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要赔大了,退出金砖国家与中国唱反调:种种操作都成竹篮打水
飘渺九月
发表于 2023-11-15 15:15:39
267
0
0
GDP杀到全球第5位。
莫迪访美,受到了拜登的热烈欢迎。
作为G20的轮值主席国,又好好在国际上刷了一把存在感。
这一下,印度人相信自己是一个发达国家了。于是,其国内便响起来非常“自信”的声音,那就是退出“金砖”,换一个更大平台“玩耍”。
不过,印度有这样的想法绝对不是临时起意。
那么,印度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退出“金砖”后的日子,会如他们所愿,越来越滋润吗?
印度的不满
今年,“金砖”变为了“金砖+”,西亚的沙特、伊朗和阿联酋、非洲的埃及和埃塞俄比亚、南美的阿根廷成为新成员国。
从总体上看,新成员都是各大州的实力大国,这对“金砖”的发展大有裨益。但印度人却不这么想,主要原因有三。
首先,是经济因素。
“金砖”在创立之初,5国的经济基本都不错,被全世界认为是未来5大最有希望的新兴经济体,抱团在一起的话,属于强强联合。但是,在最近一些年,“金砖”的成色已经大不如前,想重现过去每年10%的经济增速已经非常困难,能维持住3%就已经不错了。
俄罗斯因为西方的制裁和俄乌冲突,虽然GDP还能勉强维持增长,但后劲已经明显不足,恢复强劲的增长更是遥遥无期。
巴西虽然靠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扬,还能维持住不错的经济形势,但这种增长受外在因素的影响过大,未来如何,不好判断。
南非如今的失业率已经高出天际,财政赤字已经十分严重。
埃及则要靠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才能保证国内经济形势的稳定。
连沙特和阿联酋这样曾经富得流油的产油国现在也是靠发行国债来度日。加上各国现在又都在研究减排的问题,这使得产油国还陷入了能源资产贬值的境地。
而阿根廷就更别提了,国家金融一直都面临着彻底崩盘的危局。
所以,“金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让很多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的经济体失去了兴趣,各国不在乎这些国家过去如何,而是在乎未来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机会。
如此,印度自认为自己是“金砖”里唯一一个能保持经济高增速的大国,已经不该在与这群经济陷入衰退的国家为伍。
说完经济因素,就要说说印度要“退群”的政治因素。
“金砖”的实质是“南南联合”。但印度认为“金砖”如今已经在政治上出现与西方对立的倾向,这并不符合印度自身的政治利益。
印度一直以“不结盟”领袖自居,对外政策是与各对立集团都保持“等距离”交往,所以,不愿意因为“金砖”而使自己的立场发生变化。
而且,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印度一直有一种被西方接纳,成为“西方大国”的雄心壮志。莫迪在这些年,利用美国遏制我国的政策,成功拉近了与美、日等国的关系。所以,印度不想为了“金砖”而毁了自己的大国梦。
当然,印度的盘算还是要通过来回跳梁以博取更大的利益,在与美、日关系越来越的同时,印度和俄罗斯、以色列、埃及、沙特、阿联酋的关系也都不错。这种手法可以让印度把和自己交往的各国都作为筹码,把自己变成国际政治的棋手。
因此,印度人感觉自己的对外政策不应该受到“金砖”的掣肘。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印度的“大志”,也就是全球治理。
目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建立的旧的国际秩序已经是日薄西山,全球秩序重新洗牌是早晚的事儿。既然印度要做一个大国,那就必须在国际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建立一个印度能说了算的国际新秩序。
如此,印度人认为自己的设计方案肯定是和我国、俄罗斯、甚至和沙特都不应该是一样的。
其实,印度最担心的是我国会成为新国际秩序的主导者。如此一来,无论是美国当老大,还是我国当老大,印度都捞不到什么好处。所以,退出“金砖”,乃至任何一个有可能被我国主导的国际组织,对于印度来讲都是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印度国内才会出现退出“金砖”的声音。那么,印度如果不在“金砖”玩了,那它有什么对自己最有利的替代方案吗?
印度的盘算
印度人的替代方案很出乎人的意料,也可以说很搞笑,是什么呢?
