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威尔坦言可能3月后降息,“再通胀”风险下前路迷雾重重
顺天愚夫
发表于 2024-2-6 12:30:29
1163
0
0
在美联储1月底粉碎了3月降息预期后,5月份降息的可能性浮现。
2月5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美联储可能会等到3月之后降息,开始降息的时间取决于数据。“并不是说之前的数据不够好,我们只是想看到更多这样的好数据,不需要比我们之前所看到的更好,甚至也不需要那么好,只需要良好就足够了。”
鲍威尔还透露,美联储现在正在积极考虑未来降息,不会等到通胀率达到2%才降息,而是在2%—3%之间就降息。
这番言辞释放的信号意味深长,接下来美联储降息的门槛已经很低,只要未来美国通胀数据不大幅偏离轨道,美联储可能就不会进一步推迟降息预期。
强劲劳动力市场暗藏“再通胀”风险
从种种迹象来看,美联储抗通胀之战最艰难的时刻已过,但暂时无法确认通胀一定能顺利回到2%的目标。
在鲍威尔粉碎3月降息可能背后,美国强劲的劳动力市场是重要因素。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美国1月份季调后非农就业人口增加35.3万人,几乎是预期值18万人的两倍,创下2023年1月以来的最高增幅。此外,去年11月份的数据从17.3万人上修至18.2万人,去年12月数据从21.6万人上修至33.3万人,合计较修正前增加12.6万人。
此外,美国1月失业率维持在3.7%不变,市场先前预期会微升至3.8%。1月平均时薪环比上涨0.6%,高于市场预计的0.3%,同比涨幅为4.5%,高于市场预期4.1%,创下去年2月以来的最高值。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劳动力市场“均衡化”过程尚未完成,是后续“再通胀”的一个隐忧。从经验上看,经济软着陆和美联储降息背景下,劳动力市场越紧张,再通胀风险越大。
因此,鲍威尔表示,谨慎的做法是再观察一段时间,看看数据是否证实通胀率正在以可持续的方式降至2%,我们希望谨慎地处理通胀问题。
芝商所美联储工具显示,市场预计美联储3月降息的概率仅剩20%左右,5月降息的概率约为60%,全年降息幅度约125个基点。美国银行认为,虽然鲍威尔降低了3月份降息的预期,但市场仍预计今年将降息五六次。美联储需要在“更早更慢”和“更晚更快”之间做出选择,目前,市场认为美联储会选择后者。
对此,方正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芦哲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前市场的降息预期仍然过于乐观,下半年降息预期更易被纠正。首先,上半年兑现了的降息或造成下半年地产、库存周期的重启,给居住通胀、核心商品通胀带来二次抬升的压力;其次,美国大选博弈中,特朗普可能延续加关税、反移民的政策,进而对核心商品、工资通胀带来二次抬升的压力,这都意味着下半年降息的路径或没有想象中那么顺畅,也意味着美联储或难以连续降息。
5月降息更有可能?
鉴于通胀前景仍未确认,鲍威尔再次强调3月不太可能降息并不意外,美联储官员仍需要看到通胀继续下降的证据,才能有更多的信心去降息。
“我们必须平衡过早行动的风险。”鲍威尔表示,“劳动力市场强劲,通胀正在下降。在经济如此强劲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谨慎对待何时开始降低利率的问题。我们只是想获得更多的信心,相信通胀会以可持续的方式朝着2%的目标下降。”
尽管美联储具体货币政策路径仍未明朗,但5月降息的可能性已在眼前,除非通胀大幅偏离预期,鲍威尔已坦言,政策制定者可能会等到3月之后降息。
这样的观点在美联储内部并不少。美联储理事鲍曼也表示,近期通胀下降“令人鼓舞”,在政策利率维持在当前水平的情况下,通胀将进一步下降。如果通胀率按预期那样继续朝着美联储2%的目标持续下降,那么美联储将逐步降低政策利率,防止货币政策变得过于严格。
与鲍威尔类似,虽然鲍曼预计美国通胀将进一步下滑,但同时她也对薪资上涨带来的物价上行压力表示担忧,并警告不要过早降息。薪资增长加快,劳动力市场吃紧可能使潜在通胀保持在高位。“在考虑未来政策立场的变化时,我将保持谨慎。过早降低我们的政策利率可能导致未来需要进一步加息,这会让通胀率回落到2%的时间变得更长。”
事实上,未来如果出现再通胀,美联储存在先降息再加息的可能性。赵伟表示,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联储加息背景下,美国经济共出现过3次“软着陆” :1965-1967年、1983-1984年和1993-1994年,并且在美联储降息之后都出现了再通胀现象,具体的路径是:去通胀、美联储降息、经济复苏(软着陆)、再通胀、美联储二次加息。
赵伟认为,这一次确实可能出现1960年代或1990年代中期或末期的情形:在降息一段时间后,美国经济或面临再通胀风险,进而限制美联储进一步降息的空间,甚至可能引发美联储重新加息。
鉴于未来仍存在“再通胀”风险等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美联储仍需要谨慎地“摸着数据过河”。俄乌冲突尚未终结,巴以冲突又起波澜,地缘政治冲突或加剧通胀压力,扰乱全球“去通胀”进程和“软着陆”预期。此外,虽然美欧央行加息周期结束,但缩表仍在继续,实际利率仍将维持高位,银行信用仍处在收缩周期,信用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趋于上行,也可能影响未来货币政策路径。
CandyLake.com is an information publishing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