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专访丨张燕生:欧盟对华电车反补贴调查并非业界诉求,地缘政治严重影响全球经贸合作共赢
可是我已不在
发表于 2023-10-30 09:50:26
294
0
0
今年9月欧盟发起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近日激起了中国和欧洲汽车业界共同的反对声音。
10月27-29日广州南沙举行的国际金融论坛(IFF)20周年全球年会上,IFF学术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专家张燕生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他今年9月与欧洲工商领袖和企业交流时得到了明确反馈,欧盟有关调查的诉求并非来自企业工商界,“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欧洲、日韩都出现了一个趋势,就是地缘政治在严重影响世界主要国家之间、政府之间的合作。但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日韩,工商领袖和企业界明确地讲,他们不愿意脱钩。”
张燕生分析,全球企业、金融机构当前陷入“拔河”的局面里,一端是极端分子的“去风险化”和“脱钩断链”,另一端是业界希望通过市场、企业、地方、民间等渠道,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相互依存的全球经济合作共赢。
在本次年会“中国经济中短期展望”分论坛上,张燕生发表了主旨演讲。“改革开放过去45年,我们是在全球化国际环境中间、IT革命、新科技革命推动下前行。因此,在当前新的国际环境下,中国面临的挑战不仅是短期、中期的,而且是长期的。短期怎么稳经济,中期怎么稳大宗商品,包括房市、车市、电子产品市场等,长期怎么能够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体制机制基础、创新基础和开放基础。”张燕生说。
他在论坛上还提到,我国外贸长期发展亟需转型,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投资。数字技术革命、绿色革命、新能源革命也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之一,特别是以电动汽车、光伏、锂电池出口“新三样”为代表的产品已经成为我国出口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谈全球经贸合作:国外企业面临“去风险化”和“去效益化”两难抉择
南方财经:本次IFF20周年全球年会的主题聚焦全球经济碎片化下的重振与合作,你如何理解当前全球经济碎片化?
张燕生:真正形成超级经济全球化应该是1990年,这造就了一个相互依存的地球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都是相互依存的。无论是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我们可以看得到贸易、投资、供应链合作都是可以抵达的。
但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全球化陷入停滞,全球贸易、投资开始减速,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出现了脱钩。我们也可以看到,中美战略竞争走向了美国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打压、阻遏、制裁。一个相互依存的地球村开始转向全球经济碎片化、本地化、集团化和价值观化的趋势。国际组织现场提到的全球经济碎片化,就是我们提到的全球化停滞、全球化退潮、逆全球化的当前国际环境。
南方财经:当前全球经济的重振与合作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
张燕生:我上个月去了法国、英国、比利时,这个月去了日本、韩国,我会发现明显地出现了两个相反的趋势。
我们在9月13日到达欧洲,正好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声明的时候。欧洲的工商领袖和企业明确地告诉我们说,这个诉求不是企业工商界提出来的。
在日本和韩国调研的时候,一些朋友提出来,企业正面临着“去风险化”的抉择。“去风险化”就是指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当面临“去效益化”时,你究竟选什么?企业界是希望加强和中国的经济贸易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欧洲、日韩都出现了这么一个趋势,就是地缘政治在严重影响世界主要国家之间、政府之间的合作。但是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日韩,工商领袖和企业界明确地讲,他们不愿意脱钩。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欧洲、日本、韩国,还是中国企业都有一个很强烈的愿望,就是用市场来推动、用企业来推动、用地方来推动、用民间来推动,继续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合作。
南方财经:年会提出了“新资本、新价值、新世界”的全球经济重振与合作的趋势,你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把握这个趋势下的新机遇?
张燕生:新机遇在于新金融、新产业和新的改革开放。新金融方面,现在我们确实面对着脱钩和挂钩的较量,那么怎么才能够推动中国和世界的金融挂钩,怎么才能够推动我们的现代金融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与世界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唯一的途径就是推动改革开放。
如果我们的改革开放使资本市场、现代金融体系和国际利益紧密结合,谁想脱钩的企图都是做不到的。如何让香港的资本市场、内地的资本市场实现高水平、高标准、高层次的互联互通,这个是战胜金融“脱钩断链”和“去风险化”等挑战的最好途径。
不仅是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对接,而且要进一步推动香港的全球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纽约、伦敦“并驾齐驱”。香港的全球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前进得越快,带动大湾区金融创新就越快,带动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就越快。
我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香港金融机构在讲,现在(的处境)是在“拔河”,一端是极端分子提出要“脱钩”,另一端是全球金融机构,他们不愿意离开香港,不愿意离开中国。一些金融机构负责人告诉我,核心问题在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越好,西方金融机构就越不会离开香港,越不会离开粤港澳大湾区。从这个角度,粤港澳大湾区推动新一轮的改革开放是最重要的。
谈中国经济挑战和机遇应解决短中长期需求问题,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激发潜力
南方财经:你在本次年会上关于中国经济中短期展望发表主旨演讲,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在哪些领域?
张燕生:中国经济的潜力在于提升相对全要素生产率(TFP)。我们可以看到2000年的中国的TFP是美国的29.3%, 2014年是美国的43.3%,如果2035年中国的TFP能够上升到美国到55%-60%甚至更高,即增速比美国快,那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就更大。
今年我国的地区经济生产总值GDP增速在5%左右或者5%以上基本已经是定局。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是明年怎么办?因为今年的基数很高,明年要想到达到5%的难度就很大。去年增速是3%,因此我们今年达到5%是在低基数上实现的。
今年国家出台了1万亿元国债增发计划,5000亿元今年使用,5000亿元明年使用。因此赤字率今年如果是3.4%,明年能不能达到3.8%,财政货币政策能不能够“双积极”,能不能真正以问题导向,解决中国的短期、中期、长期问题,为中国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奠定稳中求进的宏观经济基础,我觉得是最重要的。
南方财经:中国经济短、中、长期的挑战具体在哪些领域?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张燕生:当前中国经济最大的挑战,从短期看,是总有效需求不足,包括内需、外需,从中期看,是大宗消费的发展基础,从长期看,如何实现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的提升、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的提升,以及中等收入人群的倍增,我觉得对我们下一步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短期怎么稳经济,中期怎么稳大宗商品,包括房市、车市、电子产品市场等,长期怎么能够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体制机制基础、创新基础和开放基础。
国家发改委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102项重大工程。我觉得102个重大工程中选出一些扩大内需效果最好的,能够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效果最好的,进行优先推动,我认为是很重要的。比如,新型城镇化,这不仅是要解决大城市病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小城市、小城镇发展,例如新市民化、城市更新,这些都能够为我们今后解决需求不足的问题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CandyLake.com is an information publishing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
Disclaimer: The views expressed in this article are those of the author only, this article does not represent the position of CandyLake.com,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dvice, please treat with caution.