他戴着头盔,骑着大大的二八自行车到餐厅门口的时候,我噗嗤一声差点笑出声儿来:“咦,怎么换头盔了!”
“上一个丢了,新买的。”
坦白讲,很久之前我刚刚认识朋友的时候,我怎么也无法将“骑自行车到处走”和“歌剧院指挥”联系在一起,可能是我比较“肤浅”的认知,总觉得,类似这样的职业,似乎不会骑自行车上班。
其实朋友自己有车子,但用他自己的话说,一年中,可能启动车子的机会不超过十次,平时缴纳着固定的停车费,就将车子停在自家门口,用他的话说,车子是父亲去世前留给他的,即便他平时不开车子,但总舍不得卖或者丢掉,当作一种念想。
我是没有车子,所以没有开车子的想法和欲望,但似乎大多数有车子的人,出门总是习惯开车子的吧?至少曾经在国内我身边有车子的朋友,都不太会喜欢公共交通,骑自行车相对就更少了,当然国内城市太大,自行车也的确不适合长距离骑行。
还有一点,朋友租住房子十几年,一直没有搬过家,这一点我也是大写的服。
第一,这么多年租住房子,怎么就没有考虑自己买下呢?第二,这房东和朋友之间的租赁关系也真的是可靠,我在国内还很少听说,租赁房子长达十几年的。
是朋友没钱买房子吗?绝对不是。毕竟在巴黎本地人买房子,之前都是零首付的啊,月供的钱,现在单纯的房租估计一半都用不了。那为什么不自己买下来呢?
这是我的思维导向所想到的问题,后来和朋友过深交往,原来朋友就从没有想过要自己买房子。不过,也许朋友只是个例。
吃完饭,朋友说因为下周就要去度假了,所以要给家人和朋友买圣诞礼物,地地道道的法国人,告诉我非要去一家很喜欢的茶具店。
我陪同前往,到了店面被橱窗一下子吸引,真的太美了!我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橱窗里展示的小茶杯的价钱,一点不夸张,惊吓的我汗毛直起!就一个小茶杯,价钱标注100-250欧!
我赶紧打开网站搜了搜,因为我平时几乎不喝茶,所以对这些不是很了解,查阅后我问朋友,知不知道这个源自日本东京的品牌?朋友倒也诚实,告诉我“不知道啊”。也就是说,单纯是喜欢而已,并不是因为品牌,纯粹是因为设计或者质量。
朋友选了三个不同的茶杯,我在一旁心疼不已,我心里的疑问,好几大千人民币,去买什么奢侈品牌的杯子买不到啊?一个自己全然不知的品牌,单纯就是因为喜欢而买单。
买完杯子,朋友推着他的自行车,背包里装了几千人民币的三个茶杯,我们一起步行的功夫,我暗示性地和朋友说:刚刚的杯子比爱马仕的杯子还要贵哦!朋友和我说:但这些杯子每个只有一只啊,独一无二。
好吧,不同的消费观,接受起来,我还需要一点点时间。文/呆牛先生
CandyLake.com is an information publishing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