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谈 | 丁纯:欧洲经济的现状、突出问题与发展态势
长安不良帅
发表于 2023-11-30 13:47:55
229
0
0
在新冠肺炎疫情和俄乌战争的叠加冲击下,当下欧洲经济形势堪忧。
增长乏力低位徘徊
宏观经济指标显示,欧元区和欧盟经济均呈现疲软态势:今年第三季度,欧元区GDP增速环比下降0.1%,同比增长0.2%;欧盟GDP增速环比增长0.1%,同比零增长,连续三个季度表现出非常微弱的增长势头。欧洲经济仰赖的对外贸易也呈现持续萎缩趋势,第三季度,欧盟进出口贸易额环比分别下降4.6%和1.2%,欧盟出口总额连续三季度下降,进口总额连续四季度下降。原本因能源价格高涨造成的创纪录的高通货膨胀,在欧央行迅速的十轮加息应对下渐趋回落,10月份欧元区通胀率已经降至2.9%,欧盟通胀率则降至3.6%,但距离2%的目标仍有距离。另外,欧盟成员国的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水平也令人担忧,欧盟各国政府平均财政赤字的GDP占比为3.2%,仍高于《稳定与增长公约》要求的3%,公共债务的GDP的占比为83.1%,远高于60%的红线,希腊、意大利、法国、西班牙、比利时的政府债务的GDP占比更是超过100%。相较令人沮丧的增长、通胀、进出口及财赤、公共债务指标而言,劳动力市场的表现无疑是难得的一抹亮色,欧洲失业率长期维持在历史低位,欧元区8月份6.4%的失业率创下历史新低。但欧洲劳动力市场仍然呈现紧张态势,部分行业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增长等问题对欧洲经济造成一定困扰。
总体而言,欧洲经济在内部高通胀、高利率和外部国际需求不振的背景下处于低位徘徊。外部需求不振、加息等融资条件收紧加剧了投资压力,通胀造成的实际收入下降又遏制了消费。同时,欧洲制造业产出持续下降且影响外溢到服务业。欧盟月度商业统计数据显示,工业、建筑业、零售业和外贸持续疲软,无疑欧洲经济的相对停滞是全方位的。故近期欧盟分别将今年欧盟和欧元区的增长预期下调至0.6%,并且降低了2024年欧盟和欧元区的经济增速各0.1%。而据IMF《世界经济展望》的最近预计:相较今年美国、日本、中国和印度分别2.1%、2.0%、5.0% 6.3%的预期增速,预期增速仅为0.7%的欧元区,位居末尾。
遭遇多个突出问题
短期内疲弱的欧洲经济复苏态势与长期内相对滞后的欧洲经济转型进程,共同构成未来欧洲经济发展进程中可能面临的临时性与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为:
首先,短期内通胀压力与增长压力并存,欧盟面临着经济政策的两难抉择。尽管欧央行和成员国政府相互配合,逐渐走出了能源危机的高通胀困局。但欧元区通胀水平离2%的目标还有距离,而欧央行十轮加息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后果已经显现,存款便利利率达到4%,为199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再融资利率达到4.5%,边际贷款利率达到4.75%,利率高企所带来的债务压力与投资降低使得欧洲经济短期内“硬着陆”的风险提高。由于此前高通胀引致的内部需求不足叠加融资条件收紧抑制了国内经济活动。欧盟内部包括欧央行管委会内部出现了关于何时降息的分歧。归根结底,俄乌战争的持续带来的能源供应压力、因哈以冲突而空前紧张的中东危局等地缘政治形势因素、极端天气的可能性,以及难以一蹴而就的欧盟能源转型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压力等均令欧洲经济决策者无法对后续通胀走势掉以轻心,从而放弃紧缩政策而改弦更张,全力复苏经济,同时,各国政府以财政赤字为代价的应对措施也非长久之计,德国、荷兰与法国、意大利等在降低政府负债水平的步骤和标准上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矛盾。纪律优先还是复苏优先,降通胀还是保增长成为困扰欧洲经济政策的两难选择。
其次,短期内欧洲大国经济增长普遍失速,外需溺弱,传统增长模式遭受质疑。原本作为欧洲经济火车头的德国,已经再度显现出“欧洲病夫”的疲态,2022年第四季度与2023年第一季度GDP分别环比下降0.5%与0.3%,德国已经陷入技术性衰退,消费、贸易、产业及对外投资等各方面表现均不佳。其他主要经济体的表现也差强人意,欧盟《秋季经济预测报告》预计2023年法国经济环比增长0.1%,同比增长0.3%,意大利经济环比和同比增长率均为0,更有甚者,还预测2025年德国和意大利的经济增速将并列欧元区末尾。究其原因,除了人口老龄化、数字化转型滞后等长期困扰欧洲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外,俄乌冲突以及衍生的能源危机冲击,令德国等欧洲制造业大国过往所依赖的俄罗斯廉价能源供应与中国等广阔海外市场为基础的增长模式遭受空前质疑,欧洲大国普遍面临全球贸易遇冷下的出口大国困境许是佐证。短期来看,在地缘政治冲突阴影下,国际需求不足的问题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作为区域产业链核心的欧洲大国经济失速无疑还将继续拖累欧洲经济的整体复苏。
