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观察|执政首月通胀率高达211.4%!米莱能否治愈阿根廷经济的沉疴宿疾?
海田1
发表于 2024-1-15 15:31:04
290
0
0
当地时间1月11日,阿根廷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内经济形势报告显示,2023年12月(也就是极右翼总统米莱执政的第一个月),通胀率达到211.4%。
米莱新上任即接手了一个烂摊子:通货膨胀达三位数,比索急速贬值,四成国民生活在贫困之中。
阿根廷经济沉疴宿疾,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案。最近几届政府经济政策摇摆不定,又缺乏连续性,大多数投资者选择撤离。阿根廷政府财政连年赤字、工资增长过快、通货膨胀失控、货币大幅贬值、生产率低下导致经济陷入恶性循环之中。今天阿根廷正重复着过去的故事,因为过去的阴影从未离开过。目前,阿根廷正努力避开二战后第六次经济衰退。
曾为拉美第一大经济体的阿根廷早已被巴西和墨西哥超越,现退步为第三大经济体。历史上阿根廷也有过高光时刻,直到1962年,人均收入仍高于奥地利、意大利、日本和西班牙。根据国际货币组织《世界经济展望》数据,2022年阿根廷人均收入名列世界第67位。1960年以来,阿根廷人均收入年增长率仅为1%左右,远低于巴西和智利。2018年世界银行的一份研究表明,1950-2016年期间阿根廷约有三分之一时间处于经济衰退之中。有人戏称,世界上有四种经济体: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日本和阿根廷。阿根廷经济属于全球另类,很难用常理来理解。
财政赤字长期困扰阿根廷
阿根廷政府债务是经济稳定的最大障碍。据报道,阿根廷政府总负债规模超过4000亿美元,其中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负债约430亿美元。如图1,新世纪以来的23年里,阿根廷政府只有七年保持财政盈余(2003-2008年和2010年),其余年份均出现财政赤字,导致债务规模越来越大。为了偿还债务,阿根廷政府不得不实行财政紧缩政策,削减政府各种福利和补贴,导致国内怨声载道。为避免国际债务违约,阿根廷政府还必须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债务重组展开谈判。总而言之,从以往经验看,不管谁上台,政府各种紧缩政策均以失败结束,经济一次次回到从前的状态,摆脱不了宿命,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更无能为力。
图1 2000-2022年阿根廷政府财政赤字在GDP中占比 资料来源:阿根廷中央银行
长期财政赤字导致阿根廷国力衰微,对经济活动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首先,阿根廷历届政府却拿不出一个可行方案,只能依靠央行印钞来弥补赤字(赤字货币化)。为此,阿根廷中央银行滥发货币,储备资产变为负值,央行信用破产,比索不断贬值。其次,商业银行机构不得不大量持有政府债务,从而减少了对私营部门信贷。2022年,银行对私营部门的贷款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几乎与1960年持平。缺乏信贷支持的私营经济处于困顿状态,导致国内消费严重依赖进口。再次,阿根廷比索汇率呈自由落体贬值,满大街的居民急于将手中比索兑换成美元(在阿根廷黑市美元被称为“蓝色美元”),因此美元成为阿根廷国内的实际流通货币。据外媒推算,约有2560亿美元的资金游离在阿根廷金融体系之外,居民至少持有500亿美元的现钞。最后,经济动荡吓退了境外投资者(主要是美国企业)。新世纪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从未超过3%。2022年底,该比率为2.44%,经过一番折腾后2023年比率料将低于2%。
通胀无解,经济几度崩盘
严重的通货膨胀已成为阿根廷常态,为历届政府经济治理的大难题。纵观阿根廷历史,两位数的通胀司空见惯,三位数的通胀常有之(1976年6月至1991年10月,以及2023年2月至12月),四位数的通胀偶尔有之(1990年前后)。新世纪以来,阿根廷通货膨胀态势略好于过去几十年。2000年,阿根廷出现了短暂通货紧缩,2002年4月至2003年通胀达到了两位数,在随后的近十年里通胀降为个位数,但是从2012年11月两位数通胀再度上演,并持续上涨,2023年2月开始升级为三位数。可见,阿根廷通胀形势同样是个另类。世界主要国家于2021年3月前后发生通货膨胀,但阿根廷在此之前就早已饱受通胀之苦;目前,世界其他国家物价上涨势头变弱,阿根廷通胀却不见任何降温迹象。毫不奇怪,人们在谈到阿根廷时总喜欢用“功能失调”(dysfunctional)来形容政府机构、政策措施和经济发展。换言之,阿根廷经济运行出现严重困难。通过进口替代实现工业化一直阿根廷历届政府的梦想,然而这一梦想至今还是个梦。
