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反弹,美联储揪心一夜!7.6万亿美债袭来,国库压力山大
摩天一人虐
发表于 2024-1-13 13:11:06
1165
0
0
北京时间1月11日夜间,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2023年12月份季调后CPI环比上升0.3%,高于市场预期的0.2%。
这导致美国12月未季调CPI同比增幅录得3.4%,创下23年9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且高于市场预期的3.2%。
要知道,过去两年美联储疯狂加息,目的正是为了回收美元流动性,压平国内的通胀。
然后好不容易取得了一些成效,美联储刚刚放出一点降息的风声,通胀立即反弹,有了卷土重来的迹象,这时的美联储如何不揪心?
如今的美联储,正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
长达50年的心理阴影
对于通胀,美联储乃至于整个美国,其实有一个长达50年的心理阴影。
1970年,美国通胀高企,伯恩斯临危受命,顶着巨大的通胀压力,开始担任美联储主席,并在1972至1974年期间大幅加息。
等到1975年,通胀终于从12.5%的高位降至5.6%,3年的加息似乎卓有成效,一切都在按照既定的剧本发展。
不过,1976年是一个关键时间点:
当时是美国的大选之年,伯恩斯受到尼克松政府的压力,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选择了下调利率。
事实证明,当时的美联储对于通胀黏性过于乐观了,因为紧缩政策持续时间过短,通胀不仅死灰复燃,而且态势更加迅猛,一度飙升至14.5%,且持续了整整4年。
1979年底,美国陷入严重的滞胀,经济跌至低谷,失业人群飙升,这成为了美联储、所有美国人最痛苦的记忆之一。
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历史原因,历来美联储都将控制通胀作为第一要义,比如刚过去的两年时间,美联储一再强调,加息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将通胀数据控制到2%的水平。
然而,巧合的是,如今美联储似乎再一次站上了历史的十字路口:
2024又是一个大选年,美联储刚放出一点宽松的风声,通胀应声反弹,如果按照计划选择提前降息的话,会不会重蹈上个世纪的覆辙?
7.6万亿美债袭来,国库压力山大
之所以美联储选择提前降息,除了今年要大选,受到了拜登方面的政治压力,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天量美债袭来,国库压力山大。
有数据统计,今年美国将有创纪录的7.6万亿美元的美债到期,且如今美债规模已经超过了34万亿美元。
更重要的是,美国财政赤字问题愈演愈烈,2023财年已经飙升至1.7万亿美元,可以说,如今的美国经济,就是建立在大举借债上的一座“空中楼阁”。
面对高达7.6万亿美元的债务,美国压根就无力偿还,唯一的选择就是继续借新还旧,拆了东墙补西墙。
那这里就会涉及一个关键问题:
今年到期的7.6万亿美元美债,基本都是之前的低息债务,而如今美国联邦基金利率高达5.25%至5.50%,美国政府如果借新还旧,就要付出远比之前高得多的利息。
尤其如今美债规模飙升,投资者对于美债的信心正在逐渐下降,美联储要想找到足够的“接盘侠”,那么势必就要进一步提高利率,增加美债的吸引力。
但是别忘了,美国2023财年赤字已经高达1.7万亿美元,再加上美债规模飙升,哪怕是不打算还本金,光利息就是一笔万亿美元以上的开支。
这对已经捉襟见肘的美国财政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因此,为了缓解严峻的财政压力,美联储也必须提前降息,否则国库实在撑不住了。
两难困局,如何抉择?
一边是出现反弹迹象的通胀,另一边是即将到期的7.6万亿美元债务,美联储想要做出这个揪心的抉择,显然没那么容易。
目前,市场上预计美联储3月份降息的概率依旧超过50%,原因是仅凭一个高于预期的通胀数据,大概率不会改变目前美联储的考虑。
但回想上世纪70年代的糟糕往事,不少人对美联储可能做出的决策感到担心。
比如知名金融博客Zerohedge就表示,如果鲍威尔重蹈覆辙的话,2025年通胀就会开始大幅反弹。
再比如美联储三把手、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以及亚特兰大联储主席等多位美联储官员也为降息预期泼了冷水,称“美联储在降息之前,需要看到通胀取得更多进展”。
当初面对高企的通胀,伯恩斯在紧缩政策方面优柔寡断、瞻前顾后,导致美国经济陷入二战后的最低迷时期长达10年,如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面临着同样的选择。
至于鲍威尔究竟会给出一个怎样的答案,现在恐怕谁也说不清,但前美联储主席杜德利程曾犀利地指出,在对抗通胀这方面,鲍威尔更像是犹豫不决的伯恩斯。
而一旦1970年代的高通胀与高失业率的痛苦历史再次重演,那么对于美国经济而言,无疑将是一场灾难。
7.6万亿美元的美债袭来,通胀也出现了反弹迹象,美联储究竟会如何抉择,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面对这样一个两难困局,稍有不慎就会掉入万丈深渊,谁知道现在鲍威尔的“心理阴影面积”得有多大?
CandyLake.com is an information publishing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You may like
- 通胀担忧重燃,美联储降息前景生变
-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英国通胀难控,明年或仅有2次降息
- 美国重要数据出炉 美股指数齐收涨!这家医药巨头跌超17% 市值一夜蒸发5976亿元;比特币“巨震” 啥情况?
- 普京刚刚承认通胀令人担忧 俄罗斯央行却意外停止加息
- 美联储鸽派官员:通胀已大幅下降 预计明年会适度降息
- 美联储古尔斯比:通胀已大幅下降 预计明年会适度降息
- 马斯克“嗨了”!特斯拉一夜暴涨超7000亿
- 土耳其央行意外“暴力降息”250个基点,抗通胀之战路漫漫
- 美联储突爆大消息!正试图再次评估特朗普新政府对于美国经济和通胀的影响
- 黄金创2010年以来最大年度涨幅!纳指、标普4连跌!特斯拉市值一夜蒸发超3100亿元,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