印度人扒拉来,扒拉去,认为G7已经是过去时,“金砖”也没实力代替G7,而G20虽然从2008年的全球金融大危机之后,便没什么作为,但却比较适合印度。
或者说,G20可以作为印度成为“世界领袖”的垫脚石。
印度人认为在G20中,印度的实力怎么说也比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强。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正在极力拉拢印度,印度的态度决定着美国“印太战略”和“重返亚洲”的成败。
所以,印度人很自信,认为西方宁肯选择印度,也不会选择我国。如此,这就能成为压制我国的一张王牌。
另一方面,莫迪对G20也有自己的想法。
明年也是印度的大选年,如果能满足印度国民“自嗨”的需求,那选票一定不成问题。
因此,莫迪把这次G20当成了自己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国都贴满了他和峰会标志的大头贴,渲染出一种印度已经是世界大国的热烈氛围,同时,也向印度人暗示自己的国家已经是“世界导师”。
不得不说,还是莫迪更了解印度人,而且,他也能算是个玩政治伎俩的老手。
拜登对于他的需求也很配合,在大会开幕的前夜就第一个跑到印度,和莫迪亲密会谈。而且,拜登还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以印度为核心的、替代我国“一带一路”的“印欧经济走廊”计划。此外,在俄乌问题上,拜登也很识相地做出了重大让步,在大会联合声明中,都没提乌克兰的事儿。
可以说,莫迪想通过G20实现的目的基本都达成了。当然,印度成为世界大国是“赠品”,“主品”还是他自己在竞选中的超高人气。
对于美国和西方的支持,印度很快就投桃报李,在巴以冲突爆发之后,印度很快就跳出来表态支持以色列。印度国内甚至上演了声势浩大的声援以色列的游行。让人感觉印度国内的犹太人比美国国内的还多。
对于莫迪来讲,这也是“乾坤大挪移”的一招。
在前几个月,因为国内有20多个反对党成立联盟,专门攻击莫迪的大印度教主义。
而莫迪则利用这次巴以冲突,很好地煽动起占国内人口绝大多数的印度教国民的民族主义情绪。毕竟,巴基斯坦既是伊斯兰世界的一员,又是印度的死敌。
如此,在政治上的表态,加上国内的超高支持率就能成使莫迪可以从美国及西方世界的手里拿到更多的产业转移,甚至是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机会。至于中东各国怎么想,那不在莫迪的考虑范围之内。
好了,莫迪在拿到这些资源之后,手里的牌就更多了,是进能攻,退能守。那么,印度在“金砖”内部就更有叫嚣退出的勇气,也更有了和我国叫板的筹码。
莫迪的目的无他,别管退出是真是假,至少要混个和我国“平起平坐”的位置。这是最好的结果,如果能有这样的位置,那美国和西方国家对印度的利益让渡就会水涨船高。
怎么看,这都是一个天才的盘算,简直是“滴水不漏”,可实际上呢?
竹篮打水
纵观印度从独立之后的一贯政策和做法,全世界都很难认同其身份是一个世界大国,更别提是强国了。
实际上,在很多国家的印象中,印度更像是一个国际“掮客”,也就是这边谈谈条件,那边谈谈条件,让自己多赚点钱罢了。
举一个更形象的例子。在这次俄乌冲突中,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实行封锁,而印度则利用西方国家对自己的“偏爱”,大张旗鼓干起来国际“油耗子”的买卖,把从俄罗斯低价弄来的石油和液化天然气高价倒卖出去。
虽然美国为了拉拢印度,对此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明眼人都能看出美国在事实上体现出来的态度是对印度的不屑一顾。试问,历史上的哪个大国能这么贪小便宜?
所以,只图眼前利益的印度是无法在其他国家心中树立起大国形象的。
印度总是想与我国争个高下。但我国在一穷二白的时候,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可以一己之力同时力扛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还大力支持了广大亚非拉兄弟国家的正义斗争,并为大家提供了大量无私的援助。
就这两点,印度能做到?
印度自认为是一个大国,所以想在“金砖”内部吆五喝六,但它忘了自己的GDP只有德国和日本的一半,与我国和美国的实力相差更远。而且,印度的工业排在了三大产业的末尾,国内根本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所以,它这个世界第五经济体的成色实在是堪忧。
我国可以凭借庞大的市场和工业实力为组织内的其他国家和“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提供共赢发展的机会,而印度自己能有这样的实力?
可以说,唯一能让印度还有点大国存在感的国际性组织,也只有“金砖”。其心心念念的G20只要有美国和我国在,就基本没它什么事儿。如果有印度的事儿,那美国现在玩命示好的国家就不是我国了。
说得直白一些,印度在西方体系和市场内,除了软件外包行业,其他的根本没有一席之地。而以“金砖”为核心的国际南方市场才是印度经济保持增长的希望所在。
如果印度推出“金砖”,那么,其只能再次沦为西方国家商品的倾销地。莫迪应该很清楚印度现在有几斤几两,单凭印度自己,美国和西方世界能给它什么平等的地位?
所谓的“印欧经济走廊”,现在因为巴以冲突的爆发,已经成为镜花水月,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性。而印度又大张旗鼓地支持以色列,这将使它自己站在了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对立面。可以肯定,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阿拉伯世界都不会买印度的帐。
当然,印度如果想缓和的话,在“金砖”内部还是有希望的。只是,不知道印度会不会放下“高贵的身段”。
一个人谁都能骗,就是不能骗自己。
一个国家也是一样,如果“自嗨”到了自欺欺人的程度,那这个国家的国运也就基本无法挽回了。
所以,莫迪在没有彻底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时候,最好先带领印度冷静一下的好。
CandyLake.com is an information publishing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You may like
- 中国贸促会:全球经贸摩擦指数仍处高位电子行业居首
- 汽车林肯中国回应“林肯并入福特中国”传闻 蔚来乐道L60交付破2万辆
- 自動車リンカーン中国が「リンカーンをフォード中国に併合」と回答ウルレドL 60が2万台を突破
- 亿航智能联手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布局低空产业生态
- 百胜中国回购4.9万股股份 交易金额240万美元
- 盘点2024年全球股市:美国涨幅超预期 印度高开低走 韩国被尹锡悦拖累
- 美股热门中概股多数收跌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1.9%
- 米株人気の中概株の多くが下落ナスダック中国金龍指数は1.9%下落
- Cybertruck明天引入国内?特斯拉中国辟谣 但官网已上新
- 特斯拉中国召回部分进口及国产电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