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日本困境、人口老龄化,如何重塑我们的未来?
琴您置受
发表于 2023-12-10 15:15:16
1166
0
0
正如特朗普一开始提到的,“让美国再次伟大”,这或许才是特朗普发动贸易战的根本理由,为了美国国内传统白人的蓝领工作,到如今拜登所说的,“供应链去风险化”。
无论如何,贸易战这件事所带来的长远影响,一直到五年后的今天,依然在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基于此,从理性的角度来思考贸易战这件事,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影响,这就显得至关重要。
01
时间是唯一的变量
首先,为什么是2018年?
这个时间节点看起来没有什么实质性意义,但作为特朗普上台的起始,这一年又显得意义非凡。
特朗普激进、民粹主义,不按常理出牌等特征,都注定了这是一个搅局者,而不是一个战略家。
对我们来说,2018年这个时间节点也是非常特殊的那一年,因为在那一年里,制造业外流、资本寒冬等热词被不断提及,那一年也是我最后一次看罗振宇的“时间的朋友”,我依稀记得他在台上不断说着小趋势。
当时我脑海里的问题是:为什么要讲小趋势?
一切看起来不言而喻。
从制造业外流到资本寒冬,再到小趋势,最后到供应链去风险,这一切都像是一盘棋,从落子的那一刻,就已经有人在规划着此后的每一步棋,这便是战略。
但巧合的是,对内我们的经济结构转型之际,也让贸易战的过程中,充满了波折和不确定性。
2018年之后,病毒的袭来、生育率的暴跌、青年失业率破纪录、消费者信心大跌,以及房地产行业的爆雷等等,这些颇有一种风雨欲来山满楼的架势。
更进一步,到了今年,经济学家辜朝明又成了“网红”,数不清的媒体和记者采访他,想要向他取经,更多的,还想让他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是否我们已经陷入了类似日本的困境,资产负债表衰退。
这或多或少,都表明了在主流学术圈或者一些观察者的眼中,今天的我们和十年前的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有了质的不同。
十年前,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只有一个,那就是经济如何发展,如何快速增长,就业如何创新高等等,这些相对来说是容易的,毕竟考满分比找问题要来得简单。
但2018年之后,病毒的肆虐,以及外部形势的变化,还有内部的结构性经济问题,都让今天的我们目光不仅仅是聚焦在增长上,还有解决风险、化解债务、创造信心等方方面面。
客观来说,对许多人来说,尤其是95后、00后年而言,这是一个非常难的时代,竞争加剧、学历贬值、内卷和焦虑,都在今天体现的淋漓尽致。
更进一步,我们还担忧的是,日本类似的困境和衰退,会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经济学家辜朝明给出的药方是刺激经济,正如日本过去这么多年来经常做的那样,资产负债表衰退让日本企业和日本人不再借贷,不管日本央行如此降低利率,就是不借贷,而对经济增长而言,就是投资、消费和借贷,基于此,日本的做法是财政刺激,企业和个人不借贷,日本就自己借。
所以我们提到日本国债,都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数字。
但对我们自己来说,辜朝明的这个药方并不适合我们。
过去多年来,基建的投资已经是高杠杆,地方债务风险,这也导致日本的药方显然并不适合我们。
而更悲观的观点在于,日本经济停滞时,人均GDP已经在4万美元的高位,而我们如今至多一万多美元,这也导致风险如果释放,局面可能比当初的日本还要糟。
乐观的观点也不是没有,那就是经济在积极干预下能够避免停滞,一种平稳的姿态度过结构性困境。
但我们和日本还有一个不同的点在于,尽管日本也和美国有过贸易战,但总体来说,深度和广度都远非我们可比拟。
如今,在我们制造业仍是重要一环的节点之下,一旦失去欧美两个大市场,面临的挑战自然也更多。
在讨论日本经济困境的时候,始终离不开的就是“广场协议”。
1985年,在美国的主导下,包括日本在内的五国在纽约签署“广场协议”,协议大致内容就是五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
“广场协议”后,为了应对日元升值的出口压力,日本积极提振内需,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最终造成疯狂的地产泡沫,这成为了日本经济崩溃的源头。
《繁荣与停滞:日本经济发展和转型》中写道:不应该把“广场协议”与日本经济衰退联系到一起,时间上也对不上,而之后的“卢浮宫协议”与日本经济泡沫的关系更大——遵照“卢浮宫协议”,日本采取低利率,不在乎国内的资产价格上涨,经济过热,这是牺牲了利率去保汇率,最终成为危机的导火索。
这些问题仅仅解释了日本危机的开始,却无法解释为何这场停滞持续了20年,甚至是30年。
美国历史上的经济大萧条,持续时间也不过数年,这也更说明,日本今天的经济问题,早已经是内部的结构性危机演化而来,正如辜朝明给出的解释,资产负债表衰退一样。
而资产负债表衰退,或许才是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根源。
02
贸易战后的经济
同样的,今天的我们和日本有一些地方是非常相似的,例如货币政策失效的现象,也就是降低利率后,依然无法刺激投资和借贷。
例如,今年上半年国内民间投资低迷,甚至同比下降了0.2%;除此之外,农历新年后,大量贷款者依然继续涌入银行,申请提前还房贷,以至于银行开始设置“门槛”,提前还贷和民间投资低迷,都是不好的现象。
当然,更进一步,日本的问题还不仅仅是资产负债表的衰退,而是其人口结构的恶化,人口是现代经济的基石,人口结构的恶化,进一步导致了日本今天所面临的经济困境。
日本是目前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经济体之一,2020年出生人口仅有84.8万人,是日本1899年有统计以来最低值。
人口为什么会影响经济?
