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缺乏创新致日本经济长期停滞
长安不良帅
发表于 2024-6-20 14:11:18
272
0
0
日本经济持续衰退。2023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被德国赶超。德国人口是日本人口的三分之二,这是德国经济规模时隔55年超过日本。日本GDP在2025年将被印度赶超,跌至世界第五位。
从与民众生活水平密切相关的人均GDP来看,日本的世界排名下降速度更为显著。2000年,日本名义人均GDP仅次于卢森堡位居世界第二,但2010年跌至世界第18位,2021年进一步跌至世界第28位。从购买力平价数据来看,日本居世界第38位,远不及其他亚洲国家,例如新加坡居世界第二位,韩国居世界第30位。
决定人均GDP水平的并非人口和人口变化率,而是资本-劳动比率和全要素生产率(TFP)。资本-劳动比率显示的是每个劳动者配备了多少资本存量。资本-劳动比率的高低相当于,在施工现场究竟是使用起重机和推土机劳动,还是每人拿着一把铁锹和锄镐在劳动之间的差别。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包含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广义技术进步所带来的。
资本存量的增强在很多情况下伴随着新产品推出、品质改良或生产工序生产率提高,因此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一样都可以说是创新成果。人均GDP之所以提高,归根结底在于创新。日本经济之所以长期停滞,陷入“失去的30年”,其原因在于缺乏创新。
有人指出,日本创新不振的原因在于人口减少,而人口减少趋势难以扭转。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没有理解创新本质。提出经济创新理论的经济学家熊彼特强调,创新始终是“微观”的。推进创新的人并非将推动人口大幅增长考虑在内。
创新始终是微观的,与宏观的人口动态没有直接关系。在思考日本经济未来时,不能把人口减少当作借口。重要的是,民间企业要在微观层面进行创新。也有人说:“已经没有什么可买的了。”这指的是对既有产品的需求达到了饱和点,而这也预示着到了为突破饱和点而创造新产品的前夕。
日本人口不断减少,而这一趋势本身无疑会推动社会为节约人力而进行革新,此类事例不胜枚举。鉴于今后人口将加快减少,省力化革新的必要性将进一步提高。
此外,面对老年人增加的局面,除提供专门面向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外,还需要有效利用高科技开展护理工作。科技应用范围正逐渐扩大,今后利用空间将进一步增大。仅靠一两个创新不足以解决问题。日本正面临的人口减少和老龄化课题,有望成为推动创新的基础。
为促进经济“新陈代谢”和推动创新,金融机构也应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让企业跨越所谓的“死谷”,将创新作为事业,在金融方面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迄今为止,在促进新陈代谢方面,承担风险和规避风险的区分也不够充分。
创新的主角虽然是民间企业,但也并非与政府毫无关系。作为政府未能顺应时代变化而导致国力下降的例子,当属2004年度启动的超级中枢港政策。从集装箱吞吐量来看,在1980年的世界港口排名中,日本有三个港口排在前20位,其中神户港居世界第四。但到了2021年,日本没有一个港口进入前40名。日本失去了枢纽功能。
在人口持续减少的背景下,不少人对今后的创新发展持悲观态度。但实际上,包括微观层面的产品创新在内,创新动向已开始显现。
CandyLake.com is an information publishing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