再次,长期内欧洲熟练专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低失业率与较高的职位空缺率共同构成欧洲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特征。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9月欧盟与欧元区失业率分别为6%与6.5%,而第二季度的职位空缺率分别为2.7%与3%。欧盟内政专员约翰松公开承认欧洲“需要更多的劳动力移民”。在制造业的一些部门,劳动力短缺仍然大大高于历史平均水平,而建筑、医疗保健和信息技术行业的劳动力短缺也引起了欧委会的关注。对欧洲而言,短期内欲解决熟练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并非易事,长期内如何缓解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同样存在挑战。一方面,长期来看深受人口结构老龄化和教育导向制约,短期则受工资上涨带来掣肘;另一方面,引进移民,在经历了难民危机冲击的欧盟成员国之间,早已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各国政府和主要政治势力难免抱有谨慎态度。
最后,欧洲数字化转型与绿色转型进程中的相对滞后可能降低欧洲的长期增长潜力。在数字化转型领域,欧盟委员会数据显示,2020年,90%的欧盟数据由美国超大型互联网公司管理,仅有不足4%的互联网在线平台属于欧盟所有,欧盟科技企业在世界数字市场上的占有率不足4%,远低于美国73%的水平。在绿色转型领域,欧洲车企正面临愈来愈强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压力,欧盟对中国锂电池产品进口高度依赖。近年来欧盟频频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出台限制措施,挑起对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双反”调查、通过保护性政策增强欧洲市场绿色壁垒正是欧盟新能源转型焦虑的直接体现。对于欧洲而言,如何加快数字化与绿色转型的脚步是保障欧洲长期经济增长必须直面的问题。
经济复苏前路漫漫
展望欧洲经济前景,有忧有喜,但欧洲的经济复苏恐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需要内外兼修。短期来看,持续至今的俄乌战争的负面冲击恐一时难有改观,能源危机的阴影伴随着俄乌冲突和中东局势始终笼罩在欧洲经济上空,只是这一回欧洲还有没有“暖冬”救急尚未可知。近来内部经济活动渐趋活跃,服务业需求有望攀升。而伴随着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的经济增速超过市场预期,中国经济日臻回暖,日本复苏呈现少有的强势,英国的经济情况也有所好转,外部需求回升,出口不振的问题有望得到改善,然而,美欧经贸关系始终绕不开美国政治因素的干扰,尤其是美国大选的不确定性,而欧盟今年起推动对华“去风险”,又为欧洲经济增添了一重挑战。当然也应看到,因疫情和俄乌冲突而被压抑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也积蓄了巨大的回复动力。
长期来看,欧洲经济要走出自欧债危机以来缺乏增长动力、相较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而言的疲弱困境,实现战略自主,关键还是要推进结构改革。欧洲解决能源供应问题离不开绿色转型,提高新型行业竞争力离不开数字转型,改善赤字、债务问题,协调各国经济政策离不开资本市场联盟、银行联盟乃至财政联盟的建设。或许令欧洲可以聊以自慰的是,欧盟清楚地了解自身经济面临的问题,早在疫情以前,欧盟就已经开始了加强欧央行权力、重启产业政策、推动转型和创新等种种努力。俄乌冲突、能源危机加速了能源转型为主、包括增长、治理模式的欧洲结构转型。当然,这些转型和创制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易事。在浩浩荡荡不断重组的世界经济大潮中,留给欧洲经济的时间和空间已经不多了,就欧洲政策制定者而言,如何审时度势,综合平衡内外各类问题挑战与利益偏好,制定并协调政策实施,尤为关键。希冀欧洲能在困难中确定方向,从危机中觅得转机,加速复苏,扩大战略自主。
(作者系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欧洲学会会长。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CandyLake.com is an information publishing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You may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