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和美国都无解,为什么只有中国能玩转国企?
平静769
发表于 2023-11-11 13:27:16
1221
0
0
更令人惊讶的是,欧洲和美国在上世纪也曾一度将公司国有化,但最终发展成为今天的私营公司。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虽然有天然的差异,但企业的发展必须由它们的共性决定。那么为什么苏联和美国都不能“玩弄”国有企业呢?中国有什么特殊的魔力让国有企业能够自由经营?
经济模式和社会制度上的本质差别
在我们开始探讨不同国家增长背景下公有企业的不同发展趋势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企业发展的基本概念。从广义上讲,公司存在的最终目的是“利润”。只有能够持续创造价值、带来利润的企业,才能成为好企业。
这一标准完美符合了资本主义社会对劳动生产的认知和需求,利益最大化永远都是最重要的,也是美国等西方国家评判价值大小的唯一标准。
在这个标准和制度模式的支撑下,美国的很多企业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演变成了“家族式”经营,用血液不断维持产业的稳健增长。这无疑迅速提高了美国的社会阶层。随着局势的固化,国有企业自然无法与拥有大量资源的私营家族企业竞争。
与此同时,资本主义“逐利”的根本思想也会促使掌控资源的群体继续扩张自身势力,国家的资源也可能在风波和动荡中落入他们的口袋,苏联就是最好的例子。
曾经是世界两极之一的苏联,几乎拥有最大的面积和生产力,覆盖东欧和北亚。人民在社会主义的光辉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然而,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苏联在与西方世界的斗争中,没有看清自己的国情,误判了自己的发展战略,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解体。
伴随着“巨人倒塌”,曾经的国有制企业也不断落入私人口袋,根本原因还是发展战略的预判失误。并且作为继任者的俄罗斯,对国家资源的善后和保护工作也没做好,整个俄罗斯全境四分之三的石油储备一度被私人企业掌控,可想而知制度崩塌的程度有多惨烈。
有了美国和苏联的前车之鉴,表面上看起来仿佛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玩不转”国企,那么到了中国这里,国企又是如何发展的起来的呢?
原因只有一个:中国有自己特色的道路。对于中国来说,人民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底蕴保证了国家的发展始终“以人为本”,因为我们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而且中国人口数量如此庞大,资源的分配和利益交互必须慎重,稍有偏移就会导致广大老百姓的生活蒙受阴影,这时国企的存在就很必要了。
比如说国家电网,政府和国家利用财政倾斜,为居民建设良好的生活环境,通电到家,无论环境有多艰难。若是这一工程由私人企业承担,“利益”将取代“人民利益”成为主要目的,届时百姓们的生活还会像今天这样美好吗?
这个问题根本不用思考,因为中国的国企永远都由国家兜底,盈利与否并不在考虑的主要范畴之内,国企的存在是依据中国国情出现的,这是其他国家学不来、也永远做不到的。
思想潮流的导向不同
对于中国和西方世界来说,差异不仅局限在国情不同,整个社会文化和人们的观念也有很大区别。
美国卡托研究所曾经在2019年对美国全境随机1700名青壮年居民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关于“如何看待贫富差距和对工作的态度”。
从结果来看,超过一半以上的人对贫富差异大并没有太大敌意,甚至不会产生多余的看法,他们认为结果就是结果,并不会去考虑其中的原因。反倒是对工作他们更希望保持充足的热情,并且希望能得到与努力成正比的酬劳。
在这一点上美国对富人和穷人基本上都维持了表面上的尊重,虽然阶级固化严重,并且贫富差距很大,但是美国许多年轻人依然抱着能通过自身努力而改变命运的极大热情。
84%的美国表示:过度追求利益并没有什么不对的,个人物质生活的富足才是生命中最有价值的事情。由此不难看出,在美国的社会环境下,更多的民众把个人价值和利益放在首位,这也完全符合他们对“自由民主”的绝对追求。
但是中国不同,我们在数千年文明中始终保持着十足的文化凝聚力,所以集体利益的地位要更高,再结合中国的体制优势,集体获利后往往能将正向的影响反过来回馈到每一个个人身上,这也是国企一直以来做的事情。
