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哲家全面掌舵台积电 股东大会释放AI利好信号 先进制程瓶颈已显现
飘渺九月
发表于 2024-6-5 17:04:07
326
0
0
成立37年,台积电已经逐渐做到晶圆代工行业龙头的位置,多年来该公司在这行的技术和市场优势是其他竞争对手无法企及的,但随着“摩尔定律”瓶颈开始凸显,三星、英特尔等竞争对手与该公司之间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小,这也将是魏哲家执掌帅印后面临的最大难题。
股东大会后,当日台积电股价下跌1.6%至152.47美元/股,总市值为7908亿美元。在通信高级工程师、战略规划专家袁博看来,作为全球芯片制造的领头羊,台积电未来应该和全球其他芯片制造中的头部科技企业一起,努力突破现有的芯片制造工艺和摩尔定律的限制,方有可持续发展之力。
“双领导制”时代结束
这是刘德音在任内最后一次主持股东大会。
早在去年12月,刘德音就宣布会在2024年股东会后退休并不再参与下届董事选举,彼时台积电“提名及公司治理暨永续委员会”推荐魏哲家接任下届董事长,但依然表示要以今年6月举办的股东大会选举结果为准,如今这一切也算是尘埃落定。
事实上,虽然是魏哲家接棒刘德音,但无论从年龄还是在台积电的履历来看,魏哲家和刘德音都属于同代人,同样在上世纪90年代加入台积电,甚至今年将满71周岁的魏哲家比刘德音还要大一岁,每逢二人一起出现,一头白发的才是魏哲家。
自2018年创始人张忠谋正式退休后,台积电便一直遵循“双领导制”模式。张忠谋曾分析刘德音、魏哲家两人的领导特质,刘德音思虑周详,魏哲家决策果断,两人的能力和性格有很大的互补性。
大致分工上,据媒体报道,刘德音统筹全局战略、沟通政府关系、对董事会负责等,魏哲家负责具体的公司业务执行、生产运营、订单管理,不过近来也有消息称,刘德音主管先进制程代工事业部,包括5nm、3nm及更小尺寸芯片研发,以及12寸晶圆厂的投建与管理,魏哲家则负责主流制程事业部,包括7nm及以上的主流制程芯片、6寸与8寸晶圆厂的投建。
这种模式在中国台湾地区并不罕见,华硕、联发科均采用类似的双轨治理模式。但不得不说,在刘德音和魏哲家的带领下,过去几年台积电的业绩和市值逐步攀升,屡创新高,直到2023年受行业供需影响,该公司终结了营收连涨13年的历史。
这两位并不是张忠谋一开始选定的接班人,如今担任联发科副董事长暨执行长的蔡力行才是。早在2005年,张忠谋便第一次宣告退休,将台积电的管理重担交到时任台积电总执行长的蔡力行手上,但或许是因为后来发生的“裁员事件”,张忠谋不得不“挥泪斩马谡”,将蔡力行撤下,自己重掌大权,重新培养接班人。
至于以后是否将继续实行“双首长制”,魏哲家在这次股东大会后表示,未来首要任务将会尽量往政府关系方面转变,总裁工作将会移交给伙伴。
魏哲家上任董事长一职后,业内最为关心的无非就是台积电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此次股东大会上,魏哲家强调AI芯片所需先进半导体技术和封装解决方案、强大的芯片设计生态系统等,都是该公司的优势和机会,并预估台积电今年将逐季增长,全年营收可以实现年增20%到25%。
今年一季度,台积电业绩已有所回暖。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台积电实现营收5926.4亿新台币,同比增长16.5%;净利润为2254.9亿新台币,同比增长8.9%。魏哲家非常自信地表示,台积电处在非常有利位置,“目前没有竞争对手”,并认为台积电未来几年情况也会非常乐观。
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关于魏哲家有没有在内部宣布具体新的规划,《华夏时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台积电方面,截至发稿,对方未给出回复。
新官上任考验重重
得益于创始人张忠谋开创的晶圆代工模式,台积电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地位有目共睹,但风光之下还存在一些隐患,这也是魏哲家接掌“帅印”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市场层面,袁博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全球市场持续割裂带来的挑战,全球化以及错综复杂的地区政治形势,让台积电不得不重新考虑对全球市场的重新适配和布局,如何构建业务可延续性以应对未来可能的风险和挑战。
近几年,由于地缘政治的复杂形势,芯片行业所受影响巨大,而台积电的晶圆代工业务作为产业链上的核心环节之一,自然也是处于风暴之中,不仅失去了曾经的大客户华为,台积电海外建厂的进程也是麻烦不断。有市场分析称,刘德音选择在科技行业并不算大的年纪退休,或许就是因为这些“麻烦事”。
另一方面,袁博指出,由于低制程芯片的工艺以及绝对成熟,台积电可替代性越来越强,很多代工企业在低端芯片市场上给台积电带来巨大的挑战,这也会进一步迫使台积电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
技术层面,台积电面对的挑战更为核心。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发展和追赶,在工艺成熟度和良率方面,三星、英特尔与台积电的差距越来越小了。以2nm技术为例,台积电将在2025年进入“量产之年”,三星和英特尔也宣布将于2025年量产和投入生产。至于更先进的1.4nm 制程,据媒体报道,台积电预计2027-2028年量产,三星原本计划在2027年量产,而最新报道称将提前至2026年。
“其实由于目前台积电本身在工艺先进性和技术成熟度上处于绝对领先,三星、英特尔等晶圆代工企业短期内依然无法对台积电构成威胁。”袁博说,但由于摩尔定律的限制,以光刻机为代表技术的芯片制造工艺到了2nm阶段已经显而易见处于瓶颈期,这也意味着给了台积电的竞争对手更充分的时间来追赶,芯片代工企业的高端工艺差距会越来越小。
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的经验规律,核心内容是,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而在过去几十年,芯片技术的发展速度,有时候远远超过摩尔定律所说。
然而,从微米到纳米,从55纳米到1.4纳米,技术的突破越来越靠近瓶颈期。纳米时代结束后,芯片还可能进入埃米时代,这也意味着技术瓶颈更难突破。
英伟达CEO黄仁勋曾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摩尔定律已死。但这一说法遭到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的反驳,6月4日,基辛格称,“摩尔定律依然有效,我认为它就像25年前的互联网,规模和潜力庞大。我们相信,这是推动半导体行业在2030年之前达到1万亿美元的动力。”
CandyLake.com is an information publishing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