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降息?美国总统之争来临,美联储被迫站队,经济软着陆是谎言
我心如烟卸
发表于 2024-1-7 12:23:19
283
0
0
据财联社1月5日报道,美联储掉期对美联储3月份降息的可能性重新定价,现押注3月份降息降息的可能性高达70%。
这确实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事实上,自从2023年末尾,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为大家奉上了一场精彩的“变脸演出”。
12月1日时,鲍威尔还信誓旦旦地对外放鹰,称“现在猜何时开始宽松太早了”。
结果等到12月13日的货币政策会议,鲍威尔态度迎来180度的转变,竟表示“开始讨论降息问题”。
短短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鲍威尔由鹰转鸽,并且期间大多数经济数据,都是有利于继续加息的,到底发生了什么?
目前分析认为,除了美联储确认已经完成抗通胀任务之外,一向以公平公正、不受政治影响著称的美联储,很可能受到了来自拜登政府的政治压力。
美国总统之争来临,美联储被迫站队,未来究竟是“经济软着陆”,还是在酝酿更大的危机?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说起来,美联储被迫站队这件事看似稀奇,但算不上令人意外。
与如今的鲍威尔类似,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有鲍威尔的前辈——同为美联储主席的伯恩斯,面临着类似的抉择:一边是似乎已经得到遏制的通胀,另一边是来自白宫方面的压力,应该怎么选?
1970年,伯恩斯开始担任美联储主席,为控制美国国内居高不下的通胀水平,他在1972到1974年期间大幅提高政策利率,等到1975年时,美国通胀率已经从12.5%降至5.6%。
通胀控制卓有成效,一切都在按照既定轨道行走,于是到了1976年初,美联储认为抗通胀的任务已经完成。
而且更关键的是,1976年美国大选,两党最重要的任务是争取选票。
据前美联储主席伯克南在书里提到,1968年大选期间,伯恩斯曾担任尼克松的经济顾问,尼克松当选后两次任命伯恩斯担任美联储主席。
于是,尼克松为了业绩需要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伯恩斯欣然允之。
结果,等到卡特1976年就任总统,伯恩斯下调利率,通胀卷土重来,一发不可收拾,峰值时达到了14.5%,对美国经济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也正是因此,卡特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失败”的总统。
仔细想一想,如今鲍威尔“变脸”这一幕是不是似曾相识?
而这里的问题在于,如果过早地放松政策,是否会再次上演类似的一幕,灾难重现?
投桃报李
对如今的拜登政府而言,今年大选在即,争取选民显然是当务之急。
而如果可以推动美联储提前降息的话,那么就能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来提振经济,进而粉饰美国经济的实际情况,解决目前的一系列问题,比如改善就业率、刺激消费、鼓励企业生产等等。
一旦对美国经济起到短暂的刺激作用,那么理所当然的,民众就会更愿意把选票投给拜登,有利于已经81岁高龄的拜登连任。
道理很简单,经济持续向好,那么就证明拜登政府的政绩斐然,“拜登经济学”效果显著,拜登政府也就更容易受到大家的支持。
当然了,鲍威尔率领美联储上演“变脸”,“出场费用”拜登政府肯定也要结一下。
因此,拜登政府也会为鲍威尔投桃报李,你助力我连任总统,那么我就支持你连任美联储主席,上演一段“佳话”。
这里有人可能会疑问,当初鲍威尔上台不是由特朗普提名的吗?怎么现在鲍威尔又和拜登政府走得这么近?
事实上,由于特朗普一贯喜欢干涉美联储的决策,所以鲍威尔与特朗普关系并不和睦。
而且更重要的是,2023年共和党的4名总统候选人都承诺,一旦自己当选美国总统,会立即把鲍威尔赶走,甚至表示会对美联储进行改革,增加政府对于美联储的影响。
所以站在鲍威尔的角度上来说,当然不愿意就此“失业”,向民主党靠拢也在情理之中。
经济软着陆是谎言?
既然鲍威尔倒向拜登政府,准备提前降息,那是否能够在帮助拜登连任总统的同时,实现美国经济的软着陆呢?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现在很难说是否会再次上演1976年那一幕,重蹈覆辙。
11月份,美国CPI数据已经降至3.1%,距离美联储一直强调的2%目标仅剩下一步之遥,鲍威尔表示“美联储已经开始讨论降息时间点的问题”。
与此同时,鲍威尔还提到,供给侧已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美国经济软着陆成为可能。
但大家对于鲍威尔的这番言论并不买单,知名金融博客Zerohedge就认为,如果鲍威尔重蹈覆辙,那么2025年大通胀就会卷土重来。
此外,多位美联储的高官也持有不同意见,比如美联储的“三把手”、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以及多位鸽派美联储官员就发出警告,称美联储在考虑降息之前需要看到通胀取得更多进展。
最后还有说得更直接的,前美联储主席杜德利直接在文章里表示,鲍威尔在对抗通胀时就像是优柔寡断的伯恩斯。
所以哪怕是提前降息,对于美国经济而言,很可能也并不是一个好消息,人们对上个世纪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依旧记忆犹新,通胀的高黏性,超乎想象。
一边是即将到来的美国大选,不断施加压力的拜登政府,另一边是通胀方面巨大的不确定性,如今美联储和鲍威尔正面临两难的选择。
至于未来美国经济究竟能否软着陆,是否会重复上演1976年的灾难,现在谁也说不清楚。
CandyLake.com is an information publishing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