当个体利益高于绝对的集体,面对困难和灾难多数人将遭遇严峻的困境。2021年美国境内出现罕见的寒潮,大面积的风雪席卷美国德州。
大量基础电缆遭受破坏后,德州的电价一度达到1万美元一兆瓦,等同于10美元一度电,换算为中国的价格,则为接近70块钱一度电。
这样的价格普通居民如何承受,甚至停电后连基本的水源都被切断了供应,超过550万的德州居民陷入恐慌之中,这个时候美国的电力公司还在牢牢控制着供电系统,以求能将利益最大化。
反观中国,每次面对灾难都做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作为横向对比的中国电网每年亏损都要达到一百多亿,但是换取的回报却是中国陆地面积的88%都覆盖了全方位的用电保障,结合中国如此庞大的人口数量来看,可见多少人受到了国企的正面影响。
不同历史带来的不同思考
根据现有数据的显示,美国境内国企每年创造的生产总值仅占GDP的5%,而这些国企掌控的资源都是电力、能源、医疗和土地管理等重要的领域。
国有企业无法提供高额的利益生产,这就导致美国等西方国家越发不愿意投入心血和资金进行规模扩张,只要维持政府对资源的控制即可。
虽然西方国家的国企并不能大量盈利,但是这并不代表曾经他们的国企就没有辉煌过,比如老牌强国,英国。
早在二战结束初期,迫于基础建设发展的需要,英国成立了大批国企部门,与现代社会相同,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管控国家重要的钢铁、煤炭、铁路交通、重型军工制造等行业的生产。
当时在英国政府管控中的国有企业占据全国所有产业的80%,但是资本主义大环境下并不适用这一套模式,于是后来便出现产能产效低、贪污腐败严重等各式各样的问题,最终被迫转型为私有化企业。同样的,美国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
但是对于中国来说,基础建设的发展也是上个世纪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在中国的国情下,广泛的凝聚力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心力为国企增添了十足的源动力,这就使得中国能够不计成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国企的发展也始终得到保障。
在国家发展中,或许国企不是生产价值最高的,但是它绝对扮演着为所有行业“兜底”的角色,试想一下,邮政、电力、交通等部门被私人掌控,人民的生活将会怎样?社会环境又会如何?那些大山深处、偏远地区的居民能顺利走出山门,享受美好生活吗?
在许多人的固有印象中,国企就是“待遇好、铁饭碗”,甚至许多人会对国企抱有比较激进的看法。但是在新中国的建设过程中,这些部门确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承担了许多超出承受范围的责任。
时至今日,“国企改革”也在逐步进行中,相信不远的将来,带着崭新面貌的更符合当下社会环境的国企将重新出现在众人面前。
结语
总之,大小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具体国情的分析。即使是同样的种子,在不同的土壤中也会有不同的生长。中国从本国实际出发,务实、实事求是地发展国民经济,步步从地。无论是国有资产还是私营企业,都与国家和人民紧密相连。
这是中国制度的优越性,也是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永远学不到的方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也必须不断创新和适应,充分考虑国有企业对社会和人民的积极影响。
CandyLake.com is an information publishing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You may like
- 英偉達最高経営責任者:英偉達は三星と米光半導体が提供する高帯域幅メモリ(HBM)の資格認定に取り組んでいる
- 英伟达正对三星和美光HBM进行认证
- 景顺:欧洲央行降息推动环球宽松周期开始 美联储或在今年稍后开始放宽
- 美国CPI报告和美联储会议前瞻:通胀料远高于2%的目标,FED或将下调GDP增长预期
- CPI和美联储轮番轰炸!市场准备迎接惊魂24小时
- 美国CPI报告和美联储会议前瞻:通胀料远高于2%的目标,FED或将下调GDP增长预期
- CPI和美联储会议好坏参半,拜登大选遇双刃剑!
- 和美联储唱反调?华尔街专家:今年不应该降息!
- 特朗普和美联储会发生冲突吗?
- 高盛“十问”特朗普2.0:2025年美国经济和美联储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