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2024年能否迎来“开门红”
我爱霍启刚掖
发表于 2024-1-2 11:52:02
224
0
0
进入新的一年,有关政策转向的博弈仍将继续,本周即将公布的最新非农报告对降息预期的影响成为焦点。
美联储政策将迎重大转折
在去年7月加息25个基点后,美联储已经连续三次会议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不变,本轮累计525个基点的紧缩周期有望临近尾声。
随着货币政策效应逐渐显现,美国通胀率已经从去年中期的近40年高位迅速回落,整体CPI逼近3%,纽约联储和密歇根大学消费调查也显示,短期通胀预期也在回落。虽然距离2%的中期目标还有距离,但反通胀趋势下美联储看到了希望,并在最近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及了降息。
美债收益率过去一年的巨震也反映了政策预期的扭转。对政策预期敏感的2年期美债全年回落15.1个基点,近三年首次下跌。基准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去年四季度初一度突破5%的近16年高位,原油价格上涨引发了有关长期高利率的猜测,而随后需求破坏的担忧、库存上升、北半球天气偏暖等因素令能源市场的供需关系有所松动,令通胀率连续超预期回落。截至收盘,10年期美债降至3.80%,距离年内高位近140个基点。
与此同时,虽然较去年三季度有所降温,美国整体经济继续保持韧性。制造业维持低迷,房地产市场喜忧参半,美国经济主要部分——服务业保持在扩张区间,显示年末假日季需求稳定,初请失业金人数处于20万左右的历史低位,劳动力市场依然健康,从而强化了软着陆前景。
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市场继续押注美联储降息前景。预计3月下调利率25个基点的概率维持在70%以上,全年降息空间有望在150个基点以上。
机构对于政策路径的观点分歧较大。高盛近日发布报告中表示,在通胀降温的情况下,美联储预计最早将于3月开始降低基准贷款利率。该行认为,从3月份开始,美联储将连续三次降息25个基点,然后调整为每季度降息一次,直到2025年第三季度利率达到3.25%至3.50%。相比之下,瑞银、牛津经济研究院、桑坦德银行预计今年降息空间只有2~3次。
新年市场能否更进一步
2023年美股的走势可谓一波三折,上半年人工智能热潮推动了科技股行情,而对美联储长期保持高利率的担忧造成了近三个月的调整,去年10月开始美联储降息预期逐渐强化让三大股指圆满收官,周线九连涨过程中,道指多次刷新历史新高,而标普500指数距离2022年高点只有不到0.5%的距离。
分行业看,信息科技板块成为了最大赢家,大涨56.8%。英伟达和Meta Platforms上涨逾3倍,是标普500指数中表现最好的企业。金融、原材料、工业等板块涨幅也达到了两位数。
不过也有三个板块逆势下跌。公用事业股下跌超过10%,美债收益率上扬打压了高股息的吸引力。必选消费品板块也受到了影响,通胀因素打压了不少制造商的定价能力。能源板块年末跳水,原油价格在美国和非欧佩克产油国联合冲击下震荡走低,去年四季度下跌近20%。
资金流向显示,投资者情绪保持乐观,美国股票基金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根据伦交所(LSEG)的数据,受降息预期提振,美股基金共有145.7亿美元的净买入,创半年新高。其中大盘股、小盘股基金分别吸引了89.3亿美元、36.3亿美元的资金,这也反映了近期相关板块的强势。
利率预期持续打压美债收益率上行,帮助对利率敏感的小盘股和金融股也参与了年末的上涨。乐观情绪还源于希望美联储能够引导经济“软着陆”,避免经济衰退。投资者已经将目标转向5日将发布的去年12月非农就业报告。
嘉信理财在市场展望中写道,总体而言,反通胀趋势会继续对新一年的市场产生影响,不仅仅是制造业。定价能力推动了许多行业公司最近的盈利增长,但尚不清楚公司是否仍能通过提高价格以改善利润。
该机构认为最新非农数据的任何上行意外都可能促使投资者迅速重新评估美联储可能何时降息以及宽松空间的预期,从而引发市场波动。虽然利率期货显示了5-6次的降息前景,不少市场观点认为,这样的看法过于乐观,因为美联储在政策转向问题上并没有进行认真讨论。
CandyLake.com is an information publishing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