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加息脚步“二连停”,美联储释放什么信号?
今早我梦醒了坎
发表于 2023-11-3 10:08:33
240
0
0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当地时间11月1日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25%至5.5%之间不变。
这是美联储继9月之后,连续第二次会议暂停加息。但与此同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明确表示,美国通胀率仍远高于目标水平,且当前不考虑降息。种种言论被解读为“保留了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的可能性”。
分析认为,美联储加息脚步“二连停”,在于意识到高利率给金融、信贷等具体领域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留出空间观察加息滞后效应。美国经济第三季度虽然走出一波“强势行情”,但后续仍有不确定性,这令美联储推行政策陷入两难,故而采取谨慎姿态。
激进加息,双刃剑
回顾美联储这一轮加息周期,不可谓不激进。
自2022年3月以来,美联储以40年来最快的速度提高利率,直到今年6月和9月才开始按动两次“暂停键”。目前,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5.25%至5.5%区间,为22年来最高水平。
连续10多次的“疯狂加息”,犹如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确实一定程度缓解了通胀“高烧”。9月美国通胀率同比上升3.7%,明显低于2022年6月9.1%的峰值。
但另一方面,累计加息效应导致美国一些行业陷入萎缩,拖累美国经济。去年,美国GDP连续两个季度出现环比负增长,这一技术性衰退引发外界对美国经济的担忧。
更别说,美国高利率政策对全球资本的虹吸效应,使许多脆弱的发展中国家受到冲击。
因此,此次美联储会议召开前,市场人士都在捕捉美联储在加息周期问题上释放的信号,以及它是否会调整政策。
其中,鲍威尔10月的一次讲话引人注意——他暗示可能继续暂停加息。鉴于此,相关行业分析预测,本次货币政策会议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高达99.6%。
最终,会议结果一如预期——美联储选择按兵不动。其声明给出的解释是:在确定进一步收紧政策的程度时,美联储将考虑货币政策的累计收紧程度、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和通胀影响的滞后程度,以及经济和金融发展。
看到加息脚步“二连停”后,全球股市首先做出反应。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拉升,道指盘中最大拉升幅度达326点,纳指涨幅最大,盘中一度大涨超1.7%。欧股也全线收高,泛欧Stoxx 600指数收涨0.67%。
加息降息,都不选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潘锐指出,无论加息还是降息,均属货币政策工具,应视美国整体经济运行状况而定。目前来看,两者都没到运用的时机。
先说加息。美国经过10多轮加息,利率攀升至高位。而高利率给经济带来的伤害显而易见。
鲍威尔在最近讲话中提到,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创16年来新高,30年期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接近25年来高点。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家庭和企业借贷成本飙涨,金融状况收紧。用他的话说,“如果紧缩政策持续下去,这些更高的成本将对经济活动造成压力。”
鲍威尔的忧虑,也反映在美联储此次声明中。新增的一段表述写道:“家庭和企业的金融环境和信贷条件收紧,可能会影响经济活动、就业和通胀”,这凸显美联储对高利率负面影响的关注。
潘锐说,一方面,加息可能令美国经济受到抑制;另一方面,美联储也需要评估加息的滞后效应,观察加息对经济的影响及抑制通胀的效果,再决定后续行动。
再看降息,这将意味着开启一个新的进程。眼下同样没到时候。
潘锐说,市场原本预计美联储于明年1月开启降息。但此次会议上鲍威尔说得很清楚:目前降息并不在美联储考虑范围之内。
不但如此,美联储还特别强调了两点——“经济活动以强劲步伐扩张”以及“坚定致力于将通胀率恢复至2%的目标”。上述措辞意味着未来加息的可能性仍不能排除。
考虑到降息通道一般在加息进程结束一段时间后才开启,目前外界已将首次降息的预期时间推延至明年6月之后。
“总的来说,加息需要谨慎,降息又没到时候,持续观望就成为美联储最切合实际的选项。”潘锐说。
那么接下来,美联储又将如何谨慎行事,推行货币政策?
一些投资策略师预计,由于美联储意识到潜在风险,加息的门槛会比以往更高。还有市场人士指出,美联储或采取“间隔式加息”,即在观察加息滞后效应之后,放缓加息节奏。
观察人士称,美联储将于12月12日至13日召开本年度最后一次货币政策会议。美国劳工部本周五将公布月度就业报告,这会成为影响美联储12月会议决策的首个重要数据。
“强劲步伐”,够强吗?
除了加息再按“暂停键”,本次美联储会议上另一个受到关注的问题是对美国经济的评估。
外界注意到,9月的美联储会议声明,用了经济以“稳健速度”扩张的表述。而此次则用了美国经济以“强劲步伐”扩张的提法。
根据美国商务部上月底公布的数据,受国内需求强劲推动,美国第三季度GDP按年率计算增长4.9%,为2021年第四季度以来最大季度增幅。此外,9月份非农就业人数增长33.6万人。两项数值均超出华尔街预期。
潘锐认为,美国经济数据给人以相当不错的印象,也给美联储一定的底气,认为自己通过利率调控为美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指引。而接下来的11、12月是美国消费旺季,通常对经济拉动作用比较大,因此第四季度可能维持甚至超过第三季度的经济增长。
潘锐进一步指出,美联储调高对近期美国经济表现的评价,更深层的目的在于:释放积极信号,增强其他国家对美国经济的信心,鼓励它们增持美国国债。“不过,虽然美国经济看上去亮眼,一些问题仍然存在,也给明年的经济形势带来不确定性。”
首先,今年年底前的几波经济增长,得益于消费驱动。但强劲的消费支出能否存续,是一个问号。美国人更愿意借贷和使用信用卡来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这就意味着政府可能举债推行消费刺激计划,由此加重美国的偿债压力。
其次,通胀压力难以根除,或者可能重新抬头。如鲍威尔所言,实现目标的过程仍有很长的路要走,长期通胀预期“似乎仍然很糟糕”。未来,如果新一轮巴以冲突等因素推高全球油价,通胀可能再次传导至美国国内,进而给美国经济带来冲击。
再次,在美国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领域,资金虽有所回流,但毕竟是有限的,萎缩幅度可能大于预期。而劳动力成本上升,加重了企业负担,弱化了产业竞争力。最近美国汽车工人结束6周罢工,加薪25%并导致行业损失近百亿美元,就很能说明问题。
最后,美国两党当前的争斗,已使政府停摆风险加剧,进而在经济领域引发混乱。明年是美国大选年,更为激烈的政治内耗可能给美国经济带来更多变数。
美国经济面临的上述种种情况,都会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路径选择产生影响,所推行的货币政策也会反过来作用于这些领域。这将使未来前景充满不确定性。
谈及美联储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潘锐认为,如果接下来半年美联储仍进一步加息,那么高利率首先将导致全球更多资金流向美国,美元会升值并处于更强势地位。这会导致其他国家货币汇率承压,加剧金融市场动荡。
除了在全球“割韭菜”,美联储维持高利率也将影响全球经济增速。有分析称,世界经济当前出现增长疲软、分化加剧的局面,特别是国际贸易需求下降明显,将使得更多国家的经济恢复面临挑战。总的来说,其负面影响将日益显露,需引起重视。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CandyLake.com is an information publishing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