图2 2000-2023年阿根廷通货膨胀变化趋势资料来源:阿根廷中央银行
国内生产能力不足是通货膨胀产生的最根本原因。几十年以来,阿根廷未能实现产业升级,导致产业结构畸形。农牧业依然是阿根廷生产效率最高的产业,而制造业效率低下,不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2022年,农牧产品是阿根廷主要创汇产品,制成品竞争力较弱。2001年,阿根廷制成品出口占总出口的32.5%,而2022年降至15.79%;1962年,制成品进口占总进口贸易的80.37%,2022年依然占73.23%。这表明,阿根廷进口替代政策失败,国内制成品消费仍严重依赖进口,汇率稳定对阿根廷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造成阿根廷国内生产能力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政府干预过多,妨碍了市场效率。阿根廷政府通过外汇管制、关税保护政策、企业国有化、操控汇率、冻结物价等非市场手段严重影响了经济正常运行,导致企业市场竞争力弱。其次,阿根廷中央银行缺乏独立性,完全屈服于政府意志,货币政策对经济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尽管经济增长缓慢,2023年11月阿根廷货币发行余额为2000年1月时的452倍。由于缺乏银行信贷支持,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从事正常生产活动,而利率环境恶劣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意愿。最后,阿根廷比索长期疲软严重挫伤了国内外企业的经营积极性。外资企业本可以给阿根廷相对封闭的经济带来新的生产和管理技术,汇率毫无底线的贬值却严重伤害了外企的经济利益。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两个价格(利率和汇率)常发出错误信号,企业无所适从。
改革能否触及深层矛盾?
阿根廷经济乱局让米莱总统没有太多的选择:市场化是改革方向,在经济形势扭转之前政府还得做最坏打算。在市场化方面,米莱政府取消了限价措施,削减了燃料与交通补贴。政府巨额赤字是阿根廷经济动荡的根源,因此米莱政府正精简机构,大刀阔斧地削减政府支出。米莱将政府部委机构由18个缩减至9个,司级机构由106缩减至54个,同时取消了许多政府公务员的工作合约,大幅度削减政府媒体广告支出;未来可能减少中央政府对地区政府的转移支付,取消以外币标价的基础设施合同。
人们最关注的还是米莱总统是否兑现美元化承诺,以及实现美元化的途径。在一些拉美小国,美元化的确实现了控制通胀的目的,但这是否适用于阿根廷?1989年时任总统卡洛斯·梅内姆曾推行过美元化,但最终惨败收场。此外,阿根廷政府按什么汇率把百姓手中的比索兑换成美元?阿根廷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吗?相对于美元而言,目前阿根廷最缺乏的是信心,以及所信任的稳定的货币。阿根廷有足够的信心把金融事务完全交付给美联储吗?当然,美联储官员做决策时丝毫不会考虑阿根廷的经济与金融状况。
米莱政府的“经济休克疗法”实质就是通过改革放权重建经济,彻底废除庇隆(Peron)左倾民粹主义经济政策,破除妨碍经济市场化运行的条条框框(含国有企业私有化),为企业逐步松绑,涉及的行业包括旅游、互联网服务、药业、就业、外贸等;提出政治、司法、教育和税制改革,允许私营部门投资基础设施。阿根廷人民必须先承受经济改革所带来的阵痛,米莱政府如何面对国内民众抗议活动?如何赢得国民的信心?如何应对国会的反对(米莱总统的盟友在阿根廷下议院257个席位中仅占38席,在参议院72个席位中仅有7席)以及来自工会组织和司法系统的巨大压力?又如何破解官僚、企业(依赖政府激励和利润保护)和铁杆工会(受政府特别关照)组成的铁三角?既然阿根廷别无其它出路可选,米莱经济改革或势在必行,成效有待观察。
CandyLake.com is an information publishing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