因为人口负增长导致资本过剩,资本过剩导致投资萎靡,这又会导致工资下降、失业率上升、资本过剩加重,如此负循环。
日本是东亚最先面临少子化+老龄化的经济体,而30年后的我们也开始面对这个问题,更进一步,我们比日本的问题可能还更为严重,因为计划生育导致的人口结构的断代,还将会在未来引发其他社会问题。
根据日本独立行政法人经济产业研究所顾问关志雄的研究,2020年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与1990年前后的日本相似,而由于独生子女的问题,还导致我国生育率下降速度快于日本。
1980年-2020年期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从1.75下降到1.29;同期,我国的总和生育率从2.74下降到1.28。
许多人都认为人口减少是好事情,因为这会带来更少的劳动力,从而让工作竞争舒缓,不至于进一步恶化。
但这其中的误区在于,人口减少其实是生育率的减少,减少的是新生儿,老龄化人口反而增多,由此劳动人口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以我们的人口结构来看,老人的增多,反而还会加剧职场环境的恶化。
因为市场在饱和甚至是缩减,而就业需求自然也会随之缩减,而不是增加。
2022年是我国人口史上极具标志性的一年,这一年我国人口减少85万,这是自1960年代大饥荒以来,人口首次下降。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我国大饥荒后的婴儿潮开始退休,我国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这意味着65岁以上人口达到15%,而日本恰好是在1994年达到这一阶段。
这样看来,我们和日本有着相似的人口结构变化,相似的资产负债表衰退,甚至还有着相似的房地产问题。
自二战以来,人类度过了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并在这个时期内,重塑了国际秩序,并开创性的弄出了全球化,借助全球化的浪潮,人类总体经济飞速增长,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全球人均GDP已经突破一万美元。
而对一个经济体来说,增长的机会其实就来自两个地方,一个是内部,一个是外部。
贸易战可以说是外部的摩擦,但在摩擦之后,依然需要找到共识,而这个共识其实就是对经济增长的追求。
在今天,没有人可以拒绝开放。
因此,贸易战后我们看到,关系有所缓和,这是经济上的好处,对我们来说一定是利大于弊。
只有外部条件足够稳定,我们才能够拿出更多精力来解决内部的问题。
例如房地产。
房地产的泡沫破裂,是日本衰退的一个象征性起点,对很多人来说,其知名度远在广场协议之上。
曾几何时,日本房地产的疯狂,远在国内之上,也正因如此,在日本地产泡沫破灭之时,代价也足够大。
从1985年到1990年,短短四年多时间,日本城市地价增长了200%,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这是一个非常疯狂的数字。
但即便如此疯狂,也没有引起多少日本人的警觉;当日本房价触顶后暴跌,房地产企业纷纷倒闭,银行因为不良贷款率暴增也转而倒闭,对日本家庭来说,住房转眼变成了负资产,这种转变打击之大,常人难以想象。
而我们如今还控制的较好,但恒大2万亿的巨额债务背后,依然留给国内家庭足够大的伤疤,那是他们倾其半生的积蓄,却只留下了烂尾楼。
危机始终会过去,但问题在于,危机过去之后,普通人的生活到底会经历多大的转变。
日本在这方面绝对是一个典范,因为都在说日本经济停滞增长,但普通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依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那是因为日本的起点真的很高。
1995年,美国人均GDP只有2.87万美元,而日本人均GDP高达4.42万美元,是美国的1.5倍,但如今三十年过去了,日本人均GDP不足4万美元,美国则超过7万美元。
这也说明了,日本的高起点,保住了日本普通民众的基本物质生活,借助辜朝明的说法,这让日本年轻人可以很好的躺平。
但对我们来说,危机过去之时,要想保住普通人的生活水平不变,其实很难。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在一篇文章中说,“从经济角度来说,中国不太可能成为下一个日本,尽管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消费需求降低、靠房地产支撑经济,但不同的是,在生产率上,落后于当年的日本。”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日本经济停滞时,人均GDP超过4万美元;而我们人均GDP只有1万多美元,我们显然不会满足于这一收入水平,更别提生活水平下降。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就迫使我们必须以最小的代价来解决这些问题。
从1978年开始,我们的平均年增长率在10%左右的高位,2012年开始下降到7%-8%区间,经济增长“7时代”持续了四年。
2016年开始,进入“6时代”。
而在病毒的影响下,2020年和2021年进入“5时代”,这或许已经给出了答案。
那就是我们用最小的代价,以一个增长放缓的代价,去化解经济当中的结构性问题。
贸易战改变了我们重新审视经济的视角,倒逼我们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加快化解经济风险等等。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好的信号。
但另一方面,这也让我们不得不关注另一个更大更难的问题,如果说日本失去的三十年本质是因为人口的老龄化,那么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总和生育率已经低于日本,在刺激人口生育上,我们还能够做些什么?
如果人口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引擎,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做点什么,而不是等待一个群体的老去。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
CandyLake.com is an information publishing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