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AI神器”正式向个人开放 福布斯十大预言之一已浮现
我心如烟卸
发表于 2024-1-16 18:06:47
226
0
0
对于关注AI进展的股民而言,Office办公软件的AI功能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在Word、OneNote中,用户可以要求Copilot自己来写文章;
在Excel中,用户可以使用聊天的方式,进行表格信息的整理和信息归纳,AI会顺手把图表一起做了;
通过AI,打工人也能直接给PowerPoint丢一个文件,让软件自己去做PPT。
除此之外,还有诸如撰写邮件、加速生成图像等“付费特权”。微软周一特别强调,对于OpenAI那边刚刚推出的自定义GPT功能,微软这边也会加快推出类似的功能,让用户可以通过寥寥几行指令,定制自己的AI工具。
定价方面,Copilot Pro本身的价格为20美元/月,但由于微软给该功能的定位是Microsoft 365订阅计划的“添头”,所以用户首先需要有365的订阅——个人订阅版69.99美元/年,可供6人共用的家庭版订阅为99.99美元/年。
除了放开个人版订阅以外,微软也在周一宣布放开小企业使用Copilot,取消之前“一家公司至少要订阅300人”的门槛,费用同样为30美元/月+有效的365订阅服务。
“福布斯的预言”若隐若现
随着微软推出面向全民的付费AI套件,另一个问题也浮出水面:微软与OpenAI的竞争关系。
从许多实际用例来看,微软的“打工人全家桶”与OpenAI的ChatGPT订阅服务,在诸如文字处理、表格分析、图像生成、撰写邮件等功能方面几乎是相同的,连背后的模型都是同一个,唯一的区别就是ChatGPT需要在网页界面中使用。
非常凑巧的是,2023年末福布斯曾经提出过一个2024年AI十大预言,其中就有微软和OpenAI的关系将在今年开始出现嫌隙。
福布斯认为,随着OpenAI开始扩张自己的商业版图,会发现公司和微软争抢的客户群体是同一批人。另外从微软商业帝国的角度来看,过度依赖OpenAI也不是长久之计。微软已经宣布与OpenAI的竞争对手Cohere展开合作,另外面对规模运行GPT模型的沉重开支,微软内部也已经开始研究诸如Phi-2这样更小规模的模型。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初的那份百亿美元投资中,微软虽然只拿到了OpenAI可盈利实体的利润分配权,但锁定成为OpenAI的云服务供应商,以及拿到OpenAI知识产权的独家授权。正因如此,美国、英国、欧盟的反垄断监管现在也在密切关注两家的合作,在两家关系实质性破裂前被“强制拆散”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福布斯强调,从更高的角度来看,随着AI更加强大,有关AI安全、风险、监管等问题将占据舞台的中央。考虑到两家公司截然不同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微软和OpenAI在这些问题上看上去难以避免会发生分歧。
CandyLake.com is an information publishing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You may like
- 全球前十大富裕家族:沃尔玛创始人家族居首 三家中东王室入围
- 世界トップ10の富裕層:ウォルマート創業者一族がトップ3の中東王室がランクイン
- 2024年全球好戏连台 回顾这十大戏剧性事件 | 环球年终盘点
- 十大投行展望2025:全球股市、债市、汇市、黄金和原油前景几何?
- 微软据悉致力于在365 Copilot产品中添加非OpenAI模型
- ChatGPT“拉胯” 微软对OpenAI“祛魅”
- 2024美股风云变幻 回看震撼市场的十大事件| 环球年终盘点
- 英伟达、微软、谷歌等科技巨头纷纷布局 2025年将成为AI代理元年?
- 【美股盘前】三大期指齐跌;安博教育盘前大涨35%;微软“强制”用户使用Copilot;BTIG警告:苹果涨势恐难持续
- 2024年美股盘点: 最大“黑马”年涨幅741%,英伟达四季度遭逆袭,微软垫底“七巨头”,机构警告AI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